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教育園地

    古人怕聽布穀鳥的叫聲緣於杜鵑。在古代詩歌裡,布穀鳥的叫聲被歸入杜鵑的叫聲之中。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在許多古代詩歌裡,杜鵑(別名“子規”,北方叫“布穀鳥”)的鳴唱聲音大都被固化為“思鄉、淒涼、哀傷、悲愁”。

    杜鵑叫聲的故事:望帝春心託杜鵑

    相傳古代蜀國有一位叫“杜宇”的國王,人稱“望帝”,勵精圖治,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年蜀地發生洪澇災害,大片農田被淹沒,民房被沖毀。百姓飢寒交迫,杜宇憂心如焚。於是他在城門上貼出告示:“有能退此洪水者,當以國王之位相讓!”

    有一個叫“鱉靈”的年輕人由於多次被水沖走又活了下來,苦練出了一身游泳本領,因此深諳水性。他揭下皇榜,利用蜀地地理優勢疏通洪水,很快就平息了災難。國王杜宇也不食言,讓他做了國君。自己隱居後山,過起了幸福的晚年。

    誰知沒過幾年,蜀國的百姓就紛紛逃亡他鄉。杜宇一問才知道,那位新君不懂治國,每天耽於享樂,不理朝政,造成蜀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

    此時的杜宇已年屆終老,看著昔日強盛的蜀國如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憂憤交加,不久就去世了。臨終時仍然念念不忘“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後悔不該輕易把江山交給他人,不如回去挽救國家。可惜後悔已晚!

    據說,在“望帝”杜宇死後的第二天,蜀國上空就出現了很多陌生的鳥兒,它們喊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蜀國的百姓聽了,都熱淚盈眶。他們懂得了老國王杜宇的用心,可也於事無補啦!於是他們就把這種鳥叫做“杜鵑”,以示紀念。

    杜鵑、布穀鳥化身愁苦的遊子:杜鵑聲聲斜陽暮

    後來的文學家們就把“杜鵑(子規)”寫在了文章裡。聯想起“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故事,春夏之交聽到它的叫聲,心中就自然升起一股哀愁來。

    遊子本來要離家出走,心中不捨故鄉,卻聽到杜鵑叫到“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行不得也哥哥”“有錢打酒也喝喝”……頓然失魂落魄,愁斷心腸!

    最後補充一下:杜鵑是南方人對它的稱呼,在北方人民稱它“布穀鳥”,個頭兒比南方的小,北方人把它的聲音翻譯成“布穀~布穀~”。

    這大概就是春天裡人們為什麼怕聽布穀鳥的叫聲的原因吧?它的叫聲是大自然賦予的動聽音樂,又是文學作品裡的常客,能不吉祥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爾布拉謝生平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