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利率、匯率和CPI的關係,以及相互之間怎樣關聯,這是一個巨集觀經濟學問題,三者之間存在理論上的關聯和聯動,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由於經濟管理者的調控和干預,他們之間的變動並不像教科書上所描述的那樣標準。經濟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通常是假設,然後在假設的基礎上來解釋經濟現象的合理性,最後昇華成某種理論用於指導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利率、匯率和CPI之間關係研究也同樣遵循這一原則。本文從利率、匯率和CPI概念入手,進而分析三者的關係,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任何經濟學理論和經濟現象,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其進行準確的定義,在定義的基礎上聯絡整個經濟執行機制,從而探究相互之間的關係和關聯。
1、利率:利率指數資金的使用代價即利息與借貸資金本金之間的比率。即資金的價格,是企業籌、融資的決定性因素,通常利率折算成年化收益來表達。
利率可以細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根據費雪效應:(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X(1+通脹率)。可以簡化為:名義利率約等於 實際利率+通脹率。
舉個例子:假如你今天存100塊存一年,名義利率為7%,那麼一年後你可以得本利和107。然而,由於通貨膨脹,你今年100能買的東西一年後112元才能買,即你今年的100元由於通脹相當於一年後的112元。(通脹率12%)那麼,一年後你取回本金和利息時,不但沒有賺錢,還虧了5元(107-112=-5)!所以你的存款實際利率約等於-5%((105-110)/110 約等於 -5%),亦可由以上公式計算出來(5%-10%約等於-5%)。
2、匯率: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也可以理解成是貨幣的價格。和利率作為資金價格的尺度一樣,利率是一種貨幣的百分比來顯示該貨幣的使用成本,而匯率則是用另一種貨幣來顯示該貨幣的價值。匯率的升降最直接的影響就一國的貿易進出口,一般來說,本幣匯率升高,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反之若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匯率問題。
3、CPI:即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從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判斷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當前隨著國民的收入增長,中產逐漸進入理財市場,CPI指數的關注度也從統計局檔案中成為福斯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但大部分人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誤區。
(1)CPI是一個價格指數,不是一個絕對價格,是一籃子生活用品加權計算得來的,如下圖,它包含衣食住行以及其他這些方面。
(2)CPI不包括生產資料,也不包括一些亂收費,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品和服務。
(3)CPI不是越高越好,當然也不是越低越好。過高預示著經濟過熱,這是時間經濟管理者會潑冷水,適當降溫,反之就是經濟緊縮,需要釋放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3%。特別是歐美國家,更是將CPI作為經濟預警的先行指標,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有限考慮的就是這個指標的高低。
前面我們提及到了利率和匯率實際上可以理解成貨幣的價格,只是表達的方式和度量的標準不一樣而已。
1、利率和匯率關係
利率是投資者借出貨幣獲得的收益,匯率是用本國貨幣可以換回多少外匯的比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貨幣也是一種商品。
第一、既然是貨幣的價格,那麼利率和匯率都受供求規律的支配,也就是供給越高,價Grand SantaFe低;需求越高價Grand SantaFe低。
例如,A國貨幣在借貸市場上價格高(利率高),但是在外匯市場上價格低(匯率低)。那麼國外的資金擁有者出於套利的考慮會用本幣換取A國貨幣,從而進入A國的借貸市場。這樣根據第一條,一方面,在外匯市場上本幣的需求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增加;另一方面,在借貸市場上貨幣供給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減少,從而導致兩者同步。
總之,利率和匯率幾乎是同向和同步波動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利率和CPI的關係。
2、利率和CPI關係
CPI是一個反應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情況的巨集觀經濟指標,是國家進行經濟分析、決策,物價總水平波動、監控以及調節國民經濟執行的重要參考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經濟是過熱還是緊縮。
當前各國CPI其實是一個貨幣現象,換言之,CPI的上漲最大的原因是央行發行的貨幣過多或者釋放的流動性過剩。如果流動性過剩,即市場上供應的貨幣超過了經濟執行中實際需求的貨幣,或者貨幣超過了GDP的增速,這樣會推高物價上漲,同時貨幣供過於求,貨幣的價格就會下降,即利率下降。
總結成一句話,貨幣增多,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的同時推升物價指數,國民最明顯的感受就的錢不值錢。
3、匯率和CPI的關係
前面咱們說了匯率和利率的關係,實際上匯率變動傳導到利率變動。利率變動又引起貨幣價值的變動,貨幣價值的變動實質上就是利率的高低,那它們是怎樣傳導的呢?
本幣升值,即本幣的價值升高,相對於的外幣就是貶值,這是本幣相對於外幣而言匯率的降低。這是外幣就有動機兌換成本幣,進入本幣國各個經濟領域,比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由於外幣湧入,本幣國必須的換匯,換匯就不可避免的增加本幣的供應量,這是本幣由於供應量的增加,即供應增多價格下降,本幣價格下架就意味利率下降。
總結一句話是:匯率下降,本幣升值,導致外匯湧入,外匯湧入導致本幣供應增加的同時從而自動調節本幣利率下降,直到匯率和利率之間無風險套利不存在為止。
當前國與國家貿易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匯率,從而導致國內利率變化,在進一步引起經濟繁榮與衰退的變化。
前言:利率、匯率和CPI的關係,以及相互之間怎樣關聯,這是一個巨集觀經濟學問題,三者之間存在理論上的關聯和聯動,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由於經濟管理者的調控和干預,他們之間的變動並不像教科書上所描述的那樣標準。經濟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通常是假設,然後在假設的基礎上來解釋經濟現象的合理性,最後昇華成某種理論用於指導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利率、匯率和CPI之間關係研究也同樣遵循這一原則。本文從利率、匯率和CPI概念入手,進而分析三者的關係,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利率、匯率和CPI的概念任何經濟學理論和經濟現象,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其進行準確的定義,在定義的基礎上聯絡整個經濟執行機制,從而探究相互之間的關係和關聯。
1、利率:利率指數資金的使用代價即利息與借貸資金本金之間的比率。即資金的價格,是企業籌、融資的決定性因素,通常利率折算成年化收益來表達。
利率可以細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根據費雪效應:(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X(1+通脹率)。可以簡化為:名義利率約等於 實際利率+通脹率。
舉個例子:假如你今天存100塊存一年,名義利率為7%,那麼一年後你可以得本利和107。然而,由於通貨膨脹,你今年100能買的東西一年後112元才能買,即你今年的100元由於通脹相當於一年後的112元。(通脹率12%)那麼,一年後你取回本金和利息時,不但沒有賺錢,還虧了5元(107-112=-5)!所以你的存款實際利率約等於-5%((105-110)/110 約等於 -5%),亦可由以上公式計算出來(5%-10%約等於-5%)。
2、匯率: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也可以理解成是貨幣的價格。和利率作為資金價格的尺度一樣,利率是一種貨幣的百分比來顯示該貨幣的使用成本,而匯率則是用另一種貨幣來顯示該貨幣的價值。匯率的升降最直接的影響就一國的貿易進出口,一般來說,本幣匯率升高,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反之若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匯率問題。
3、CPI:即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從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判斷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當前隨著國民的收入增長,中產逐漸進入理財市場,CPI指數的關注度也從統計局檔案中成為福斯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但大部分人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誤區。
(1)CPI是一個價格指數,不是一個絕對價格,是一籃子生活用品加權計算得來的,如下圖,它包含衣食住行以及其他這些方面。
(2)CPI不包括生產資料,也不包括一些亂收費,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品和服務。
(3)CPI不是越高越好,當然也不是越低越好。過高預示著經濟過熱,這是時間經濟管理者會潑冷水,適當降溫,反之就是經濟緊縮,需要釋放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3%。特別是歐美國家,更是將CPI作為經濟預警的先行指標,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有限考慮的就是這個指標的高低。
第二部分:利率、匯率和CPI的關係前面我們提及到了利率和匯率實際上可以理解成貨幣的價格,只是表達的方式和度量的標準不一樣而已。
1、利率和匯率關係
利率是投資者借出貨幣獲得的收益,匯率是用本國貨幣可以換回多少外匯的比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貨幣也是一種商品。
第一、既然是貨幣的價格,那麼利率和匯率都受供求規律的支配,也就是供給越高,價Grand SantaFe低;需求越高價Grand SantaFe低。
例如,A國貨幣在借貸市場上價格高(利率高),但是在外匯市場上價格低(匯率低)。那麼國外的資金擁有者出於套利的考慮會用本幣換取A國貨幣,從而進入A國的借貸市場。這樣根據第一條,一方面,在外匯市場上本幣的需求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增加;另一方面,在借貸市場上貨幣供給增加了,價格自然也要減少,從而導致兩者同步。
總之,利率和匯率幾乎是同向和同步波動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利率和CPI的關係。
2、利率和CPI關係
CPI是一個反應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情況的巨集觀經濟指標,是國家進行經濟分析、決策,物價總水平波動、監控以及調節國民經濟執行的重要參考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經濟是過熱還是緊縮。
當前各國CPI其實是一個貨幣現象,換言之,CPI的上漲最大的原因是央行發行的貨幣過多或者釋放的流動性過剩。如果流動性過剩,即市場上供應的貨幣超過了經濟執行中實際需求的貨幣,或者貨幣超過了GDP的增速,這樣會推高物價上漲,同時貨幣供過於求,貨幣的價格就會下降,即利率下降。
總結成一句話,貨幣增多,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的同時推升物價指數,國民最明顯的感受就的錢不值錢。
3、匯率和CPI的關係
前面咱們說了匯率和利率的關係,實際上匯率變動傳導到利率變動。利率變動又引起貨幣價值的變動,貨幣價值的變動實質上就是利率的高低,那它們是怎樣傳導的呢?
本幣升值,即本幣的價值升高,相對於的外幣就是貶值,這是本幣相對於外幣而言匯率的降低。這是外幣就有動機兌換成本幣,進入本幣國各個經濟領域,比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由於外幣湧入,本幣國必須的換匯,換匯就不可避免的增加本幣的供應量,這是本幣由於供應量的增加,即供應增多價格下降,本幣價格下架就意味利率下降。
總結一句話是:匯率下降,本幣升值,導致外匯湧入,外匯湧入導致本幣供應增加的同時從而自動調節本幣利率下降,直到匯率和利率之間無風險套利不存在為止。
當前國與國家貿易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匯率,從而導致國內利率變化,在進一步引起經濟繁榮與衰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