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覺醒的父母

    光打罵和光說理都不對

    最近幾年,獨生子女的時代伴隨著父母教育程度升高,我逐漸看到一個現象,父母們不再用傳統的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而更加傾向於用“講道理”的方式,處理孩子的一些犯錯行為。

    而其中最標準的模式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必然會先要求孩子說“對不起”,然後仔仔細細地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中他究竟錯在了哪裡,以及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對的。當孩子對這件事情道了歉,也表示理解及同意父母的說理時,這個管教到這裡就結束了。

    可是這整個過程中,家長們卻忽略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年幼的孩子因為年紀尚小,經驗不足,原本犯錯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當他做錯事時,父母應該如何迴應他,這將影響到孩子下一次犯錯時的反應。

    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時用打罵的方式進行迴應,那麼整個過程中,孩子將處於恐懼的情緒中,便很難去對這件做錯的事件本身進行反省。

    可是,如果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僅僅只是要求他道歉,並且不斷地對其講一些道理,孩子最可能學到的就是:我做錯事後,只要說了聲“對不起”,再被父母呵斥一下,其他就沒我的事了。

    把這兩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放在一起比較起來,其實誰也不比誰高明,因為這兩種方式都沒有達到管教的目的。

    讓孩子為犯錯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事,父母管教的重點應該是讓孩子清楚的明白,他做這件事情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更重要的是,他做錯的事情,必須由他為這件事的後果承擔責任。

    比如說,孩子因為邊吃邊玩而摔碎了碗,父母大可不必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可是父母要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收拾乾淨。父母不能代替他收,父母可以告訴他應該怎麼收,看著他收,但是如果孩子不收完,就不能去做其他任何的事。直到孩子清理完畢為止。下次,孩子就會知道,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胡鬧,否則要自己收拾很久。

    又例如,孩子把別的小孩子的玩具弄壞了,父母也不必生氣和打罵。但要讓孩子補償對方,比如,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賠給對方。下次孩子就會知道,玩別人的玩具要小心愛惜,否則會換來讓自己心痛的代價。

    如果遇上了不可補償的狀況,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把別的小朋友弄傷了。那麼,父母就應該帶著孩子去看別人流血的傷口,讓孩子看受傷的小朋友接受治療的過程,讓孩子看見他是如何造成了別人的痛苦,如果受傷的小朋友需要協助,儘量讓孩子動手幫忙。

    事情之後父母可以說些道理,但不是訓斥,只需要讓孩子知道,他這樣做會讓父母覺得很難過,並且教導孩子以後要怎麼做會更好一些。

    不必打罵,不必過度說理,重點是要讓孩子有真實的體驗,真真切切體會到這樣做的後果。孩子就會認識到:為什麼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付出代價,因為我造成了傷害。

    做錯事,從來都不是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事。

  • 2 # lanxue9

    如果是沒導致什麼直接後果的,道個歉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導致了後果,甚至嚴重後果的。必須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即使是他承擔不了的,由父母幫他承擔了,也得讓他知道父母幫他承擔了責任。這樣他會覺得欠了父母的,以後會越來越有責任心,越來越有擔當。

  • 3 # 幸運與你相拌

    說對不起是必須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這件事我做錯了,錯在哪裡了?以後我再遇到這種事時該怎麼做?心裡明白了,下次我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 4 # 壹父母

    我見過一些小寶寶,可能是因為家中父母的管教很嚴厲,亦或是發現只要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讓爸爸媽媽“暫時”平靜下來,自己不會得到懲罰,因此,“對不起”三個字可謂是時時掛在嘴邊,讓他道歉毫不費力,但他真的明白“對不起”三個字的含義嗎?之後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嗎?未必。

    孩子犯了錯,家長倒不必急著讓孩子道歉,最重要的,是透過溝通,讓他明白這樣做的危害在哪裡,以後怎樣才能避免。如果孩子有情緒,發脾氣,家長可以透過擁抱、陪伴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把這種不良情緒先發洩出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縱容孩子犯錯。

    在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說明孩子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同時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為什麼會這麼做,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的後果?注意儘量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不要帶著負面情緒進行討論,如果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自然而然就會道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愛情方面五根手指分別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