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閩南創業說
-
2 # 阿寶財經
單一供應商的優點是公司內部生產不需要頻繁切換,供應商的管理相對單一。但缺點非常明顯:議價能力較差,供應風險加大。在現在供應鏈管理上應該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即便是自己的控股子公司也會存在上面的兩個問題。
So what can we do?
首先,想法設法找到二供,哪怕目前達不到相關技術質量要求,派人過去輔導,也必須去做。
其次,如果因為技術原因,內部必須考慮改設計,哪怕降低一點產品效能,也必須去做。華為為啥不惜血本培養海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後,在以上都不可行的情況下,設法控制單一供應商,籤戰略合作協議或直接注資收購等方式確保供應鏈的安全。
-
3 # 仁和有愛
單一供應商採購出現的問題,採購方是否有責任?怎樣處理單--供應商情境中的內部關係? ●單一供應商失效,怎樣及時“救火”?●單一供應商問題連連,何時是淘汰的時機? ●備用供應商引入及啟用
-
4 # 莫事來嗑
有人說,如果你的某個客戶為你創造了90%以上的利潤,那麼這個客戶是你的致命客戶;如果一個銷售經理為你提供了超過90%的銷售收入,那麼這個銷售經理是你的致命員工。
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如果你在某種材料(商品)方面,只有單一供應商,那麼恭喜你,這個供應商很大可能也會變成你的致命供應商:
1、單一供應商,通常意味著高價格,沒有競爭自然價格無法下降;
2、單一供應商,通常意味著低質量,有什麼意願去提高給你貨的質量呢?
3、單一供應商,意味著高風險,一旦供應商出現災難性問題,則意味著你出現災難性問題。
舉個例子,今年小米9釋出後,遲遲沒有現貨,而競爭對手IQOO則保持充足的供應,導致小米9潛在客戶流失。在此後,小米迅速找到比亞迪想開拓第二代工商,顯然,常年缺貨後,小米中午意識到單一供應商的問題。
因此,單一供應商並不可取,為保持平衡及安全,你應當開闢第二第三供應商,保持競爭和穩定。
-
5 # 紅楓財俠
可能是工作的影響,看到一個事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風險。如果某個需求只有一個供應商的話(單一供應商),那風險是非常高的,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去開發新的供應商或尋找備用供應商。
單一供應商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供應的穩定性。下面我就說說這個風險:
1.假如只有一家供應商,那這家供應商一旦出了問題,那供應就會中斷,影響整個公司的經營。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是發生過的。
2.假如只有一家供應商,那公司的議價能力就會變弱,會喪失很多利潤。例如乳品行業的超級供應商利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家獨大,乳企在其年前的議價能力非常的弱,拱手讓出了很多利潤。
3.假如供應商只有一家,一旦遇見特殊情況,被迫斷供,那公司的經營可能就會受到影響,比如現在華為經歷的美國供應商斷供。華為唯一比較幸運的在於其還有備用的選擇。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開發新的或備用供應商,那就要加強與單一供應商的關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入股這家供應商獲取一定的話語權。
從長期發展來考慮,仍然是去開發新的供應商。如果屬於核心供應“部件”,還需要去考慮是否要自己進行開發。
總之,單一供應商模式風險是比較高的,一種模式。
回覆列表
如果是想解決單一供應商的問題,非壟斷行業,那就相對比較簡單,相信只要肯花時間精力,解決供應商單一的問題以目前高度市場化的情況,那不是問題。如果是壟斷那就必須要搞好關係,儘可能的達成利益一致,最好是讓對方入股或者是結盟。
如果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個供應商比較有利的情況下,比如自己採購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集中採購提高自己議價能力,只能面對一個供應商,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的成本。那就要注意一下幾點風險。
第一點:供貨穩定性。第二點:質量可靠性。第三點:產能穩定性。第四點:財務風險性。第五點:議價合理性。
如果能確定對方比較靠譜,這些關鍵性因素也能把控,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比較現在企業合作都希望長期穩定合作,你們公司只要貨款及時,對方正常也不會違約的。
如果想更安全,那就兩點:1,開發第二個供應商做準備(適當的下小批次的訂單做維護)2,提前簽好協議買斷。現在企業想長期生存不容易,多做準備,多做儲備,多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