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ngadget訊息,Dyson的第一輛電動汽車草圖近日流出,但是相關細節尚不清楚。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爵士在一份備忘錄中提到,它很可能是一輛普通大小的車,但不會遵循其他品牌的小型電動汽車設計,並將採用鋁製車身。電動車的前輪和後輪可能會很大,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同時,戴森爵士還提到,電動車的測試將在6月進行,並於2021年正式上市。
戴森出品的產品一向都做工精良口碑極好,你看好戴森電動車嗎?如果量產,你會考慮購買嗎?
回覆列表
-
1 # 小杰在美國
-
2 # 小杰在美國
戴森確實這幾年在家用電器領域異軍突起,憑藉出色的外觀/結構設計和精良的加工工藝迅速在市場上走紅。但電動車領域已經有特斯拉和虎視眈眈的傳統汽車巨頭們。行業壁壘明顯比家用電器要高很多。
1. 資金規模要求高。特斯拉負債已經從2013年的4億美元飆升至接近100億美元。同期股東股權值也從1.7億美元上升至55億美元。所以電動車企業的穩步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這對尚未上市戴森的融資能力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2. 技術上優勢不明顯。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戴森有一定家用電器電池的技術儲備,但並不具備核心的電池技術支撐。如跟松下,寧德時代,AESC等大電池廠商合作顯然也不具備量價優勢。除非在技術上有革命性突破。
3. 中國電動車領域競爭。中國的電動車領域競爭極為激勵。2009-2017年政府共投入3900億人民幣。未來5-10年全球3000億美元的電動車技術投入也有一半左右會投向中國。所以戴森面臨的競爭會空前激烈。而且在產業配套,供應鏈,製造技術上跟中國電動車企業相比也不會有明顯優勢。
4. 智慧化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是未來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傳統汽車廠商和新興的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公司如Waymo, 百度,特斯拉,賓士,沃爾沃,奧迪等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了大量實驗資料和技術儲備。除非使用第三方技術(百度Apollo),否則戴森會很難在自動駕駛領域跟其他電動車廠商競爭。
所以戴森不是說完全沒有機會在電動車領域獲得成功。但難度會比家電領域高很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戴森確實這幾年在家用電器領域異軍突起,憑藉出色的外觀/結構設計和精良的加工工藝迅速在市場上走紅。但電動車領域已經有特斯拉和虎視眈眈的傳統汽車巨頭們。行業壁壘明顯比家用電器要高很多。
1. 資金規模要求高。特斯拉負債已經從2013年的4億美元飆升至接近100億美元。同期股東股權值也從1.7億美元上升至55億美元。所以電動車企業的穩步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這對尚未上市戴森的融資能力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2. 技術上優勢不明顯。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戴森有一定家用電器電池的技術儲備,但並不具備核心的電池技術支撐。如跟松下,寧德時代,AESC等大電池廠商合作顯然也不具備量價優勢。除非在技術上有革命性突破。
3. 中國電動車領域競爭。中國的電動車領域競爭極為激勵。2009-2017年政府共投入3900億人民幣。未來5-10年全球3000億美元的電動車技術投入也有一半左右會投向中國。所以戴森面臨的競爭會空前激烈。而且在產業配套,供應鏈,製造技術上跟中國電動車企業相比也不會有明顯優勢。
4. 智慧化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是未來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傳統汽車廠商和新興的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公司如Waymo, 百度,特斯拉,賓士,沃爾沃,奧迪等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了大量實驗資料和技術儲備。除非使用第三方技術(百度Apollo),否則戴森會很難在自動駕駛領域跟其他電動車廠商競爭。
所以戴森不是說完全沒有機會在電動車領域獲得成功。但難度會比家電領域高很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