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o傻蛋oO

    有可能,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白矮星是由恆星形成的。當恆星的能量耗盡以後,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如果質量足夠大,它將坍縮成為黑洞,而質量小一些的恆星,在能量耗盡死亡以後,通常會坍縮成為一顆白矮星。

    白矮星雖然是由能量耗盡的恆星形成,但它並不是一顆真正意義上的死星。白矮星的光線雖然非常的昏暗,但它依然是熱體星球,依然在向周圍釋放熱量,而這個熱量並不是很低,只是沒有太陽那麼強烈。有些白矮星甚至可以持續的釋放熱量達幾十億年。

    白矮星在形成的初期降溫非常的快,但是到40億年後就變得非常的穩定,降溫就會變得非常的緩慢了。在這個階段,只要行星與白矮星的距離剛好合適,便會得到一個非常適合生命誕生的溫度。而且白矮星會存在幾十上百億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那些剛好處在宜居帶上的行星也是有可能誕生出生命的,只是這種機率相對小了很多。

    但是宇宙這麼大,又會有多少白矮星的存在,說不定在宇宙中的些地方,就有那麼一些運氣爆棚的行星,上面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說不定還有文明存在。

  • 2 # 侶意

    以現有的研究來說,圍繞白矮星的行星幾乎不會存在類似地球上的生命,特殊情況除外。白矮星是部分恆星演化的末期,體積小,密度高,質量大,主要由碳構成。一般情況下,白矮星的核心是不會繼續發生核聚變,只會慢慢冷卻下去,但這個時間很漫長。

    在白矮星誕生之前,經歷了紅巨星爆發的階段,此時幾乎可以毀滅大多數圍繞它的行星了。如果進入了白矮星階段,可以捕獲天體成為行星,或者重新整合以前的行星,此時給予生命誕生的空間環境就不怎麼樣了。如果原有的行星生命還存活著,或者外來生命去這樣的行星定居,那就可以存在生命了。只要行星處於此類生命的適居帶,在白矮星附近存活下來也是可以的。

    如果發現新型別的生命,比如非碳基生命,那就更加說不定了。白矮星對於人類是個恐怖的天體,對於某些生命可能就是最好的居所。宇宙那麼大,想想還是可以的,怕個球?

  • 3 # 講科學堂

    圖:一顆太陽質量的白矮星和地球的比較

    一般來說,最終演化成白矮星的恆星,質量大約和太陽差不多大,已觀測到白矮星的質量大約在0.17~1.33個太陽質量之間,主要在0.5~0.7個太陽質量之間。我們銀河系裡97%的恆星最終都會演化成白矮星。

    圖:太陽成為紅巨星後會膨脹到地球軌道

    在成為白矮星之前,恆星的亮度會不斷的增加,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大約沒過10億年亮度會增加10%。所以,對於恆星系來說,宜居帶會發生變化。對於沒有開啟太空文明的生命來說,在宜居帶變化的過程中就可能已經滅亡。地球大約在不到10億年的時間後就會被太陽烤乾,不再適宜高等生命生存。

    圖:火星

    在恆星生命的末期會形成紅巨星,這會使宜居帶的所有生命被巨大的熱量殺死。這之後還會經歷數次氦閃。氦閃的光度相當於一個星系發出的光芒,整個恆星系可能存在的生命將不再可能存在。

    在恆星最終形成白矮星後,它會繼承恆星的部分熱量,但它自身不會產生熱量了。最開始時,它的表面溫度可能達到數十萬度,以後它會逐漸冷卻,併成為一顆黑矮星。但這個時間非常漫長,以至於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白矮星表面溫度任然有數千度。目前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度。

    白矮星完全可以為生命提供熱量,但由於在紅巨星階段的巨大的恆星風作用下,適合生命繁衍的類地行星(岩石行星都比較靠近恆星)的水分都被蒸發掉了,並失去了大部分的大氣層,這樣的行星有點像目前的火星。這樣的環境不太可能重新演化出生命來。除非恆星系最外層的很多彗星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撞擊處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給這些行星帶來水,就像恆星系才誕生時期那樣。這些類地行星才有可能重新誕生出生命來。但機會太渺茫了。

    圖:奧爾特雲存在大量的彗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儲大豆陸續加大投放量,這對大豆價格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