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QAQ咩咩咩

    曾幾何時,當人們說起“掃碼”的時候,想到的更多是超市購物結賬時,收銀員掃描的商品條形碼(linear barcode,即“一維碼”)。

    那時候的一維碼掃碼反應速度慢,資訊容量小,並且只能用實體的掃描槍進行物理掃描,無法像二維碼圖片那樣由手機進行數碼掃描。

    而如今在中國,人們每天開啟手機掃一掃方便快捷的二維碼,成了像呼吸一樣自然的本能動作。付款、購物、點餐、訂票、廣告、瀏覽網頁都能用上二維碼。

    凌空網創始人徐蔚早在2011年就開始申請“二維碼掃一掃專利”,並先後拿下了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二維碼掃碼技術專利權。

    2017年9月,徐蔚擔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國發碼行公司,光是依靠海外專利授權就賺了至少7億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二維碼(QR code,也稱“快速反應碼”)其實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人發明了。

    可惜日本人當時雖然手握二維碼專利權,但僅僅將狹窄的目光放在特定的收費專案上,完全沒能預料到二維碼在未來社會的廣泛應用。

    根據日本發明二維碼的Denso Wave公司網站資料,該公司已在事實上放棄了對日常使用的二維碼的專利費用索求,只針對企業使用者量身定製的二維碼洽談收費。

    從1994年發明二維碼,到2011年徐蔚申請註冊“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日本人總共“領跑”了18年,卻終因自己的短視,白白放棄了這隻親手養大的下金蛋的母雞。

    除了業內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二維碼的發明者騰弘原(Masahiro Hara)來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這家公司是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 Corporation)旗下的子公司。

    日本電裝於1949年從豐田汽車公司獨立出來,但主要業務仍然是給豐田供應汽車零配件。日本電裝如今還保持著全球第二大汽車零件供應商的地位,全球僱員數量超過15萬。

    DensoWave作為日本電裝旗下負責資訊科技的子公司,承接了這項攻關任務。騰弘原帶領團隊進行了兩年的研究,終於將標籤上的一維碼升級成二維碼,資訊儲量一下增加了250倍!

    和條形碼相比,最初的二維碼由不同顏色的色塊承擔不同的記錄功能,大幅提高了資訊容量。

    過去條形碼只能儲存20個日文字元,很難滿足庫存管理的需要,而新的二維碼可以儲存5000個日文字元,足夠將好幾頁說明書濃縮在零件標籤頁上。

    在此基礎上,Denso Wave公司做出了今天常見的黑白二維碼。

    如今的二維碼可以轉換為數字、影象、二進位制位元組和漢字(日文Kanji)等形式,由智慧手機的感測器掃描後進行解讀。

    創始人錯失巨大商機

    二維碼自發明以來,受到了全球範圍內資訊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

    News&Tech網站作者感慨道,

    “二維碼這樣簡單的形式裡,竟然蘊含了無數的可能性。如果商業推廣得當,這本該是一隻不斷會下金蛋的母雞。”

    而在二維碼發明20週年之際,歐洲專利局甚至將2014“歐洲發明大獎”隆重頒發給騰弘原。

    在頒獎致辭中,歐洲專利局代表提出,“二維碼的社會價值和科技意義都同等偉大。

    儘管如此,創始人騰弘原從發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維碼能夠被社會廣泛應用。Denso Wave公司儘管擁有二維碼技術的專利權,但並沒有考慮過向全社會收費或出售專利。

    DensoWave想做的,僅僅是向企業使用者推廣日本電裝內部的二維碼管理體系,以此收取一些費用。

    甚至在2014年,騰弘原在領取歐洲專利局的大獎時還語出驚人,認為“二維碼最多還有10年壽命”。

    同時,在歐美國家,也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二維碼隱藏的巨大商機。一位幫人免費生成二維碼的美國網站主甚至向科技雜誌Gizmodo表示,

    “這個技術其實用谷歌工具就能實現,這麼簡單的東西我就不打算收費了。”

    此外,二維碼技術帶來的惡意連結和盜取個人資訊等安全問題,也讓一些人不看好它被廣泛使用的前景。

    根據該網站介紹,Denso Wave公司依然有幫企業客戶定製二維碼的收費服務,但對普通人日常掃碼使用的二維碼技術不收取專利費。

    中國移動應用場景領先全球

    2011年,凌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註冊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幾年時間內徐蔚相繼擁有了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採用條形碼影像進行通訊的方法、裝置和移動終端”專利權。

    據中國網報道,2017年9月5日,中國發碼行公司(徐蔚擔任董事局主席)在上海總部舉行了授權簽約儀式。發碼行有限公司授權美國發碼行、中國臺灣地區發碼行使用二維碼掃一掃技術專利,獨家授權費用約7億元人民幣,且同時發碼行公司享有美國、中國臺灣地區被授權方20%股權。

    那麼,為什麼二維碼的全球專利權會被中中國人逐漸收入囊中呢?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統計,就在徐蔚最早申請專利的2011年,美國只有20%的智慧手機使用者曾經掃過二維碼,而這個比例在加拿大則只有16%,在英國和西班牙更只有12%左右。

    在西方民眾普遍對二維碼和移動支付感到陌生的時候,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出現了爆發式的普及,甚至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

    據艾瑞諮詢報告,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達到38萬億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南韓總統文在寅都曾對移動支付在中國的普及感到吃驚,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在路邊買栗子或者在餐館買單,讓外國政要都讚歎不已。

    照此計算,每年中中國人使用二維碼的次數至少達5000億次左右。假設當初騰弘原規定對每次掃碼收取一分錢專利費,那麼現在他每年光在中國就能賺上50億元了。

  • 2 # 懶洋洋社長

    提及二維碼的誕生,我們還得倒回至上個世紀 60 年代之後的日本,雖然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淪為戰敗國,可是在經濟方面日本卻進入了迅速的崛起,日本的各大超市的銷售額自然也隨著快速增長,不過由於那個時候收銀員需要長時間頻繁手動輸入商品價格,導致那個時候的收銀員效率較慢,而且手部容易出現疲勞甚至出現疾病。

    在同樣是上個世界 60 年代至 70 年代,條形碼聯合發明人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德(Norman Joseph Woodland)發明了一維碼(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幾乎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效,顧客也可以節省更多時間。不過初代的條形碼採用的還是還是環形設計,想要完成掃描還需要格外安裝一部 500 瓦特發光體的巨型掃描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組成的一維碼(條形碼)開始暴露出不少缺點,例如資料容量較小(30 個字元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數字、條形碼尺寸相對較大(空間利用率較低)、條形碼遭到損壞後便不能閱讀的缺點。為了彌補這些缺陷,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尋找更佳的代替方案。

    1994 年,日本電裝公司正式宣佈公開首個 QR Code,而 QR 的全稱就是“Quick Response”,翻譯過來就是快速響應,意味追求高速讀取能力的研發概念。其實在釋出二維碼之初,日本電裝公司並沒有很大的把握可以讓二維碼完全取代傳統的條形碼(事實上目前二維碼確實也還沒有完全取代一維碼),但他們堅信“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好產品自然會有懂得欣賞的人。

    事實上,二維碼相比一維碼(條形碼)確實具有資料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數字的限制、條形碼相對尺寸小、具有抗損毀能力等優勢,不過由於二維碼的解碼資料更加複雜,所以在同樣的硬體下它的運算複雜程度也要更高,耗時也會更長。二維碼目前共有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其中分別是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和漢字來儲存資料,二維碼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通用的二維空間條碼,在中國也普遍使用。

    雖然日本電裝公司擁有二維碼的專利權,可是他們明確表示該專利是免費開放使用的,他們希望二維碼成為無需成本、可放心使用的“公共編碼”,而日本電裝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為世界汽車系統零部件的製造商,同時他們也在售二維碼專用掃描槍等相關產品。二維碼有不同的標準,不同標準下資料容量是不同的,以 40 × 40 標準來作為示例,它的物理容量約為 200 個位元組,目前已知的二維碼最大尺寸為 Version40,它的尺寸長達為 177 × 177,通過各種多變的組合,而且失效的二維碼也有被循壞使用的可能性,只能說二維碼的數量肯定是有限的,但二維碼數量之龐大,猶如取之不盡。

  • 3 # 環球新媒

    二維碼的功用已經普及到“尋常百姓家”

      曾幾何時,我們買烤冷麵的時候不再翻遍渾身上下的零錢,而是隨手掃一下阿姨車上的付款碼,一步到位。

      雖說二維碼的用途如今已經普及到“尋常百姓家”,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但你還記得它究竟是什麼時候被應用到這麼多領域的嗎?

      你又瞭解二維碼的前世今生嗎?今天我們就圍繞二維碼,探究一下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吧!

    二維碼的起源是至今我們仍在絕大多數正規產品的包裝上可以看到的一維碼,二維碼最早誕生於日本。

      它通常是用一種特定的幾何圖形,在擁有一定規律的二維方向(也就是我們通稱的平面)上繪製出的以黑白為配色的圖案。

      國外的研究人員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開始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了,而二維碼在誕生之初,原本是作為一種對個人證件的管理手段被應用於公安、軍事和外交領域。

      隨後,當各國紛紛看到二維碼在證件管理領域起到的便利作用後,則被美國、德國等國家逐漸將其應用領域擴充套件到郵政、物流以及工業生產行業。

      中國對於二維碼的研究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對幾種常見的二維碼進行了技術規範和翻譯。

      而隨著國內使用者對於二維碼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國技術人員在借鑑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自己的二維碼國家標準,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二維碼的開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因為價效比選擇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