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劉東生61441571

    習俗先輩雲:“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或尚坐關,群起而坐關;或尚禮懺,群起而禮懺;群起而背經,群起而持準提,群起而讀等韻,群起而去註疏、專白文,群起而齋十萬八千僧,群起而學書、學詩、學士大夫尺牘語,靡然成風,不約而合。獨於刻心勵志,真實參禪唸佛者,則有唱而無隨,謂之何哉?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習字最早見於,字形作習,上部是鳥羽毛的象形,下部是聲符。

      東漢學者許慎將習字解釋為“數飛也”①,即練習或學習飛行的意思,這是習字的本義。習字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發展,在本義基礎上又演變出多種重要含義,習慣、習性便是其中的一種。《禮記·樂記》說:“五年視博習親師”,學者解釋其中的習字含義是“常也”。常即經常、慣常。經常、慣常自然成為習慣,這便是習俗的習的基本定義。俗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銅器銘文《衛鼎》等)。《說文解字》說:“俗,習也”。這是用轉註的方法來解釋俗字的含義,表示俗與習在意義上具有同一性的一面。《周禮·大司徒》疏說:“俗,風俗也”;《荀子富國》注說:“俗,謂民之風俗也”;《呂覽·長攻》注說:“俗,常也”;《周禮·大司徒》注說:“謂常所行與所惡也”。根據以上解釋可知,俗的意義與習字相近或相通,確切而言,便是風俗的意思。習與俗連文合併成習俗一詞,大約始自春秋戰國時期。《荀子榮辱》說:“是註釋習俗之節異也”;《春秋繁露--王道通》說:“人主以好惡喜怒變習俗”;《戰國策·趙策》說:“常民溺於習俗”。按古代經史學家的解釋,前述文句所見的習俗一詞,均是風俗習慣的意義。

      綜合前述解釋和實際情況剖析,可以認為,凡有一定流行範圍,一定流行時間或流行區域的意識行為,無論是官方的,民間的,均可稱為習俗,這亦是習俗的基本定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怎麼投資與理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