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苗苗苗

    官家之所以善待大娘娘,即便大娘娘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但還是沒有如願給大娘娘一尺白綾,或一壺毒酒,反而說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解開了兩人心中的芥蒂,讓其搬出皇宮安度晚年。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分歧的原因就是因為政見不同,對彼此不信任,但他們的出發點還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天下太平,朝廷穩定。有了共同點,就有了談判的資本,就有可能坐下來談。

    大娘娘是老一代人,思想守舊,本著守護江山的想法。但皇帝和桓王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桓王,意氣風發,胸懷大志,是一個有想法的孩子,就想著趁著年輕,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宏圖偉業,然而老太后卻把持著玉璽和軍權,遲遲不肯退位。

    這樣下去無異於蹉跎歲月,皇帝之所以提前織了這麼一張網,也就是想著讓孩子們能夠施展拳腳,讓老祖宗的基業能夠繁榮起來。老太后看到態度誠懇的新帝,生龍活虎的桓王才感覺自己真的老了,是該搬出宮外頤養天年了! 談妥了,就好辦了,老太后也是通情達理之人,何必趕盡殺絕呢?

    其二,老太后固然有錯,不應該起廢帝之心。但是新帝趙宗全也有很多不妥的地方,當初為了穩固朝堂,讓老太后垂簾聽政。待一切穩定之時,卻沒有想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讓大家都體面的退場,反而中間還發生了一場為其親生父親舒王定名的事件,這件事明蘭看著都不合理,可況是老太后呢?老太后心生怨恨,也是理所當然。

    如果母子兩人能早早的像今天這樣面對面的坐著,如此酣暢淋漓的暢談一番,試想也不會有後面這場無妄之災!看似一場謀劃許久的計策,卻也勞民傷財!這樣的代價也太大了。

    因此兩人都有錯,再讓老太后去世,是在難堵天下悠悠之口。老太后活著,只能把這場自己內部的矛盾對外說成劉貴妃等人蓄意造反。即可維護皇家的顏面,也可保證朝政的穩定,也化解了皇家大家庭內部的矛盾。可謂一箭雙鵰。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站錯隊伍,劉貴妃就是典型的例子,活生生成了他人的棋子!

    其三,自然是大圓滿的結局。《知否》講得就是後門大院中女人們的故事,那麼太后也是女人們中的一個,只不過身份特殊而已。說起來,太后也是女中豪傑,她所謀劃也只不過是朝堂的穩定。

    她可不像小秦氏,朱曼娘,林小娘此類張牙舞爪,滿腹怨恨之人,反而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心懷天下的婦人。小秦氏這樣的人,二叔都諒解了,可況老太后這樣只因思想守舊而犯錯的老人呢?

    其四,為了那“燕雲十六州”。開場的一張燕雲十六州的地圖,讓長柏和二叔兩個孩子開啟心扉,成為一生的摯友!如今“燕雲十六州”讓皇家三代人的心走到了一起,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收復失地,讓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

    二叔,長柏孩童時的夢想在他們長大成人之時,中有機會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在新帝,桓王等人的帶領下實現,也把該劇的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家國情懷,有國才有家,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一部大女主作品折射出如此厚重的家國情懷,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那麼你是如何看待管家對太后的態度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eep車發動機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