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羈絆藍月亮

    假的華人特別喜歡出口轉內銷營銷方式,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冠以洋品牌就特別好推廣,這一點從我們很多商品上就能看出來,很多商品宣傳是洋品牌實際就是本土生產國外註冊個商標而已,這是華人內心某種心裡缺陷導致的。其次是利益驅使,首先要看是誰在當今社會營銷推廣伏爾泰崇拜孔子?不就是現在吃著儒家飯的周邊人員嗎?我就問他們這些人敢在文化大革命事情,宣傳伏爾泰崇拜孔子嗎?打砸的時候他們哪去了?並不能說是崇拜,頂多是在一些觀點上認同而已,比如我同意某一點但並不能就認為是我崇拜這是本質區別。

    伏爾泰還批評過這種行而上的思想,認為這是阻礙進步的障礙,儒不過是中央集權下的附屬品,地地道道倫理梗不能算做哲學體系!甚至夠不到前蘇格拉里經院系哲學派系的尾巴,伏爾泰名言是雖然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就是對儒家最大的諷刺。儒對於廢百家獨尊儒心安理得也是既得利益者,更沒有做到不同意你說的,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麼有大義大愛思想觀念。當儒壟斷言論以後除了道家的靠道教,倖免於難其餘要麼散失或束之高閣。

    儒的初期就是跳大神的巫,儒字單人旁加需字,需字由雨加而組成,就是人在求雨的意思,農耕初期人靠天下雨灌溉吃飯,從而衍生出求雨的巫師,巫字起初不是一橫一豎兩個人字組成,初期兩個人字其實是四個雨點,巫就是儒的祖宗。

    美國加拿大歐洲很多國家都已經關閉孔子學院,他們現在也比較反感這種形而上的思想。一些華人以為靠錢靠資助就能讓人喜歡,大錯特錯適得其反。世界是靠後蘇格拉里派,巴門尼德等這些思辨哲學推進人類進步的。

  • 2 # 潯陽鹹魚

    是的。

    伏爾泰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歐洲王公及商人們發現東方,追求的只是財富與,而哲學家在東方發現了一個新的精神和物質世界。”

    【伏爾泰】

    當時中國的文官制度以及科舉制度、中國的聖賢文化與君主賢明的統治,中國神秘的語言文字以及與西方不同的文學藝術,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歐洲啟蒙思想家們對中國的思想尤其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充滿著崇拜之情。

    伏爾泰在《風俗論》中認為,對於處於啟蒙時代的歐洲來說,應該尊稱中國為先生。他還說,“作為一個哲學家,要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就必須首先注視東方,東方是一切學術的搖籃,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來的。”

    他在盛讚中國儒家學說的同時,還在禮拜室裡掛起孔子的畫像,朝夕膜拜,並且透過讚揚孔子的學說來批判法國的專制主義以及基督教的文化。

    我們注意到,伏爾泰對中國、對孔子的崇拜還體現在他改編自《趙氏孤兒》的《中國孤兒》這一劇本之中。

    《趙氏孤兒》是中國傳入歐洲的第一部中國戲劇,我們知道這是發生在中國春秋時期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晉靈公時期,屠岸賈因和趙盾不和,在晉靈公面前誣告趙氏,趙氏因此被趕盡殺絕,忠於趙家的門客程嬰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趙武,孩子被殺後,程嬰忍辱負重將他撫養成人,二十年後冤仇得報。

    伏爾泰摘取了這個故事的搜孤和救孤的情節,並將這個故事移到了元朝,將諸侯之間“文武不和”改成了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故事寫了:

    成吉思汗在入主中原之後,四處搜尋前朝的遺孤,並且抓住了前朝的遺臣盛締,盛締一樣顯出了自己的孩子,拯救了前朝遺孤。之前盛締的妻子曾經和成吉思汗有舊情,成吉思汗表示如果她願意改嫁,那麼他可以不追究她的責任,但她誓死不從,成吉思汗被他們感動了,當場表示願意寬恕所有人。

    那麼這部劇跟孔子有什麼關係呢?

    伏爾泰認為,在這五幕劇當中,華人民的道德已經完全展現在裡面了,孔子的道德學說也包含在裡面,所以當時這部劇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儒家道德的五幕劇》,伏爾泰認為它能夠體現儒家“文明戰勝野蠻”的精神。

    綜上所述,我認為當時伏爾泰確實很崇拜孔子,其實當時不只是伏爾泰,還有狄德羅、萊布尼茨、魁奈等人對中國的儒家思想都是讚不絕口的。

    直到英法的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以及對中國侵略戰爭的開始,華人在西方眼中的形象才開始暗淡下來,不過即使是到二十世紀初,也仍有羅素、湯因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加讚賞,並不像有些答主所言,西方人都看不起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線電視上網接無線路由器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