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習慣了的生活,很平淡,很無味。 喜歡的生活,很艱難,很挑戰。
4
回覆列表
  • 1 # 莫忘初心242650426

    做習慣了的事情與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是不矛盾的,即使是矛盾的、不一致的,能力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嘗試何嘗不可呢?只是喜歡的事情,還存在著能做與不能做的問題,除過能力原因之外,去做喜歡做法的事情,如果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就是再喜歡也是肯定不能為之的。不然輕則招惹麻煩、發生禍端,引火燒身,重則觸犯法律,是要受到懲罰的。

    人們的一生中,有可能只是一種勞作幹到底的,有可能會幹多種多樣的工作的。有些事情有時候是無法選擇的,有些事情選擇餘地是很大的。這也是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所處的時代環境有很大關糸的。老一輩農民,絕大多數是務了一輩農的。東山太陽背西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繁重的體力勞動,特別是農忙季節,是沒有多少喘息的機會的,談何喜歡與不喜歡?只是習慣了的一種重複著的重複勞作而已。指種而望收時,因為嚴重的自然災害,有時候會顆粒無收的。地裡的絕收,會變成絕望的心情的。是不能因為當年的絕收,而影響來年不再耕種的。

    好在改革開放之後,新生代農民,是可以部分的放下手裡已經習慣了的,卻是不怎麼喜歡的農活,去城裡打工幹些比農活相對好一些的、也是比農活喜歡的其他勞作的。建築工地繁重的體力活,雖然是十分辛苦的,卻是按時計酬和按月兌現工資的,儘管會有拖欠現象的,但不是每個老闆都是黑了心的老闆,最起碼討要也會有盼頭的。

    由此看來,政策的利好,是給普通百姓帶來了好處的,幹習慣了的農活的同時,又去兼顧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打工勞作,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必然是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只是辛苦的程度是有增無減的。留守在家裡的,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仍在繼續幹著早已不是一般程度習慣的農活,是需要加倍付出才能騰出時間,讓自己的子孫們外出的。(圖片來源網路)

  • 2 # 遠方的三尺紅

    可不可以說,身不由己?

    做習慣的事情,是因為多少年如一日的在自己的崗位上付出著,熟悉感,親切感或者說又有些麻木感,少了些銳意進取的銳氣,沒有了闖蕩的勁頭。

    離開了習慣的事情,會缺少一種安全感和失落感,說舍就舍,捨得麼?

    喜歡的事情,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興趣,愛好,那麼多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堅持做喜歡的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它意味著不理解,意味著責任,意味著物質。

    有人為了家庭,為了父母,一輩子堅持做習慣的事情,不敢放棄,不敢變化;

    有人為了喜歡,為了興趣,為了追求那夢想的事情,拋開了一切,只為堅持;

    如果可以過得瀟灑,誰會不做喜歡的事情?如果可以做喜歡的事情,為何不能一直堅持做,直到成為習慣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用野薔薇嫁接月季,但是聽好多人說嫁接的月季容易老化,不如扦插有勁,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