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世界屬於我
-
2 # 星空4K高清音樂影像
我的答案 不是。
比如體育運動,中國頂尖運動員很多,經常碾壓國外拿到獎牌,但中國整體體育水平不行。
我一個二十幾歲正值壯年的大好青年,一千米都跑不下來,何況我還有年紀輕輕,脂肪肝,高膽固醇,別說跑了多走兩步就喘的兄弟…
你讓我們普通中國人去和外國乒乓球運動員打比賽,還真不一定打的過人家。
過去的樂壇就是這個情況。
假如以前每年全國的音樂點是一百,全分配給那一首歌,那我們每年都有一首一百分的作品(實際情況可能乘二三十,我們每年有二三十首滿分作品)
因為能出來的都是頂尖作品,所以剩下的作品,根本連出頭的機會都沒有,無論質量高低,沒人知道就是零分。
那麼雖然我們可以說,但凡能出來的作品都是一百分精品,但論整體,就是那首作品,那一百分,我們只有一百分。
現在全國每年的音樂點是一千,分配給所有人,其實一百分的作品還是有,甚至比以前多,但是還有七八百首一分作品,所以儘管我們每年已經有兩三首好聽的作品了,看起來還是和沒有一樣(實際情況還是得乘二三十)
實際上,我們每年有七八十首好聽作品,但是還有兩三千首辣雞作品,雖然火的從概率上來說更可能是辣雞作品,但是好聽的作品還是很多,甚至滿分作品也不少,只不過淹沒在爛歌裡了,比較難出頭而已。
但是隨著聽過的人越來越多,好聽的歌最終還是會被發現的。
比如以前的歌,基本上都是發出即爆紅,現在的歌,可能會過幾年突然翻紅,所以這點抖音是功過參半的,作為一個傳播渠道,它不僅能放大爛歌,也能放大好歌,只要清高的人願意低下頭顱,大眾還是會願意選擇質量高的,畢竟誰會和自己的耳朵過不去呢?
所以你不能因為這些一分作品,就覺著現在整體不如以前,因為以前的整體裡,還有好多你根本就不知道的零分作品呢…
現在的歌,整體還是比以前好。
說以前歌好的,怕是沒有聽過香水有毒,沒有聽過飛向別人的床…
特別是有些總是鼓吹老歌好的人,他們居然把過去二三十年裡的經典作品全部加起來用來懟死現在的某一個小歌手某一年裡的某一作品…
殺雞用牛刀就不說了吧…
這根本就沒有意義嘛。
-
3 # 東北貓哥會養雞
第一,倖存者效應。老歌能夠留下來的一定是因為好聽。不好聽的老歌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裡了,沒有人會傳唱難聽的老歌。
第二,時間累計效應。老歌都是歷史遺留的,歷史總時長一定比現在長。而好歌出現的概率基本差不多的話。老歌意味著過去三十年每年有十首歌,也就是三百首了,而新歌就算三年以內,歌手還努力一些,每年寫出15首,三年內也才45首。
這就是不成比例的比較。同樣很容易造成困擾的就是,歷史上名人很多,現在沒有那麼多了。歷史上的名人基本上都是上一個死了好多年下一個才出現,攢了三千年和現在一輩人作比較。
恐龍都是超級恐怖的巨獸,現在都很小。恐龍是活了2億多年的集合。一種恐龍也就活了個幾百萬年而已,三角龍和劍龍甚至都沒見過面。我們只是把所有的大型恐龍給傳到一堆,感覺所有的恐龍都特別大。
第三,大腦的適應度,歌曲實際需要靠不斷播放,熟悉以後就會在腦子裡留下印記,尤其是年輕人的腦子還在發育中,更容易對一直接觸的旋律產生愉悅感。老年人偏向吐字清晰旋律比較穩定的唱法,比如紅歌,和鳳凰傳奇這樣的。中年人偏好港臺音樂,新生代偏好於rap。這都是他們年輕時代的印記。
這裡的原理也很簡單,人的大腦剛出現時神經突觸都是沒有連結在一起的。有各種可能,一旦接受某種設定,神經會互相接觸形成記憶。多餘的神經接觸就會消失。以免造成干擾外加浪費能量。所以大腦就會對已經形成的這種連結更適應。在科學上也有相同的現象出現。兒童剛開始學語言的時候,神經是很豐富的。一旦學某種語言以後,對應的神經突觸形成其他多餘的神經消失。這時再學習其他新的語言,需要另一種神經連結的時候,就沒有相應的神經,這就是成年人學習語言困難的原因。所以兒童時期是學語言的黃金時期。
還有人的舌頭在幼兒時期吃了某種食物。對這些特定食物產生相應的神經連線。那以後都會回味這種味道。也就是家鄉的味道。
所以綜上來說,並不是老歌更好聽,而是一種偏差而已。
-
4 # 囧王者
新歌有沒有老歌好聽?不辯論,不抬槓,用事實說話,開啟你的音樂軟體,裡面是新歌多還是老歌多就知道了!
我的音樂APP裡確實老歌多,即使是最新新增的當下爆款,有可能它其實也是一首老歌。例如我新晉新增的《喜歡你》,最近由《創造營2020》節目的希琳娜依.高翻唱後爆紅網路。這首歌原唱其實是陳潔儀,是一首1996年的老歌。陳潔儀很多老歌都很好聽,比如最經典的《心動》,每一次聽都會讓你仍然有心動的感覺,旋律優美,非常讓人感動,不信你聽聽。
再比如,最近《歌手》節目裡蕭敬騰唱的《那女孩對我說》,其實是歌手黃義達在2005年的專輯裡的一首歌。再說去KTV,你會唱什麼歌?好吧,爆款是梁靜茹系列,蔡依林系列,還是周杰倫系列?我相信每首都是經典,同時首首都是老歌。
其實新歌老歌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好聽就好啦!經典之所以是經典,都是有原因的,一首經典的歌曲,值得幾代人傳唱。能將老歌重新編曲,賦予經典新的魅力,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當然,我也希望好聽的新歌也能越來越多,畢竟創造力才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你最近聽了什麼新歌,能留言告訴我一下嗎? -
5 # 安否
1.老歌尤其是經典老歌,能流傳到現在都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時間的檢驗,時間的沉澱而遺留下來的,可以說流傳下來的是以經典為主,更多的是被時間所淘汰,死在了過去,我們拿一首經過了時間檢驗考慮沉澱的歌來和新歌比較,我覺得那就是玩賴,就和拿打了十多年仗的老兵和剛入伍新兵比較一樣,一場戰役能打死一般的新兵,老兵可能就死亡幾個。
2.什麼叫新歌,一兩年內的,還是三五年之內的,什麼是老歌,十年前,還是三十年前,以很短的年限內產出的新歌與幾十年的老歌對比這是不公平的,多年來一年兩首經典歌曲,數量上也比新歌要多,體量上不一致,那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老歌和一年、二年,五年能的新歌相比,這很被動的,除非年年都出周杰倫,年年都有林俊杰,年年都有李宗盛,年年都有羅大佑……如果是這樣,老歌在幾十年後可能被淘汰。
打個比方,你拿三十歲的成人和十歲幼童比力氣,我只能那變態兒童和你比,哪吒吧,據說力大無窮,葫蘆娃中好像也有個大力士,但是那裡有這麼多變態兒童。
3.樂壇是會更新換代的,這個換代的時候會存在虛弱期,老一輩的創作人江郎才盡無法創作出好的作品,老一輩的歌手開始退居二線,而新一輩歌手還無法獨自撐起樂壇,新一代的創作者還無法創作出太多經典,這會形成斷層,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之內好作品數量可能不多,這也會讓人感覺新歌不如老歌,耐心吧,多等等,這一輩不行,還有下一輩,不要焦慮,反正樂壇更新換代很快的,這幾年尤其快,實在不行,還是可以聽老歌的,當年就是這一代在笨,一年總要積累幾首經典,多年回頭一看,哎呀,那個時候經典不少啊,然後你會發現還是老歌比新歌好聽。
好了,就這樣,其實有的時候只是錯覺,一首陪伴了你幾十年的歌,怎麼都比新歌有感情,歌曲不是美女,越老越都喜歡年輕的姑娘。
-
6 # 林寶愛唱歌
老歌,尤其是那些經典老歌,讓人一聽就很有感覺和味道。不管過去多少年,每次聽都能有不同的感受。
新歌,尤其是當下的流行歌曲。只能記錄這一段時期,人們的情歌和生活。
-
7 # 老李頭的退休生活
說句心裡話,我還是非常喜歡老歌。我既喜歡他的詞,也喜歡他的曲,很多老歌膾炙人口,很多膾炙人口的老歌,他的歌詞寫進了老百姓的心裡,讓人久久留戀,譜的曲更是朗朗上口。當然不是說新歌不好目前也有不少新歌出現在歌壇上也是非常流行朗朗上口。可能是年代的不同,我很是喜歡老歌。
-
8 # 快樂生活的中年大叔
歌曲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訴說 ,我覺得跟時代有很大關係,老歌誕生的年代都是老一輩詞曲作者,經過反覆修改才出爐的,那個時代沒有非常大的物質與金錢獎勵 ,一般都是詞曲作者真實感受的一種表達。老歌經過長時間的流傳淘汰,不好聽的一些可能淹沒,留下來的為大部分人所接受。
新歌誕生的年代物慾橫流 ,詞曲作者偶爾來一點靈感,就匆忙填詞譜曲,急於釋出。再有一部分歌曲經過人為操作,讓它火起來。目的性很明確。普通人的從眾心理,也可能短時間內覺得好聽。時間一長就慢慢淡忘。
凡事無絕對,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使用者4780608274845
這不是絕對的,什麼時候都有傑出的音樂作品出現。關鍵是作品宣傳歌頌的什麼?過去老歌主題很明顯,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各條戰線的英雄人物,現代音樂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不錯的但有的歌唱半天誰也聽不出哼哼的主題是什麼?可能連作者和歌手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唱的是什麼?及所謂的朦朧的感覺。
-
10 # 久居他城
其實吧,我覺得更多呢 是情懷加成 ,當然 小鮮肉的歌確實聽起來沒有以前周杰倫 林俊杰 王力巨集 他們那個時候好聽 。我個人的話是什麼都聽一些的,紅歌我也愛 流行我也聽 唯獨驚雷這種 ..
回覆列表
這個很大程度上是個“倖存者偏差”的問題。因為現在能聽到的老歌,基本都是經歷過歲月洗禮的經典,每一首歌都是素質非常過硬的作品,並且經過多少年的流傳,擁有各個年齡層的聽眾,自然而然很容易被人接受,“越聽越好聽”。
至於那些新歌,絕大部分將來都要變成經典的陪襯,淪為“炮灰”,自然無法與那些千錘百煉的金曲相提並論。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快餐式的產品,人們過耳即忘,不會留下什麼印象,自然覺得“越來越難聽”。
以前寫歌和唱歌的人都非常認真,這是老歌好聽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給87版《紅樓夢》寫主題曲和插曲的王立平先生,足足寫了四年,嘔心瀝血,簡直拿生命在創作;唱這些歌的王力女士,幾乎將全部情感傾入其中,演繹了後無來者的絕唱。
香港歌壇前輩徐小鳳,選歌極其嚴格,蔡國權寫了八首全部被退回,一鼓作氣又寫了八首,才被選中那首流傳至今的《順流逆流》。譚詠麟早年在錄音室內也因為發音不準被黃霑罵得狗血臨頭,後來成為天皇巨星的他承認,正是霑叔的嚴格要求,才使他後來特別注重唱歌時咬字的精確。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
導致現在新歌沒有老歌好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門檻降低了。
製作的門檻降低,創作和傳播的門檻也降低了。現在隨便一個學過幾天吉他的人,都可以往各大視訊分享app上傳自己的“作品”,也能收穫多少不等的粉絲,大家在聊天室裡就是圖個樂呵,只要你會拉攏粉絲的心,沒人會特別計較你的專業素養。
在這種“娛樂至上”的氛圍裡,只要這歌還有點意思,就會被放大成為洗腦神曲,所以我們忽而老鼠愛大米,忽而一起學貓叫,這些歌熱得快涼涼更快,消磨了我們欣賞音樂的耐心,成功擠佔優秀作品的生存空間。
好的新歌越來越少,就連好好唱歌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所以新歌沒有老歌好聽,這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