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國病

    歷史對每一個人都有意義,只是你願不願意去收取罷了。歷史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於你如何收取而已。

    第一、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經驗的影響,因為你使用的很多詞彙、成語就來源於歷史,只要你使用過這門語言,你是避不開的。

    第二、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話確實不假,但關鍵是你看清楚了沒有。中國歷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上有人借鑑歷史失敗的教訓或者成功的經驗。也可以看到我們今天對於這個文化的種種不滿意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劉邦看到項羽的失敗,知道癥結在於分封,但反秦又是為了恢復周制,所以漢代採取了郡縣與分封並重,並用了幾代人逐漸壓縮和清除分封制度。於是劉漢成功了。司馬炎看到曹家不施行實封丟了政權,自以為恢復分封制可以穩固司馬家基業。誰知其死後自家人打起來了,不僅導致西晉滅亡,還造成了悲催的五胡亂華。

    亂宋是篡位上位,所以強力壓制軍人,使得兩宋雖富,但國防能力卻極不相稱。最後還是因為這一軟肋滅亡了。

    第三、今天的華人如此市儈,但歷史上曾有時期完全不是這樣,那時的人有精神、有氣質、有審美。今天若審古美,最有魅力的就是先秦。

    你今天反感的一切,在那個時代都沒有。我們不是生來就市儈、就無誠信,而是被社會洪流給逼迫著變成了另一個人。今天想改變固然很難,但先秦古風審美流行一定是有幫助的。

    第四、亂宋不敢發展軍事,所以發展經濟。但亂投醫過度,使得引進了大量外來人口,這些人甚至佔據了港口城市、控制了船隻,最後關鍵時刻被這些木馬致命一擊。其危害其實超過了五胡亂華,五胡亂華被說得很嚴重,但並沒有反應在今天的分子人類學上,其實是被篡改文獻的人給誤導了。而亂宋這一次,在北方漢人身上卻存在一定數量的阿拉伯基因。這還是朱元璋報復性屠城、閹割政策之後。多嚴重,可想而知。

    然而明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又反應過度。所以施行了封關禁海。這種自我的封閉,使得明朝一朝未能開啟通往世界的鑰匙,錯過了大航海。明朝滅亡,那個滿清又用了一個朝代的時間眼睜睜地看著世界鉅變,眼睜睜看著西方人發展強大而無動於衷。

    今天回看那段歷史,真的是讓人唏噓不已。當年任何一個時期只要觀念稍微轉變一點,都不至於後來那麼悲催、孱弱。滿清甚至到了清末都沒有要勵精圖治的願望。辛亥革命今天看,其實就是漢人要求變革、要求發奮圖強的革命。並不是為了什麼驅逐韃虜,民國出大師是因為當時有一大批想要發奮、改變國家命運的人,今天的學者都是為了地位和經濟利益而做學問,如何能比?

    所以宋代的激素療法、冒進造成悲劇結果;明朝的反應過度,借鑑歷史失敗;滿清的麻木不仁,近三百年眼睜睜錯過,這三段歷史值得每個人瞭解。這三段歷史對於今天仍然不過時,如果不記住這三個教訓,還要栽跟頭。

  • 2 # 閱讀與思維

    歷史對我們非常有意義。

    歷史是一座橋樑,它連線著過去與未來。歷史見證了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記錄著朝代的更替,描繪了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啟發著我們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歷史是現在瞭解過去的一把鑰匙,亦是邁向未來的一把鑰匙,歷史塑造了今天的我們,也影響著未來的我們。正如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父母老師會告訴我們,我們這個民族是怎麼來的,它有著哪些輝煌的過去,又有哪些屈辱與苦難。歷史對於一個民族氣質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塑造著一個民族的品性。

    瞭解過戰爭的殘酷,才會更加珍惜和平;知道榮耀的過去,才會更加的自豪;清楚屈辱的過去,才會更加努力的奮鬥。

    歷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在何時,它都是如此閃耀!

  • 3 # 校外老師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譯文: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穿的衣服是否整潔。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現在是興盛,還是衰敗,或者是是否將要滅亡。用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與失。可以說,學習歷史就知道現在的社會是處於什麼狀態,知道應該怎樣去調整。

    《素書》裡有這樣的話。“推古驗今,所以不惑”譯文:追溯以前的事,來驗證現在的事,所以就不會迷惑。

    總之,學歷史的意義在於:我們學習歷史,不犯歷史上的錯誤,把握好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霄鵬解釋為何不用格德斯,說其他人比他更有資格上場,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