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能夠被期刊接受是一件幸事,但是很多作者都不太喜歡編輯刪改自己的稿件。辛辛苦苦碼出來的文字,編輯說改就改,改的好就不說了,萬一把自己的原意改沒了怎麼辦呢?
邏輯不清
刪砍掉的稿件首先一定是邏輯不清的。
一篇文章,只有你想清楚了,才能說得清楚;思想清晰才能產生清晰的作品。自己都是昏昏的,卻希望別人昭昭,那怎麼可能呢。寫作者對一些具體的事都要想清楚,否則一定會引起讀者的疑問。
文章的結構、文筆要透過邏輯體現出來。凡是好文章必有邏輯的串連,散碎的材料就如同珍珠需得有邏輯的的串連。
好文章得有理念、得注意文章的邏輯構建,看後能讓人思考一些問題,這是文章可讀性的一個基礎。
如果邏輯大結構有問題,我一般是放棄修改的。不過,也做過這樣的活兒,特別累人!
敘事方面幾千字甚至上萬字的文章,要讓人看得下去,最好的辦法是“講故事”。
一篇文章,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如果不講故事,能用邏輯的手法推出來,也可以,比較差的是小標題一二三的羅列。
文章拋開文章的故事性、所持的觀點不談,注重貼近受眾的敘事方式,其本身因為特有的述事風格,就是一篇美文。如果用筆講究,選詞得當,旁徵博引,縱橫捭闔,語言或詼諧幽默,或辛辣尖銳,文如行雲流水,那就太完美了。
許多作者是當之無愧的文字高手,會描寫、會刻畫,會講故事,“故事”裡有懸念、有情節,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寫作時他們注意講究文字技巧,力使文章聲情並茂、打動讀者。這需要在平時注重文化素養的提高,在寫作時進行創新。
如果文章的故事情節不錯,那麼還要對照該文章與自己刊物的風格是否一致。不過,我在這一點上,是能夠儘量保留一些作者的風格的。
許多人對自己以外的文章尚能夠客觀,但把自己寫的蹂雜、羅嗦、疙裡疙瘩、不流暢的東西就叫“風格”了。遇到這樣的稿件,我在苦笑之外,就只能大刪大改地多處修修補補地“美容”,動手術了。
很多人喜歡書生氣的字眼,還總是讓讀者感覺他在那裡誇誇其談地在演說或是在教育別人,遇到這些喜歡“跳出來說”充斥著自以為是的議論、張大其辭的抒情和想當然的敘述等,我肯定是一刪了之。
現在網上都流行輕鬆但有力量的白話,一種普通的聊天方式,讓讀者感覺到你正在他跟前娓娓道來。有人批評這是部落格的筆調,我覺得只要在格調上不乏味,採用一種真誠的、新鮮的,能足以產生某種效果的表現形式,也不是不可以。
很多人喜歡用長段落、長句子,可能是他們的思路太複雜。我擔心那會把讀者搞糊塗,希望大家儘量用簡潔、有力、直白、有節奏感的詞來造句,儘可能地把話說得簡明。
我喜歡寫得乾淨的東西,乾淨的語言,多用白描,準確、淺顯、易懂。多用短句、短語,語言有力、但不蒼白,就象國畫,廖廖兩三筆,意境深遠,勾出一幅圖畫;切記羅嗦,說了一大段,離題一大截;少用定語,多用狀語、補語,要讓人讀來即懂,不用費思量。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少形容詞。沒有生硬詞、少術語、少行話,文中不帶感情色彩,不掉書袋子。不羅列數字(滿眼看去,像個統計報告),要將數字具體化,表達得讓一般人有切身感受;對或是從好萊塢進口大片上聽來的、或是從比爾.蓋茨演講中揀來的、或是透過現代媒體從西方一個政客嘴裡聽到的、或是從一個只會背專業名詞社會科學家那裡學來的時髦的專業用語要少用,少用空話、套話,少寫口水話。
語言層次要非常清晰,表達非常乾淨。語言詳略得當,該詳細的就詳細,該簡略的就簡略。寫人,要血肉豐滿;敘事,要活靈活現;描述環境,能讓人身臨其境,描述事物,能讓人觸手可及。
刊登價值
你的文章刊登出來必須是能夠為我們的雜誌增值的,這是底線,否則免談:沒有針對性的文章是沒有價值的,只是感情的宣洩。
中國的記者,凡事喜歡從整體出發進行綜合性報道。這種報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個部分之內涵(如科學家頒獎大會,只報道領導人講話和出席領導人名單,而很少篇幅報道獲獎者個人或解釋他們的科研成果)這種片面的綜合性報道方法對事物的報道無法深入, 讀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總之,文無定法。我比較喜歡法國《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說的,“我認為寫作只有一個規則:思路清晰,文字簡練。”
文章能夠被期刊接受是一件幸事,但是很多作者都不太喜歡編輯刪改自己的稿件。辛辛苦苦碼出來的文字,編輯說改就改,改的好就不說了,萬一把自己的原意改沒了怎麼辦呢?
邏輯不清
刪砍掉的稿件首先一定是邏輯不清的。
一篇文章,只有你想清楚了,才能說得清楚;思想清晰才能產生清晰的作品。自己都是昏昏的,卻希望別人昭昭,那怎麼可能呢。寫作者對一些具體的事都要想清楚,否則一定會引起讀者的疑問。
文章的結構、文筆要透過邏輯體現出來。凡是好文章必有邏輯的串連,散碎的材料就如同珍珠需得有邏輯的的串連。
好文章得有理念、得注意文章的邏輯構建,看後能讓人思考一些問題,這是文章可讀性的一個基礎。
如果邏輯大結構有問題,我一般是放棄修改的。不過,也做過這樣的活兒,特別累人!
敘事方面幾千字甚至上萬字的文章,要讓人看得下去,最好的辦法是“講故事”。
一篇文章,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如果不講故事,能用邏輯的手法推出來,也可以,比較差的是小標題一二三的羅列。
文章拋開文章的故事性、所持的觀點不談,注重貼近受眾的敘事方式,其本身因為特有的述事風格,就是一篇美文。如果用筆講究,選詞得當,旁徵博引,縱橫捭闔,語言或詼諧幽默,或辛辣尖銳,文如行雲流水,那就太完美了。
許多作者是當之無愧的文字高手,會描寫、會刻畫,會講故事,“故事”裡有懸念、有情節,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寫作時他們注意講究文字技巧,力使文章聲情並茂、打動讀者。這需要在平時注重文化素養的提高,在寫作時進行創新。
如果文章的故事情節不錯,那麼還要對照該文章與自己刊物的風格是否一致。不過,我在這一點上,是能夠儘量保留一些作者的風格的。
許多人對自己以外的文章尚能夠客觀,但把自己寫的蹂雜、羅嗦、疙裡疙瘩、不流暢的東西就叫“風格”了。遇到這樣的稿件,我在苦笑之外,就只能大刪大改地多處修修補補地“美容”,動手術了。
很多人喜歡書生氣的字眼,還總是讓讀者感覺他在那裡誇誇其談地在演說或是在教育別人,遇到這些喜歡“跳出來說”充斥著自以為是的議論、張大其辭的抒情和想當然的敘述等,我肯定是一刪了之。
現在網上都流行輕鬆但有力量的白話,一種普通的聊天方式,讓讀者感覺到你正在他跟前娓娓道來。有人批評這是部落格的筆調,我覺得只要在格調上不乏味,採用一種真誠的、新鮮的,能足以產生某種效果的表現形式,也不是不可以。
很多人喜歡用長段落、長句子,可能是他們的思路太複雜。我擔心那會把讀者搞糊塗,希望大家儘量用簡潔、有力、直白、有節奏感的詞來造句,儘可能地把話說得簡明。
我喜歡寫得乾淨的東西,乾淨的語言,多用白描,準確、淺顯、易懂。多用短句、短語,語言有力、但不蒼白,就象國畫,廖廖兩三筆,意境深遠,勾出一幅圖畫;切記羅嗦,說了一大段,離題一大截;少用定語,多用狀語、補語,要讓人讀來即懂,不用費思量。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少形容詞。沒有生硬詞、少術語、少行話,文中不帶感情色彩,不掉書袋子。不羅列數字(滿眼看去,像個統計報告),要將數字具體化,表達得讓一般人有切身感受;對或是從好萊塢進口大片上聽來的、或是從比爾.蓋茨演講中揀來的、或是透過現代媒體從西方一個政客嘴裡聽到的、或是從一個只會背專業名詞社會科學家那裡學來的時髦的專業用語要少用,少用空話、套話,少寫口水話。
語言層次要非常清晰,表達非常乾淨。語言詳略得當,該詳細的就詳細,該簡略的就簡略。寫人,要血肉豐滿;敘事,要活靈活現;描述環境,能讓人身臨其境,描述事物,能讓人觸手可及。
刊登價值
你的文章刊登出來必須是能夠為我們的雜誌增值的,這是底線,否則免談:沒有針對性的文章是沒有價值的,只是感情的宣洩。
中國的記者,凡事喜歡從整體出發進行綜合性報道。這種報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個部分之內涵(如科學家頒獎大會,只報道領導人講話和出席領導人名單,而很少篇幅報道獲獎者個人或解釋他們的科研成果)這種片面的綜合性報道方法對事物的報道無法深入, 讀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總之,文無定法。我比較喜歡法國《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說的,“我認為寫作只有一個規則:思路清晰,文字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