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朝諸位皇帝都不可相比的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開拓疆土、五次用兵漠北;遷都燕京、三年修得北京城。三千學士文淵閣修成《永樂大典》,派鄭和六次下西洋。然而,他的江山是從他侄子手中奪來了,而且,為此還裝瘋賣傻多少年。你怎麼評價他呢?
-
1 # 黑炭是隻貓
-
2 # 銅我邢
朱棣在中國歷史上是很有作為的一代君王,後人對他評價很高,比如
清朝康熙大帝就評價他是:遠邁唐宋,這句話是讚揚他治理國家的能
力遠遠超過了唐朝和宋朝,可見在歷史上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地位!
他的幾大功績:五徵蒙古,平定西北,穩定西南地區,鞏固了南北國
防,,維護了國家疆域和主權的完整,主持改革內閣制度,召集文人
學士編撰了著名的《永樂大典》,派鄭和七下西洋,遷都北京,都具
有劃時代意義!
但是,拋開社會功績,單單評價他
這個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好了,最讓
後人詬病的是他心胸狹隘,僅僅因為方孝孺惹怒了他,他惱羞成怒不
僅對方孝孺施以車裂之酷刑,而且是誅殺九族,六百多口人無辜被
殺,這一點上他是一個殘暴的毫無君王氣度的人,人格魅力太差!和
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倒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同樣是策反前朝的得力
干將,趙匡胤就顯得有風度多了,有智慧多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以後,後周的得力大將李筠,表面上雖然順從,但是在心裡
對後周感情深厚,他曾經當著宋朝大臣的面,對著太祖郭威的畫像痛
哭流涕,可是趙匡胤聽了卻並不上綱上線,反倒說,對前朝舊主有感
情,那是自然流露,並不在意,這件事兒就這麼風輕雲淡的處理了,
沒有血腥,沒有恐怖,而且李筠最終也心甘情願為大宋效力。你看這
多好!在個人魅力上遠遠把朱棣比下去了!所以說人是複雜的,評價
一個人不能一概而論!
-
3 # 老陶說歷史
明成祖朱棣在後世人的評價裡也相當的有爭議,這位帝王雖然開創了永樂盛世,但他性子多疑且殘暴,一生手上都沾滿鮮血。通過靖難之役武力鬥爭奪取侄子朱允炆的帝位,並對建文帝剩下的殘餘勢力進行殘酷打壓。但每件歷史背後都有他深刻的含義,而這其中的對錯功過時間會來告訴大家它的評判,他在位的22年裡,勵精圖治,所以展現了一派祥和的氣氛,因年號永樂,後世人把這一時期稱之為永樂盛世,後人稱之為當朝統治者為永樂帝。
朱棣十一歲就被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上任北京,當時的北京並不太平,時刻要遭受到蒙元勢力的騷擾,所以它是以一個軍事要地存在的,朱元璋讓朱棣派往北京,就是想讓兒子收回功臣掌握的兵權,讓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定,可誰知以後,燕王朱棣也正是有了這些兵力才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在那裡有眾多猛將指導,在軍事方面快速成長起來,並且在實戰中實力越來越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了北方最強的一方諸侯。
燕王作為朱元璋最優秀戰鬥力最強的兒子是非常有機會坐穩江山的,他年少就一身軍功是其他人不能相提並論的,朱元璋也曾考慮過他,但是立嫡立長才是國之根本,這也是朱元璋自己當年定下的規矩,而朱棣兩者都不著邊,燕王雖然不開心,但是輔佐他的皇兄朱標他還是心甘情願的,誰知朱標身體不行,居然先太祖而去,而朱元璋卻把儲位直接留給了他的嫡長孫,這如何讓朱棣能服氣?再說這個侄子剛登基就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藩,燕王由此終於有藉口發動戰爭以“清君側”為目的發起靖難之役,歷經四年終於成功登上高位。
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定內閣制度,對外親征蒙古五次,收復安南,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建立行省行政區,加強了南北邊防,促進了中國版圖的統一和完整。在國際交際方面多次派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外友好往來,然後就是遷都北京修整運河,當時的北京不安定可能隨時發生戰爭,南京離得太遠不便控制,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在文治上也有成就,命人編撰的《永樂大典》就是證據,這本書和清朝的《四庫全書》相比前者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籍只是做了整理歸納分類並沒有任意改動,而清朝的那本則是對於反映民族戰鬥精神的書籍抽毀,對一些名家之作大肆修改,導致這本書真實性的缺失,所以《永樂大典》也被譽為類書之冠。
明成祖繼承了太祖的事業,對太祖的政策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完善了明朝文官制度,鄭和七下西洋更是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在歷史文化上,他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程序,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並開創了永樂盛世,但同時這個盛世也是老百姓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如果我們要求一個帝王既要做大事又要考慮老百姓的相關利益,這兩者明顯是不能共存的,所以,我們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不止有他好的優秀的一面也有他的缺點,比如他對於反對他的人都採取強硬的手段鎮壓,再比如東廠的建立,對全國政治官僚的控制等等都是他殘暴的一面。但無論怎麼樣,在明朝歷史上他是個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成祖晚年北征隨年齡的增長北征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在第五次北征時病逝,他不僅在文化、經濟上有了積極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的文官制度裡也完善了相應的改革,奠定了明清兩朝的政治格局,影響了明清數百年的政治生活。
-
4 # 歷史他不生鏽
首先我們看下《明史》的評價:《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明成祖: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永樂皇帝這個人很厲害,從小就有尚武精神,在建文皇帝時期反對削藩成為了皇帝。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成為了千古一帝,國家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無論文治武功都是數一數二的,就是一點不足就是處理建文舊臣時殺戮太重。
我個人認為梁啟超對永樂皇帝的評價還是和我是一樣的:明成祖實絕世英主!
絕世英主他是當之無愧的我認為!
第一他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開啟大遠洋時代的
第二他是命人編輯中國古今第一全書《永樂大典》的帝王
第三他是五徵漠北奠定大明太平的皇帝
第四他是開啟中國大閱兵的帝王
第五他是中國附屬國最多的帝王
-
5 # 遊魔世界放棄眾生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明史》說他“貌奇偉,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說他“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詞,他確有過人之處。明成祖無論從文治上、從武功上都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雄才大略也伴隨著一些其他的弊病。朱棣締造了眾多空前的壯舉,但卻耗費了超過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開拓了空前遼闊的疆域,卻使無數的將士戰死沙場;他繼承和開拓了朱元璋的事業,但卻是篡奪了侄子的皇位,而且殺戮無數。
-
6 # 獨行狼
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被稱作“永樂大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在位時,政治上設定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特殊管理機構。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
《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明成祖: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政治上朱棣清除藩王、清除異己、設立監察機構,軍事上注重北疆,以京軍為後盾的分地防禦的邊防格局初步形成。北征蒙古,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經濟方面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疏通河道,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方面朱棣命人編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朱棣尊崇儒家,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朱棣對佛教採取的政策和措施,對他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國家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對佛教整頓和限制政策也為後朝所沿用,影響深遠
-
7 # 神筆馬良愛旅行
明成祖朱棣功過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番北京,當時蒙元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它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在先後削奪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採取行動,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動靖難。由於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殺戮待盡,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於朝廷的兵力強大,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的形勢下。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於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導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餘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個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併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 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禁城,準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滿清統治者編的《四庫全書》對於反映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儘量抽毀,對於不得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因此《永樂大典》無愧於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永樂十年以後,為打擊北元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朱棣開始了北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北征的頻率越來越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時,病逝於榆木川,在位22年,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
-
8 # 太行山脈2019
對明成祖朱棣的評價,用一句話來表達,即他不是一個好人,但是一個絕對優秀的好皇帝。
為什麼說他不是一個好人呢?
因為他生性殘暴,人品道德極差。明目張膽篡位,倒行逆施,詭計多端,殺戮太重,手段殘忍,於德有虧。
皇太祖朱元璋支援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稱為建文帝。因建文帝撤藩,朱棣不念叔侄親情,舉兵反叛,雙手沾滿鮮血。在登皇位前後,朱棣殺了很多反對他篡權的人,凡男子全族被凌遲處死,讓人食其肉,妻女淪落風塵。這場殺戮手段極其殘忍,牽扯人數甚廣,對所有擁護朱允炆的大臣全部殺光,並使建文帝皇宮失火,下落不明。此次自家殘害,令人不寒而慄,震撼朝野。雖然達到了殺一儆百,斬草除根的效果,但永遠留下了抹不掉的惡劣影響。所以說他不是一個好人。
為什麼說成祖朱棣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好皇帝呢?
因為他的雄才大略,不遜於其父朱元璋。軍事才能,勝過任何開國名將。一生征戰無數,五次御駕親征漠北。永樂八年,重新披上戰甲,走向戰場,為北方邊界換來了長期和平的局面,建立了最大的豐功偉績。
兵討安南(現越南),開疆拓土,四海臣服。國土之廣,遠超漢唐。
鄭和下西洋,為明朝走向世界,互通經貿往來,宣揚大明國力,以及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重大功績,使中華帝國的軟實力輸出在當時達到了巔峰。
重視文化建設。編撰了"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世界史詩級別的寶物《永樂大典》,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在位期間,同時做到了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用人知人善任,文治武功,勵精圖治,國力強盛,經濟發展迅速。並體察民情,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受封入供達三十餘國,史稱"永樂盛世″,他本人也被稱為"永樂大帝″。
這難道還能說他不是一個絕對優秀的好皇帝嗎?
-
9 # 雪濤剛
朱棣是朱元璋和一個婢女的兒子。由於母親不是出身名門,朱棣覺得自己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可偏偏他心懷大志,不把一切放在眼裡。
少年時,他曾隻身一人尋找朱元璋的部隊,最後竟然找到了。後來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他打仗勇猛,善於用兵,總能戰勝敵人。在攻打北京城時,使出了圍點打援之計,消滅了元朝的救兵,嚇得元朝皇帝落荒而逃。這樣佔領了北京。
元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在所有藩王裡面擁兵最多。朱元璋死後,朱標繼位,朱標立朱允炆為太子,朱標早死,朱允炆繼位,這時朱允炆根基不牢,卻執行了錯誤的削藩政策,眼看著藩王一個一個的倒下,朱棣選擇了造反。他本來就不服氣嘛。這裡可以用那句,天下大位,天下有實力者得之來描述他的心境。
朱允炆身為一國之君,卻又發了一道錯誤的命令,不要讓他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朱棣戴著這個免死金牌,好幾次死裡逃生。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終如願以償奪得大位。
這時,朱棣自己的出身不能服眾,對外宣傳自己是馬皇后所生,把他親生母親的資料和知道內情的人統統處理掉。以至於後人不能查到關於他母親的資訊。
這就是朱棣。
-
10 # 大鍋飯上班
明成祖朱棣又稱永樂大帝,按照正常來說該是明太宗朱棣,可是他有個厲害的後代嘉靖皇帝朱厚熜為了給他老爹掙點名分於是就有了這出。他是朱元璋的四兒子,十歲封燕王,成年後老爹就訓練他帶兵攻打元朝殘餘勢力,傭兵自用已成朝廷尾大不掉之勢。因不滿侄子的政策,奮起抵抗於是就有了靖難之役,順利的奪得了侄子的皇位,當了22年的boss。
在政時期可圈可點,軍事上鞏固北部邊疆,解決元朝殘餘勢力,經濟上發現水利工程,修築水渠,重視農業發展,文化上編著永樂大典,政權上削弱藩王的實權鞏固自己的話語權,最為重要的是遷都北京影響深遠,還有完善行政制度為以後的內閣打下了基礎(這可是影響重大此前他老爹因為丞相專權威脅了皇權,於是就撤了丞相,等於什麼事都落到自己身上他老爹可累的不清,等到了他這走了這個制度為以後皇帝不上朝創造了便利)等等。
永樂大帝放上皇帝后可謂也是南征北戰,可見他的身體多麼強壯,罕見的是在當上皇帝后並未添過一個子兒。
可以說朱棣作為朱重八的第四子,跟清朝雍正皇帝不相上下,既勤政愛民又凶狠果斷。他這一生基本都沒消停過,登上大位後更是如此,也許是因為奪了侄子的皇位,感覺得位不正一直想向世人和自己的老父親證明什麼,最終體力透支病死於回師途中。
雖然朱棣殺人,造反,還把侄子皇位搶了。但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他是一位千古明君。用一段話概括就是“明成祖之功:覆殘元、逐韃靼、定安南、收瓦剌,安四邊之境,護衛大明子民千萬。修龍艦、至西洋、揚大明國威,萬國來朝。興文化、撰典籍,寫永樂大典。雖有其過,難遮其譽。其功之高,不遜漢唐,遠勝兩宋。”
第一:覆殘元、逐韃靼、定安南、收瓦剌;對於大明社團的紅花雙棍朱棣來說,周圍的都是辣雞。明成祖朱棣這輩子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可能因為小時候還見過元朝的暴虐,那種山河破碎,百鬼夜哭,田野之間,策馬殺民,城池之中,禽獸遍地對於年少的朱棣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所以朱棣這輩子對於異族沒有任何好感。如果把朱棣日常寫一本日記大概就是這樣的:“吃飯,睡覺,安民,寫書,砸異族場子。吃飯,睡覺,安民,寫書,計劃砸異族場子”,這輩子五徵漠北,砸阿魯臺,瓦剌,韃靼的場子,吃下場子,南邊的安南不安分,砸它場子,吃下場子。所以周圍的小國異族的老老實實的,不聽話的都被打殘了。對於飽受異族肆虐的大明子民來說,朱棣絕對是把帝國和人民的安全放在首位。
第二:七下西洋,萬國來朝;萬國來朝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側面體現,對於大明來說,上一個萬國來朝遠至唐朝武則天時期。朱棣對於南洋有一種執念,在位期間安排艦隊下南洋七次。有人說這是為了尋找失蹤了的建文帝朱允炆。但不管怎樣,這七次下南洋向世界各國宣佈“我,大明,很強”。下南洋過程中,因為錫蘭山國王“固不恭,謀害舟師”直接被滅了。而對於其他國家明朝卻不犯秋毫。足跡遍佈南洋、印度洋,最遠處至非洲。每至一地,先宣教化,各國仰慕其大明國威,紛紛來朝(“諸番臣充斥於廷”),有的來了就不走了,如蘇祿國和渤泥國的國王,後安葬於南京等地。由此可見當時大明何等繁華。
第三:寫永樂大典;永樂元年,剛剛搶了侄子朱允炆皇位的朱棣下令修撰永樂大典。本來想讓讀書人種子方孝孺寫,方孝孺表示強烈譴責朱棣搶位子的行為。然後朱棣就送他下去見太祖高皇帝了。繼而令解縉主持編撰。永樂大典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卜、技藝之言。可以說是整個世界史上最大最全的一部百科全書,絕對的文化瑰寶。可惜在一次次浩劫中一冊冊流失。現在僅僅存在800多卷。
明成祖朱棣雖然是搶了侄子皇位,但是他這輩子對於整個華夏文明作出的貢獻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尊諡稱“啟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足已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