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姐逛歷史
-
2 # 麗醬每日分享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掘了清東陵中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雖然得到了不少稀世珍寶,但也因此惹怒了遜帝溥儀和滿清遺老,他為了保命,幾乎把盜來的寶物全都送給了國民政府的高官。
與孫殿英相比,河北一位彈棉花的老人就聰明許多,他悄無聲息的潛伏在皇陵周圍的村子裡,十幾年下來,清東陵幾乎被他洗劫一空。
這位傳奇的盜賊,就是一夥土匪的小頭目王紹義。在孫殿英之前,王紹義就曾被一個名叫馬福田的悍匪逼著盜挖清東陵,後來孫殿英趕跑了馬福田,王紹義卻悄悄的在清東陵附近的新立村隱居下來,為了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他還學會了一手彈棉花的手藝。
日本投降之後,王紹義又動了盜皇陵的心思,清朝的統治者為了防止陵墓被盜,在附近遷了很多老百姓進行守陵。
於是他拉攏了皇陵附近幾個村的村官和守陵人,與他們商定好分成比例之後,就用厚鋼板做成的拐釘鑰匙,打開了一座又一座的皇陵,包括同治皇帝墓、慈安皇太后墓和孝莊皇太后墓等11座陵墓,收穫頗豐。
雖然王紹義等人盜墓是偷偷進行的,可寶物分贓的事最後還是有人說漏了嘴,王紹義也開始再度逃亡,六年之後這夥人被繩之以法,讓大家感到痛心的是,他們盜出的珍寶早已經流落海外了。
-
3 # 璟麒麟
尋龍點穴等於“盜墓”?
“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風水大師楊筠鬆的《撼龍經》裡,描述了這樣一段尋龍點穴的經訣,而電影鬼吹燈裡,則借鑑並融入作品中。也是因為這部電影,大家才聽過這段經訣。
但朋友們不要誤會,尋龍點穴,是古代風水大師,用來尋找適合埋葬先人的墓穴,而並非電影中所講那樣用來盜墓的。
清東陵15座陵寢,5帝、15後、136妃、3皇子、2公主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內,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單體建築580座,陵園面積78平方公里,這裡陵寢嚴格按照風水師的佈局,康熙二年(1663年)開始修建。
這麼大一座古墓群,自然吸引了盜墓賊的注意。但是,盜墓賊小打小鬧還可以,真讓大規模去盜皇帝墓,那是殺頭掉腦袋的事,別人自然是不敢做的。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清滅國後,出了個東陵大盜孫殿英,他帶領自己的軍隊於1928年,挖了7天7夜,盜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兩座陵寢。能挖的挖,遇到堅硬的墓穴大門,則直接用炸藥炸,使得墓內損毀較大,盜走了裡面的陪葬珍寶,連慈禧的屍體,也被盜墓賊給破壞了。
清東陵餘下13座陵寢的盜墓者,瘋狂的挖墓狂盜“不忠不義”要說清東陵,也是多災多難,東陵大盜孫殿英雖然只挖掘了兩座陵寢,可剩下的13座陵寢並沒有躲開一劫。當時日本戰敗投降,駐守清東陵的護陵營被調走,偌大的清東陵就無人看護了。這給了王紹義、張盡忠“不忠不義”二人組可乘之機。
值得一談的是,在盜掘康熙帝陵寢的過程中,古墓裡出現了機關噴火的情況,燒死了幾個人,因此也導致這個陵寢,被盜掘的情況最為乾淨,而順治帝的孝陵卻倖免於難。
盜墓的手法說起這兩起大型清東陵盜墓事件,其作案的手法,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完全仗著人多,硬挖硬盜,遇到堅硬的地宮石門,就用炸藥一道一道的炸開。
這也導致清東陵不但被盜掘,而且損毀嚴重,喪失了大量國寶,還因炸墓的緣故,丟失了許多有史料參考價值的線索,真是可悲的一件事。
-
4 # 綠青蛙
東陵大盜所有人都認為是孫殿英,雖然孫殿英這樣的做法是不齒的,但世人將盜竊東陵的罪名全部安在了他的身上,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孫殿英是非常聰明的,將兩座最大的陵墓盜了,當時由於時局問題,這樣的做法被很多人都罵他,但他認為只要錢到手了這群罵自己的人不過是想分自己的財產罷了,所以對於這些人的謾罵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而孫殿英是絕對不會將這些寶藏放回去的,畢竟這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但礙於蔣介石兵強馬壯又是孫中山親自選的接班人,所以將一些從墓中盜出貴重的物品送給了當時民國政府高層的很多人,蔣介石自然是受益其中。
就這樣東陵的這批寶藏被孫殿英變賣了很多,而一些貴重的例如:九龍寶劍、慈禧最喜歡的翡翠白菜、鵝蛋大的夜光珠,都被蔣介石收入囊中。
張盡忠盜墓的名義是:幫助災民。
雖然其他陵墓沒有這兩座陵墓中的陪葬品多,但還是有一些價值不菲的陪葬品,而盜墓的過程與當初孫殿英盜墓時一樣,地宮門雖然堅硬,但對炸藥沒有任何辦法。
我的回答是:有的,但毒氣都不是故意放入的,這些都是墓中特有的條件造成的,例如:秦始皇陵不敢挖的原因就是其中有大量的水銀,但如果現在採挖,這些水銀就會成為劇毒,這也是毒氣的一種。
張盡忠是非常聰明的,每挖掘清東陵的一處墓葬,就會讓一隻鵝進入,如果長時間不出來就說明裡面有毒氣,放上十天半個月再開始盜墓,所以盜墓也是要動腦子才可以的。
東陵大盜的名頭理應安在張盡忠的頭上,但孫殿英卻背了這口黑鍋,二人作案的手法是非常相似的,對這樣的做法,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
5 # 瘋狂青史
清陵的第一次“被挖”
孫殿英為什麼出名?原本的孫殿英只是一個小小的軍閥罷了,論資排輩也輪不到他在歷史書上留下一頁紙,但他做的事卻不一般。
1928年的孫殿英手裡正是差錢的時候,眼看著大軍嗷嗷待哺,但自己的軍餉卻一直沒有下來,周圍的軍閥也在虎視眈眈想要吞併他。
這遮遮掩掩的盜墓一直持續了七天,裝了許多輛大卡車,最後在繳納了許多的“好處費”之後也安然無恙度過了之後的日子。
清陵的第二次被盜
這第二次的被挖就不像是孫殿英那樣偷偷摸摸的挖了,而是直接轟轟烈烈的挖了四個月,幾乎把能挖開的全部挖開,能搬走的全部搬走,然後再把東陵大盜的帽子按在了孫殿英的頭上。
孫殿英那時候盜墓是因為軍費不足且想要給家中的長輩“報仇”但即使如此,在盜了兩座墓之後也站不住腳了,只能收手。
這兩位不一樣,這兩位只是看上了墓中的財寶,什麼藉口都沒有想,於是這些清陵大多都被挖了個乾淨。
可即使如此,當時盜挖出來的許多文物依然下落不明,這次盜墓案也可以說是數百年來的浩劫。
-
6 # 汗青正浩
盜墓這件“一夜暴富”的事情雖然聽起來非常刺激,但是隨著我們國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人民覺悟的提高。“做個快樂的盜墓賊”這件事,最後還是付諸於小說中更讓人易於接受。
百年前有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孫殿英,此人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明目張膽的強賊,好多做盜墓這件“折損陽壽”的事,都是恨不得蒙上一塊遮羞布,只有這個男人盜完墓,還到處“打點”人心,被人唾罵,他還能面不改色地替自己辯解。
他的確進入了清東陵,但是他只成功盜了兩座最大的墓,剩下的13座墓地,除了孝陵倖免於難外,其他的都被當地一些土匪和百姓瓜分了。
孫殿英:發家致富夢,盜墓第一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發家致富的夢想。當這種夢想被放在缺乏束縛的環境中,他有可能演變為像孫殿英那樣,以盜墓付諸現實。孫殿英自稱是明朝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父親和祖父都死於清朝的鐵蹄下,所以他和清朝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孫殿英成年後就早早落草為寇,1922年,他加入了軍隊,不久,因為不習慣軍隊的規章制度,最後他帶著一幫兄弟譁變,搞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此人是典型的“牆頭草”角色,誰有勢力就跟誰,馮玉祥、張宗昌,都做過他的頂頭上司。
1928年,孫殿英又帶著部隊投靠蔣介石,成了蔣介石手下一名軍長。因為他的軍隊是支雜牌軍,愛面子的蔣介石,經常不按時給孫殿英的軍隊發軍餉。
這讓孫殿英很是惱火,如何能夠擴大收入,成了孫殿英軍隊的首要任務。恰好當時他們駐紮在東陵附近,經常見到周圍人悄悄去東陵盜墓,挖一些磚頭、或者不起眼的東西出來換錢,這讓孫殿英看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
河北的清東陵是清朝皇家陵園,埋葬了數百位清朝貴族。皇族的陪葬品,聽著就是珠光寶氣的富貴。
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和“剿匪”的名義進入了清東陵,對乾隆和慈禧兩座最大的陵墓進行了挖掘,由此產生了東陵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盜掘運動。
在這次盜掘中,有兩件事值得一說。第一件事,就是孫殿英過於看重錢財,扒下了慈禧太后身上的金絲褲子,這件事一直到現在都為人詬病。
第二件事,是孫殿英為了找到乾隆嘴中是否有像慈禧口中那麼值錢的夜明珠,而敲掉了乾隆屍體所有的牙齒。最後發現乾隆口中只有一顆象徵佛教的西藏黃珠。孫殿英大失所望,無奈地收入了自己口袋。
對於盜墓這件事,無論是世人的指責,還是溥儀的畫圖詛咒,他只有一句話,“沒啥大不了的”,真是勇氣可嘉。
清東陵第二次被盜:以王紹義為首的大盜掘孫殿英的這次盜墓,因為他打點了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各路領頭人物,所以最後誰都沒有出手收拾他。這讓想要效仿孫殿英的人蠢蠢欲動,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的盜掘。
這次以王紹義為首的盜掘,其實蓄謀已久。可以說,王紹義“看上”清東陵的時間比孫殿英更早,因為孫殿英因為手握軍隊,所以他先幹了第一票。
當孫殿英的事情不了了之後,王紹義找準機會拉攏了清東陵的守衛,當地的村民,甚至附近的一些土匪,對定陵、孝東陵等進行了盜掘。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王紹義等人一再掩飾,盜墓的事情還是逐漸傳到了時任工作部部長張盡忠的耳中。大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張盡忠也拉下了水。在利益面前,張盡忠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在張盡忠的掩飾下,王紹義等人的盜墓活動更加猖獗,近千個村民參與了此次大盜掘,清東陵剩餘的陵墓被洗劫一空。儘管王紹義、張盡忠等人最後伏誅,但是許多寶物已經不知所蹤。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無法得知那些國寶級的文物去向,他們被永遠地埋在了歷史深處。
從國家大義來說,王紹義和張盡忠等人,最後的結局完全可以說是罪有應得;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造成的惡劣後果一直都在,從未停止。那些流失異國他鄉的珍貴文物,原本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現在卻成了外中國人放在競價臺上賺錢的工具。我們想要拿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還要自掏腰包,真心惱人!
-
7 # 文史雜記
清東陵是中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園。清東陵共有15座陵墓,陪葬珍寶無數,但是卻歷經了3次的浩劫,連陪葬墓都被盜的乾淨。
第一次被盜第一次就是眾所周知的孫殿英偷了定東陵和玉陵。作為當時民國時期的軍閥,剛開始是來鎮壓強盜的,後來發現發現許多土匪從清東陵偷木頭,就打起了東陵的主意。為了掩人耳目,對外宣稱說是在軍事演習,1928年孫殿英洗劫了慈禧的定東墓和乾隆的玉陵,七天七夜的時間,可謂是獲得無數的寶藏,據說能有30車寶物。
第二次被盜這次盜墓的規模比孫殿英大很多,張盡忠等人將清東陵的14座墓葬全部盜走了,除了順治皇帝的陵墓沒有時間動工,157個陵墓全部沒有幸存下來。這件事雖然也是轟動的大事,但是因為張盡忠的身份問題,所以沒有張殿英盜墓時間有名氣。
當時是張盡忠組織人保護清東陵這片地區,土匪王紹義想挖清東陵發財,剛開始拉攏了在民兵組織裡的楊芝草和當地村裡的一些幹部,只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就盜完了孝莊太后、咸豐皇帝、慈安和6位妃子的陵墓。
為了能夠有保障些,就搭上了張盡忠一起,後來打著“幫百姓度饑荒”和“鬥滿清大地主”的幌子,讓一場盜墓活動成為了上千人的犯罪。最終將清東陵的14座陵墓挖空。無數的文物都流落到民間,不知去向。
後來國民政府展開了大追捕,槍決了8名主犯,張盡忠也在監獄中病死了。王紹義當時雖然逃跑了,6年後還是被人民政府抓獲,執行了槍決。
當時,參加盜墓的數百人大多是當地農民。因此,清朝東陵周邊地區一直是一個比較發達的文物交易市場,也許那裡真的曾經交易過國寶。
第三次被盜清東陵第三次被盜是在1949年,由於當時混亂,雖然政府進行了鎮壓,定陵地區的某些不法村民,還是趁機對第二次盜墓進行了掃倉,對地宮進行了二次搜查,所以致使那些倖免下來的文物也被盜空。這次的破壞力特別強,連皇陵外圍的陪葬墓也全部給洗劫完。
這三次的盜墓,對中華的文明造成的打擊是巨大的,損失無法彌補,至今還有很多遺留海外的珍貴文物。保護文物,是對古人智慧結晶的尊重,就是保護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希望我們能追回越來越多的文物,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
8 # 歷史課課代表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盜取了清東陵,用炸彈炸開墓口後,耗時七天七夜,將慈禧太后的定東陵洗劫一空,與此同時也盜取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孫殿英所盜的這兩座陵墓都是陪葬品多的,畢竟慈禧太后生前就以奢侈著稱,而乾隆皇帝的生活也是十分奢華,孫殿英的盜墓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收穫,盜取奇珍異寶無數,最著名的當屬慈禧嘴裡的夜明珠和乾隆的九龍寶劍。
東陵一共有十五座,孫殿英只盜取了其中的兩座,剩下還有十三個,那麼這些陵墓又是被誰盜過呢?孫殿英當時盜取了陵墓後,被後人唾罵,但是和孫殿英相比,張盡忠和王紹義等人的做法更甚,他們也堪稱是東陵大盜。當時清東陵本來是有軍隊駐守的,所以一般人沒有辦法進入清東陵,更不要說盜墓了,但是後來因為戰事緊迫,這支駐紮在清東陵的軍隊被調走了,這就給王紹義盜取陵墓的機會,王紹義本來就是一個土匪頭子,所以一直對於盜墓這種行當十分感興趣,他看到部隊撤走了之後,便集結了一夥人準備盜墓。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王紹義便藉此機會和地方勢力開始接觸,畢竟盜墓後獲得的寶貝是價值連城的,對於任何人誘惑都很大,隨後王紹義組織當地勢力,共有三四百人左右,盜墓行動在1945年開始進行。當王紹義這夥人來到清東陵後,就是清東陵噩夢開始的時刻,他們將咸豐皇帝和康熙皇帝的陵墓都一一挖開,基本上清東陵中剩餘的十三個陵墓無一倖免,不僅對陵墓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裡面的陪葬物品也基本上都被盜走了。在王紹義等人進行盜墓活動時,也不斷拉攏更多人加入他們的盜墓團隊中,張盡忠就是其中之一,張盡忠雖然沒有什麼盜墓經驗,但是他在指揮方面比較有才能,所以在張盡忠加入到盜墓行列中後,也讓盜墓行動的進行更加順利。經過這次浩劫,清東陵中的無數珍寶全部被洗劫一空,這也是中國文物的一次重大損失。
盜墓前,王紹義做了頗為詳細的研究,畢竟他曾經師從孫殿英,有過多次盜墓的經驗,地宮門基本上都是用炸藥炸開的,但是他們在盜取康熙陵墓時曾經遭遇過意外,據說當時有好幾個人被地宮中設定的機關傷到,一行人為了報復對康熙的景陵下手很重。後來這夥人大部分都被抓住並被槍決,王紹義雖然逃跑了五年,但是後來還是被抓住槍決了,張盡忠後來在唐山被抓,他後來在獄中離世。
-
9 # 江水趣談
1945年的時候,張盡忠與王紹義等人第二次盜挖清皇陵,這一次他們將孫殿英沒有盜挖的皇陵一併全部盜挖,此次盜挖他們一共用了四個月時間。
孫殿英當時第一次盜挖清皇陵的時候,只盜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可是十幾年後,張盡忠與王紹義等人卻將整個清東陵給挖空了,歷時四個月時間,大量的文物被倒賣,直到如今也有很多沒有找回來。
這次盜挖清東陵的主謀是王紹義,他原本就是一個綠林土匪,在清朝時期就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後來日本侵略中國,他便隱姓埋名在鄉間務農,當時日本人統治東北的時候,日本由軍隊看護清東陵,王紹義有心但是無力打清東陵的主意。
後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王紹義便開始積極籌劃盜挖清東陵的行動,當時他便找到了張盡忠等人與他們一起盜挖。
這有了行動的指導思想之後,便是浩浩蕩蕩的盜挖活動,他們還真就不像孫殿英那個時候盜挖清東陵,孫殿英盜挖的時候還遮遮掩掩,迅速7天之內挖完走人,但是王紹義這一盜挖就是4個月,而且是大張旗鼓的盜挖。
他盜墓有一個好藉口,張盡忠盜墓的名義是:幫助災民。
張盡忠盜取的是剩下的陵墓,人家有一個好的名號,而孫殿英呢?純粹就是為了盜墓,結果,這個罵名就讓孫殿英承擔了,張盡忠就可以安然過關了,這個也是一個藝術的手法,不知道孫殿英當時知道了以後會不會氣得跳起來?
清東陵一共有15座皇陵,孫殿英盜挖了2座皇陵,就收穫了很多珍寶,他們將剩下的皇陵所部盜挖,珍寶不計其數,當然最後這些東西都沒有找回,很多都遺失海外,並且他們盜挖清東陵的時候,幾乎跟孫殿英一樣就是破壞性盜挖,對清東陵破壞嚴重。
-
10 # 十一在此
案子的主角是孫殿英。他從小就當了土匪。1922年,33歲的他加入軍隊。後來,他在前線率部譁變,自己搞起了一支隊伍。
孫殿英清東陵在河北遵化一帶,離北京大概250裡。埋著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個皇帝、15個太后(包括慈禧太后),還有136個妃子、3個阿哥、2個公主。裡面的寶貝不計其數。
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紮河北薊縣馬伸橋,離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這時,有一股土匪來到東陵盜寶。孫殿英將土匪打跑。6月7日,他藉口防範土匪,把部隊開進陵區。 為了掩人耳目,孫殿英宣佈搞軍事演習,東陵周圍30裡內禁止通行;又把住在東陵周圍的人統統趕走。接著,又謊稱東陵一帶佈滿地雷,使得更加沒人敢靠近。
7月4日,孫殿英對手下訓話。為了讓掘墓顯得合理,他編了一大篇謊話,說自己祖先被順治帝所殺,祖先託夢要他掘墓報仇。說完,他還嚎啕大哭。 隨後,孫殿英就正式行動。他找到1個當年修陵的石匠,知道了慈禧墓的入口位置。但入口很堅固,根本鑿不開。
電腦模擬的慈禧屍體受空氣後的景象盜完慈禧墓,孫殿英又炸開乾隆墓。乾隆的屍體早已腐化,只剩頭髮和肋骨等。士兵們把乾隆墓的寶物也搶光。孫殿英還想繼續炸順治墓,但因為聽說順治早已在五臺山出家,覺得萬一墓裡是空的,便白費力氣,就沒動手。
埋葬康熙皇帝的景陵經過7天的盜掘,孫殿英在7月11日滿載而歸。他向遵化縣徵調了30輛大車,專門用來運東西。 8月4日,青島警察廳抓獲孫殿英手下3個逃兵,查獲36顆寶珠。8月5日,路透社首先報道這個訊息,全國各大報在6日紛紛轉載。
孫殿英盜墓的事也就這麼敗露了,引起各界轟動。 許多團體紛紛致電國民政府,呼籲嚴懲嫌犯。當局命河北省派兵保護東陵,又在10日派人前去調查。8月14日,天津查獲35箱準備外運的東陵珍寶。輿論更加洶湧。
孫殿英送給蔣介石寶劍的復原圖這招還是挺管用。那時,除了蔣介石外,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力量也很強,他們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結果產生矛盾。後來還為此打了“中原大戰”。孫殿英把這幾派力量統統打點。他們彼此都得了實惠,且互相不買賬,就都不願意出頭辦理這件案子;同時也反對別人來管。 東陵被盜後,末代皇帝溥儀大哭一場,在家裡擺設靈堂,又派人到東陵察看。
8月18日,溥儀派的人到了東陵,把慈禧、乾隆勉強復葬。因為屍骨已經被搞得亂七八糟,根本分不清誰是誰。所以只好把乾隆和皇后以及妃子合葬在一個棺材裡。在溥儀看來,這更是不成體統。所以,他要求必須嚴懲凶犯。
但是,因為孫殿英早就打點一切,案件最後不了了之。溥儀因此發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因此,這件事多少刺激了溥儀,導致他後來投靠日本人。
而孫殿英一直到1947年才被解放軍活捉,最後死在戰犯管理所。至於被盜的寶物,多數下落不明。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費城博物館曾展出一批東陵寶物,包括那隻翡翠西瓜。但這些東西后來又再度下落不明,隱藏在歷史的深處。
回覆列表
孫殿英是非常聰明的,將兩座最大的陵墓盜了,當時由於時局問題,這樣的做法被很多人都罵他,但他認為只要錢到手了這群罵自己的人不過是相分自己的財產罷了,所以對於這些人的謾罵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由於當時溥儀知道這件事情後痛苦不已,當時人家是滿洲國的皇帝,自家的祖墳就讓這樣被莫名其妙的盜了,所以非常的生氣,立馬聯絡蔣介石讓孫將寶藏放回墓中,並且封好墓門。
蔣介石剛開始確實向孫殿英施壓,但孫殿英的手裡是有兵權的,所以他只能用自己高高在上的名聲,來聲討孫殿英,畢竟一個沒有實權的偽皇帝與一個有兵權的軍閥來比,還是雙方最好都不要得罪。
這件事情就被這樣壓了下去,而溥儀看到蔣介石這樣的做法,自然沒有多說什麼,自己的靠山是日本人,而日本人是想要拉攏這支部隊的,所以也沒有很強硬的做法。
就這樣東陵的這批寶藏被孫殿英變賣了很多,而一些貴重的例如:九龍寶劍、慈禧最喜歡的翡翠白菜、鵝蛋大的夜光珠,都被蔣介石收入囊中。
抗日戰爭期間王紹義蟄伏在當地以務農為生,認識不少流氓地痞以及軍隊和地方幹部。冀東軍區守陵部隊一走,王紹義就找來楊芝草(王紹義的鐵桿)、穆樹軒(東陵周邊村莊副村長)、賈正國(東陵周邊村莊副村長)、郭正(薊遵興聯合縣八區幹部)等人,他們糾集了三四百名村民,於1945年9月潛入陵區正式開始盜陵。
咸豐的定陵、慈安的定東陵、同治的惠陵、康熙的景陵……依次被挖開,陪葬品被洗劫一空。最初在盜完定陵的時候,王紹義用從裡面得到的財寶,把當時冀東十五軍分割槽敵工部長張盡忠、薊遵興聯合縣的八區區長介儒、區小隊隊長張森等人拉進來入夥,這使他們的盜墓隊伍壯大到足以盜空整個清東陵。
王紹義、張盡忠的盜墓隊伍雖然比不上孫殿英的精銳,但他們的手段也並不遜色。對於地宮的石門,他們也是熟練地使用炸藥一道一道地炸開,而且不急不躁、不遮不掩,張盡忠甚至光明正大地宣稱盜皇陵是“幫助群眾度過饑荒”。
王紹義、張盡忠的盜陵活動一直持續到1946年1月,清東陵15座陵園中除順治的孝陵倖免被盜外,其它陵寢基本上全被挖開了,被盜走的古董文物不計其數,這也使得清東陵周邊村莊至今仍是文物販子愛去的地方。
當年事發後,郭正、賈正國、穆樹軒、楊芝草等人,先後被八路軍抓捕並槍決。張盡忠在逃到唐山後被軍統抓獲,後來病逝在北平獄中。王紹義則在潛逃5年後,被遵化縣公安局抓獲並槍決。但時至今日那些被盜出的大量文物仍然下落不明,清東陵的第二次大盜案堪稱數百年來最嚴重的文物浩劫。
張盡忠用炸藥一層一層的炸開陵墓將這些古代堅硬的石門,暗器全部輕而易舉的破除,很多人會問我,難道這麼多的陵墓中沒有毒氣嗎?
我的回答是:有的,但毒氣都不是故意放入的,這些都是墓中特有的條件造成的,例如:秦始皇陵不敢挖的原因就是其中有大量的水銀,但如果現在採挖,這些水銀就會成為劇毒,這也是毒氣的一種。
張盡忠是非常聰明的,每挖掘清東陵的一處墓葬,就會讓一隻鵝進入,如果長時間不出來就說明裡面有毒氣,放上十天半個月在開始盜墓,所以盜墓也是要動腦子才可以的。
東陵大盜的名頭理應安在張盡忠的頭上,但孫殿英卻背了這口黑鍋,二人作案的手法是非常相似的,
再說了,就這兩人的陵園中的寶貝就已經夠多的了,據說當時他是從裡面裝了13車的寶貝出去。不過遺憾的是,這麼些寶貝,大部分都下落不明,估計是被他藏起來了,或者是已經分贓。但這些東西畢竟是來路不明,因此不能放任其在市面上流通,最後兜兜轉轉,也就下落不明瞭。
最早發現盜掘清東陵問題的是軍統局北平辦事處,盜墓的人將贓物拿到北平販賣露出了馬腳。當時正值國共談判關鍵時期,蔣介石密令軍統頭子戴笠抓緊緝拿張盡忠、王紹義等人,一方面是財寶動人心;另一方面是蔣介石想將盜掘清東陵的罪名栽贓到共 產 黨頭上。
如果沒有孫殿英如此明目張膽的盜墓,可能就不會有後面出現的盜墓團伙了,也不可能讓如此多的珍貴寶物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