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道滄月

    見得多的習以為常,見得少的就覺得很神奇。微距可以說是換一個角度觀察事物。更何況找些微距照片看看也沒什麼成本。

  • 2 # 從耗子胖成豬

    首先,廣告這玩意就是不能信的。1分的效果宣傳成3分就已經是很良心的了,宣傳成10分的效果在業界是常態。其次,按照無忌論壇的一位內測攝影師的說法,某品牌的鏡頭樣片有貓膩。(可能存在把蟲子粘住了拍圖、後期PS之類的手法)

    所以這種圖片,你把它作為某鏡頭的藝術作品是OK的,但稱為樣片,就不太客觀。就跟手機圈的拍照宣傳一樣,軟文的圖片美得單反相機都很難拍出來,實際使用者到手一拍,這是兩回事。

    但客觀的說,我們也要承認老蛙的24mm f/14這款鏡頭具有很獨到的一面。這枚鏡頭又長又細,它可以伸入鐵網、洞穴之類的場景拍攝,也非常方便布光。所以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那就買吧,反正也沒有其他的鏡頭能實現類似的效果。

    我在500PX的年會上撫摸過老蛙的一些鏡頭,大部分設計蠻奇特的。微距成像方面,也算蠻銳利。但做工方面只能打60分。對焦環不太順滑。

  • 3 # 全利88

    老蛙的鏡頭,我說實話,我一支都沒用過,不過,這個問題,我可以猜一下。

    老蛙出現之前,大約二年還是三年,出現了幾個熱衷於微距的群,大家一起交流了很長時間,我自認為,他們的思路是沒問題的,技術上是可行的。

    我自己也嘗試了無數次,起碼從技術角度上說,他們的產品是符合實際拍攝要求的。

    據說網名“老蛙”是一合肥人士,可能從事光學生產行業,另一個網名“微距狂人”,卻是實實在在的微距攝影高手(網路上應該有無數的樣片),我個人理解是生產技術與實拍相結合,最終誕生了“老蛙”系列鏡頭。

    雖然他們的產品我沒用過,但跟他們一起交流學習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所以我完全不懷疑他們的產品的技術指標,肯定是沒大問題的。

    但是,再好的鏡頭,再好的附件,也僅僅是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應該是使用者的水平吧?

    拍攝昆蟲方法很多,絕大部分愛好者還是喜歡拍攝野生的活物,這個需要了解很多關於昆蟲的基礎知識,要有能力找到昆蟲才行吧?需要熟悉昆蟲的生活習性才能完成拍攝吧?

    攝影界的另一個著名的悖論,好器材等於好照片嗎??

    不過,沒有合適的器材,想拍到很好的微距片,肯定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機身要求不高,有500萬畫素就行,光源與鏡頭,卻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PS:仔細看,很多昆蟲微距照片,都是夜間拍攝的,為啥?自己去想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蘇大強在職場中擔任領導者,他會有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