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瀋陽某高中,即將面臨高考學習十分緊張,可是有一個孩子卻不停的玩著手機。老師覺得太影響學習就把手機沒收了,還在微信群裡和家長說了這件事。老師說考完試再歸還,可是家長卻生氣了,說老師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必須賠償損失,要去法院告。老師迴應:你隨便。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和家長、老師的行為?
4
回覆列表
  • 1 # 淺淺的教育

    老師一句:你隨便!說的霸氣!!!先贊一個。

    再問問這家長,你以為法院是你家開的你想告誰就告誰?為這事就動用國家司法機關,那不是浪費國家經費嗎?就為著孩子的老師對自己孩子的管教就大放厥詞,揚言要去告老師,如果是我,我也說隨便去告!我合理合法合情的管教你的孩子還管出錯了?難道你的孩子走向社會不要遵守規章制度嗎?可以肆意妄為嗎?說了不許帶手機,因為智慧手機強大的收心奪魄的功能讓老師們敬畏,所以就禁止學生拿手機來學校,就怕孩子們玩遊戲,本事件的孩子不就是拿著手機在教室裡玩嗎?膽大妄為至極!現在每個有寄宿制的學校都有這樣的明文規定,不許帶手機來學校,如果有必須帶的理由,可以帶來,交給老師保管,不然你就是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老師沒收保管處理的合情合理合規定,咋家長就那麼理直氣壯呢!我們作為成年人都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人就要遵紀守法,遵守各種規章制度。這是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咋,你家孩子就不用遵守呢?你還給他撐腰,你這打算將來自己領回家往監獄裡培養孩子嗎?

    我鄰居家是個男孩,男主人在市政府裡當這個領導,母親也是教育局某科室科長。寶貝兒子在上高中,上次放假開學後第二天,老師打電話叫家長去學校,孩子爸爸放下手裡重要的工作急匆匆去學校瞭解情況,原來孩子偷偷帶著手機去了學校,手機沒電了,他想辦法“賄賂”學校超市一個阿姨,給人家錢給手機充電,還好這阿姨做人的素質很高,馬上彙報給了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家長,家長去後瞭解了情況,向老師連連道歉,說自己和孩子的媽媽在家沒有好好的檢查孩子的書包,讓孩子渾水摸魚帶手機來了學校,感謝老師的嚴格管教,感謝小超市阿姨對孩子的關心。他責令孩子回家寫深刻檢查,並且按照學校的規定帶孩子回家反省,回家後父親把手機給摔了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好幾千塊錢買的蘋果手機摔了父親也心疼,但是有壯士斷腕的豪情,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後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寫了深刻的檢討,愉快的去學校學習了。不過他老爸也答應他高考後補償他一步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事情到此圓滿的結束。老師家長孩子皆大歡喜。

    所以我想說,做家長的要給孩子做個表率,做錯了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做錯了還很囂張,不能正確的處理事情,使簡單的事情變得越發複雜起來。你和老師硬碰硬的來,你覺得你小小老師無足懼,你分分鐘把老師拿下,你想過你將來孩子將何去何從嗎?又有誰會真心的去關心幫助你的孩子呢?從小就讓他不遵從各種規章制度,肆意妄為,長大了打算讓他去為非作歹,踐踏法律嗎?法律可不是紙老虎,監獄更是鐵血無情,家長朋友咋處理問題你掂量著辦吧!!!

    最後說一句,想毀一個孩子你就給他一部手機吧!!!

  • 2 # 江流天地之踏浪無痕

    這件事反應出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亂象,教師教育管理工作舉步維艱,風清氣正的教育風氣亟待加強。

    部分家庭教育呈現亂象,家長不遵從教育規律無理取鬧。孩子在學校耍手機屬於嚴重違紀,影響校風,同時會影響學生本人學習,養成壞習慣。這些後果,難道家長不知道嗎?如果為了順從孩子讓他耍手機,可以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嘛,還送到學校幹嘛?老師幫你管理,你還反過來起訴老師,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家長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另一方面卻對學校的正面教育不予支援,反而刁難學校和老師,這樣的家長完全不配做一名家長,他的孩子終會毀在他的放縱裡,他釀下的苦果總有一天讓他自己也難以嚥下。而這些亂象,也嚴重影響了教育秩序。

    教師的教育管理舉步維艱。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職責所在,批評、沒收違紀工具、適當的懲戒都有利於孩子糾正不良習慣。但近年來,這些正當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長吹毛求疵的責難下,老師已經不敢履行職責了。沒收個手機要起訴,批評了孩子家長找到學校說老師傷了孩子自尊,因學生無視老師與副校長互懟反而是副校長被辭職,等等等等。家長總是站在老師和學校的對立面,讓老師的教育投鼠忌器,這樣下去,負面的結果是什麼,我們難道不知道嗎?

    教育的風氣必須扭轉,社會、家庭、學校必須統一認識相互配合,教育的春天才會來臨。政府要立規矩,對無理取鬧要故意刁難的家長要有處理的魄力;教育部門要為學校老師撐腰,而不是一味迎合無理要求的家長;這樣學校和老師才能管得下去,管的住,學生的毛病才能糾正,良好的班風和校風才能真正建立。

    我是教育人,我願為這樣的教育環境鼓與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現在問題學生和問題家長增多,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教育系統應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