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晝
-
2 # 谷名傑兮傑名谷
看似肝木剋脾土,實則肺金剋肝木;再追竟是心火迫肺金;深究發現腎水壓心火;終極還是脾土難腎水。繞來繞去,還是脾胃虛弱,承受不了人體迴圈的毒素,成了通向外部排毒視窗的受害方。治來治去,老不除根,很大原因就是人體毒素的因果。透過合理的睡眠,平和的心態,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等,就能做到排毒一身輕,胃病也就沒有源頭了,身體健康,免疫力就強了,常發炎的部位也就長治久安了。
養病為主,治病為輔,慢性病主要靠養。
中醫提倡治百病調脾胃,脾胃功能強了,吸收就好了,就健壯了,就能滋潤下級單位肺金了,肺金鼓勵下屬腎水,腎水有足夠的力量資勵肝木,肝木負擔小了,就有能力供給心火,心火就能激勵脾土,脾土包含胃的範圍,滿滿正能量,老胃病不復發,就是好了。
大道至簡,其實中醫就是一門平衡學。
-
3 # 中醫雜症
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清代葉天士說:‘’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這就充分說明胃病和肝臟的關係非常密切,肝臟的病都會影響脾胃,造成脾胃運化失司,使食物停積或者消化不良,所以胃病大部分都是肝臟的疏洩不利造成的。
在五行中肝膽屬木,脾胃屬土,木盛克土,因此肝膽疏洩太過和不及都會影響脾胃,肝膽疏洩太過就會使脾胃亢盛消化食物加快,熱量過盛淤積體內使身體發熱,像甲狀腺亢進、糖尿病人等都有這種情況,肝膽的疏洩不及就會使脾胃虛弱,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降低,造成食物停積或者拉肚子。
肝為剛髒,體陰用陽,喜調達、惡抑鬱,所以肝膽不舒就會造成鬱滯,肝膽一旦鬱滯則百病皆出,造成肝膽有病的主要原因是心情不舒、情志鬱滯、生氣發怒、憂慮恐懼等,使肝膽的疏洩太過或者不足,太過和不及都會使人生病,並且肝膽的疾病最為複雜,這是因為肝主情志和心情,在日常生活中難免都會順心順意,所以很容易使肝氣鬱結影響脾胃,肝氣鬱結肝火就會旺盛,而肝火旺盛又會造成腎陰不足,腎陰不足又會陰虛火旺,因此腎臟的病也大多與肝膽有關係,所以調理肝膽必定要滋補腎陰。
胃病主要是肝膽造成的,肝主調節,《黃帝內經》中講:肝為將軍之職。那麼胃就是一個受氣的小兵,將軍的喜、怒、憂、思、悲、驚、恐都會反映在小兵身上,因此肝膽的太過和不及就會造成胃病,就像一個人高興了飯量也增加,吃得多又會增加脾胃的負擔,就會傷害脾胃,心情不好就不想吃飯,吃了飯也不消化,經常看到有些人飯後噯氣,大多都是情志不舒造成的,所以治療胃病用疏肝理氣的方法療效非常顯著,在正常的情況下胃以降為順,脾以升為健,而胃氣下降和脾氣升發全賴肝膽的調節,脾胃居人體的中焦,是氣血水火上下的交通樞紐,一有瘀阻就會上下不通、氣機鬱滯,因此說不生氣就會不生病,這話是非常有道理,氣生百病一點沒錯。
正常情況下肝膽有病都會影響脾胃,大多數的表現是脾胃不和、嘔吐、泛酸、噯氣等,如果膽氣犯胃就會口苦,肝氣克脾就會腹疼腹脹,因此胃病大多都是肝膽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也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隨證治之。
-
4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肝臟本身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肝臟的損害自然會影響我們的消化功能。肝病患者通常食慾不振,不想吃任何東西,有時甚至聞不到油煙味,並想嘔吐。這些都是肝臟問題的徵兆。
許多人認為消化不良是胃病的一種表現,事實上,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肝膽疾病的一種表現。肝臟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分泌膽汁,膽汁儲存在膽囊中並集中在膽汁中。當我們進食時,膽囊收縮和排出膽汁,參與脂肪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膽病變,這種功能就會消退,自然會發生腹脹、噁心、嘔吐、不想吃、沒有食慾的症狀。
肝功能受損,首先表現為轉氨酶異常升高的指標,有的患者會出現白眼黃疸症狀。如果肝功能不正常,人體無法及時獲得必要的營養,各器官不能正常工作。肝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食物和飲料中的有毒物質必須被肝臟解毒。
-
5 # 閒雲心雨
有。中醫認為,肝屬木,胃屬土。木克土。肝出了毛病,就有可能影響了胃。比如得肝病的人,消化就不好,這個就是肝木克了胃土。這個現代說法“消化”就可以視同為中醫裡的“胃”。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有肝病的人往往都伴有胃病。所以,中醫常用疏肝和胃、疏肝理氣、調和肝脾等方法解決胃病,且療效確切。需說明的是,中醫的肝不僅是解刨學的肝臟,胃也不僅是胃臟,而是這個臟器及它所負責的功能系統和機能。在中醫裡胃又常和“脾”聯絡成一體,統稱脾胃,中醫五行同屬土。肝又常和膽聯絡起來,同屬木。
回覆列表
胃與肝即是獨立的臟器又相互關聯!胃病自由自身的發病機理,也可因肝氣橫犯脾胃從而導致脾胃出現病變,這種胃病並非原發性而是由肝臟導致,它們即相互關聯又由可能互相致病,胃病並非完全由肝臟導致,如果病因由肝臟引發,當然肝寧則胃自消,辯證論治的根由就是要明辯發病機理,才能對症下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