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暖通南社

    通風型別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

    機械通風是依靠風機產生的風壓強制室內外空氣流動進行換氣的通風方式。 按通風系統的作用範圍不同,通風系統可分為:區域性通風、全面通風。

    自然通風在建築設計上的應用

    建築設計應用自然通風的基本原則

    建築佈局採用交錯排列或前低後高,或前後逐層加高的佈置;

    正確選擇平面的組合形式;合理栽種樹木,有利導風、透風。

    利用天井、樓梯間引導氣流,組織自然通風;

    開口位置的佈置應使室內流場分佈均勻;

    改進門窗及其他構造,使其有利於導風、排風和調節風量、風速等。

    1.為了保證建築的自然通風效果,建築主要進風面一般應與夏季主導風向成60°- 90°角,不宜小於45°角,同時應避免大面積外牆和玻璃窗受到西曬。

    (1)街道佈局的定向

    主要大街/大道應與盛行風的方向平行排列或最多成30度角,令盛行風得以進透入全區。

    (2)建築物之間應留有空間以改善通風。

    (3)由道路、休憩用地及低矮樓宇連成的通風廊道。

    (4)設定風廊/風道。

    (5)利用非建築用地的配置以闢設風道。

    2.改善建築群通風的方法

    平面一.建築平面轉角處理:1. 角偶鋸齒狀處理,使迎風側上游處面積小,而下游處面積大。2. 將建築物平面圓形化以減低風速增加領域。二.牆面凹凸變化:1. 將建築物牆面做成凹凸狀,以阻擾氣流,降低橫切建築物側面的風速。2. 建築物牆面凹凸狀變化,可藉遮陽板或增設陽臺方式處理。三.建築群設計要求:1.建築物長邊與長年風向平行。

    2.加大建築物群鄰棟間隔,避免產生區域性峽谷風。

    四.利用綠化改變氣流狀況

    建築形式的選擇

    自然通風的風壓作用和熱壓作用都隨著建築物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強。

    對高層建築的室內通風是有利的,但是,高層建築能把城市上空的高速風引向地面,產生“樓房風”的危害,這對周邊地區自然通風的穩定性和控制是不利的。

    1. 建築群立面改善通風方法

    一.基座型(底層擴座型)建築:1.將高層建築物下層部份規劃為一大片的低層建築物減少對行人活動層的影響。2.底層建築物的設計高度必須比周圍的建築物高,以避免「樓房風」影響周圍的低矮建築。二.中空化建築:1.於建築物立面中段位置設一大的開口部,使風能穿透而過,如此可減低「下降風」的風速。2.建築物中空層設定的位置以接近受風面的氣流分岐點附近,其風速增加領域為最小。

    三.鄰棟間通廊頂蓋:為防止高層建築物受風面與低層建築間通路,入口處之逆流風對行人活動的影響,故於上部設定頂蓋。

    2.建築內通風的設計

    自然通風效能,以空間中「開窗」型態,與其它「開口」之通風路徑關係為判定,分為「置中窗」(窗中心線距離牆面值D:1/2X≧D≧1/3X)及「邊窗」(非置中窗) 兩種開窗型態,空間較佳的通風路徑以「相對側」通風路徑設計或「多側」通風路徑設計。

    如圖(a)、(b)所示,空間開窗與「方框處開口」成通風路徑時表示該空間具有「較佳通風路徑」。

    相對側開窗及多側開窗方式也有一定的淨深限制,且皆和室內淨高有關,這也是為了確保室內無死角。

    窗戶上方以有氣窗為佳,兩扇對開的橫拉窗,保證至少能有一半的通風面積。

    90度外推的型式,使通風面積幾乎是整個開口,外推後窗面開口分成兩半,垂直的窗扇則成為導風板,將風匯入室內,通風效果更好。

    自然通風應用例項—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範樓

    室內控制方案

    建築中或廠房中的應用

    高層建築窗際自然通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坐月子要注意哪幾點?輕鬆坐月子不留病,該如何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