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子富養女”,這真的是一句流傳特別廣泛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想,這句話在過去是有道理的。
在過去,物質條件比較匱乏,男女的社會地位和分工不同。傳統觀點普遍認為,讓男孩小時候多吃一些苦,培養抗挫能力,長大後才能光耀門楣,承擔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而女孩子從小物質富足,見過世面,才不會被別人幾句甜言蜜語、一點禮物就給騙了,也才能嫁得更好。
這符合父母的期待,而他們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但是,到了現代社會,這句話還真的正確嗎?男孩就不需要富足的安全感嗎?女孩就不用吃苦、不用堅強嗎?
如果我們這麼想,並且這樣來教育孩子,那就沒有與時俱進了。雖然男女孩因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導致養育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在窮養和富養的問題上,其實是應該保持一致的,具體怎麼做呢?
1.窮養孩子,要與家庭物質條件相匹配,否則危及安全感。
孩子對於物質的渴望是天生的,越打壓,孩子越渴望得到滿足。但是,如果我們給予了充分滿足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變得並不那樣在乎。
如果我們過分剝奪了孩子的物質享受,那麼孩子長大後,首先想要得到的,就是他小時候匱乏的東西。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人,從小父母以培養他的艱苦樸素精神為由,故意不滿足他的基本需要,導致他對金錢沒有安全感,變成了一個吝嗇鬼。
我們想要鍛鍊孩子時,如果希望“窮”養孩子,也要與自己家庭的物質條件相匹配。也就是說,窮養還是富養,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判斷標準,都是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的。
如果說周圍的孩子都有一樣東西,而孩子也特別想要,家庭條件也能滿足,但是我們卻故意不給孩子買,那就不是正確的,甚至會危及孩子的安全感。
2.富養孩子,給孩子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避免錯誤價值觀。
很多人認為,如果充分地滿足了孩子的物質慾望,孩子就不會把物質當回事兒,也會變得更加自信與從容。
可實際上,如果我們從小就滿足孩子的所有慾望,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甚至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隱患全部都排除掉,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因為沒有吃過生活的苦,陷入另一個極端——享樂主義,同時,不知道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沒有在社會上立足的力量。
所以,我們提倡富養,是說給孩子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比如,如果是孩子的基本物質需要時,比如一個他沒有的玩具,或者是一次全家的旅遊,那麼就可以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適當地給予孩子滿足;
但是如果說孩子已經有了很多同樣的玩具,又要求再買一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提出明確的理由,對孩子進行拒絕。
富養不意味著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判斷的標準是,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我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會,那就適當滿足;如果不會,那就可以拒絕。
3.正常教養,不必拘泥性別,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來決定。
雖然我們都希望男孩更堅強,女孩長大後可以得到愛和保護,但是社會現實讓我們必須承認,男孩也非常需要關愛,女孩也需要有自立能力和成長空間。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用性別去限制孩子,“你是女孩,必須……”或者“你是男孩,最好……”的教育觀念,並不正確。
富養和窮養相結合,就是正常教養。所以,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要根據孩子不必拘泥性別,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來決定。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我們沒必要用男孩還是女孩、窮養還是富養的標籤來限制他們的發展。至於採用何種養育方法,也看我們的認知和孩子的特性。
窮養還是富養都沒有錯,但是用窮養男孩富養女來規範教育方法就不恰當了。希望我們的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窮養兒子富養女”,這真的是一句流傳特別廣泛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想,這句話在過去是有道理的。
在過去,物質條件比較匱乏,男女的社會地位和分工不同。傳統觀點普遍認為,讓男孩小時候多吃一些苦,培養抗挫能力,長大後才能光耀門楣,承擔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而女孩子從小物質富足,見過世面,才不會被別人幾句甜言蜜語、一點禮物就給騙了,也才能嫁得更好。
這符合父母的期待,而他們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但是,到了現代社會,這句話還真的正確嗎?男孩就不需要富足的安全感嗎?女孩就不用吃苦、不用堅強嗎?
如果我們這麼想,並且這樣來教育孩子,那就沒有與時俱進了。雖然男女孩因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導致養育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在窮養和富養的問題上,其實是應該保持一致的,具體怎麼做呢?
1.窮養孩子,要與家庭物質條件相匹配,否則危及安全感。
孩子對於物質的渴望是天生的,越打壓,孩子越渴望得到滿足。但是,如果我們給予了充分滿足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變得並不那樣在乎。
如果我們過分剝奪了孩子的物質享受,那麼孩子長大後,首先想要得到的,就是他小時候匱乏的東西。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人,從小父母以培養他的艱苦樸素精神為由,故意不滿足他的基本需要,導致他對金錢沒有安全感,變成了一個吝嗇鬼。
我們想要鍛鍊孩子時,如果希望“窮”養孩子,也要與自己家庭的物質條件相匹配。也就是說,窮養還是富養,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判斷標準,都是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的。
如果說周圍的孩子都有一樣東西,而孩子也特別想要,家庭條件也能滿足,但是我們卻故意不給孩子買,那就不是正確的,甚至會危及孩子的安全感。
2.富養孩子,給孩子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避免錯誤價值觀。
很多人認為,如果充分地滿足了孩子的物質慾望,孩子就不會把物質當回事兒,也會變得更加自信與從容。
可實際上,如果我們從小就滿足孩子的所有慾望,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甚至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隱患全部都排除掉,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因為沒有吃過生活的苦,陷入另一個極端——享樂主義,同時,不知道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沒有在社會上立足的力量。
所以,我們提倡富養,是說給孩子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比如,如果是孩子的基本物質需要時,比如一個他沒有的玩具,或者是一次全家的旅遊,那麼就可以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適當地給予孩子滿足;
但是如果說孩子已經有了很多同樣的玩具,又要求再買一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提出明確的理由,對孩子進行拒絕。
富養不意味著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判斷的標準是,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我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會,那就適當滿足;如果不會,那就可以拒絕。
3.正常教養,不必拘泥性別,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來決定。
雖然我們都希望男孩更堅強,女孩長大後可以得到愛和保護,但是社會現實讓我們必須承認,男孩也非常需要關愛,女孩也需要有自立能力和成長空間。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用性別去限制孩子,“你是女孩,必須……”或者“你是男孩,最好……”的教育觀念,並不正確。
富養和窮養相結合,就是正常教養。所以,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要根據孩子不必拘泥性別,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來決定。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我們沒必要用男孩還是女孩、窮養還是富養的標籤來限制他們的發展。至於採用何種養育方法,也看我們的認知和孩子的特性。
窮養還是富養都沒有錯,但是用窮養男孩富養女來規範教育方法就不恰當了。希望我們的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