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福藏幣

    大家好,我是愛收藏的小福,有朋友問到釉裡紅,這就把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首先說收藏市場上從不缺少黑馬,比如釉裡紅,可以說最近幾年一直很火,品種稀少器型卓然大氣,可以說是瓷器收藏中的貴族品種。再說釉裡紅的最大特點就是燒製難度大,成品率極低。物依稀為貴就是這樣來的。都知道釉裡紅瓷創燒於元代,但數量可謂鳳毛麟角,就是因為工藝問題,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製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工藝難度極大,傳世也就比較少了,價值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哈哈,怎麼樣,大家覺得小福說的對嗎,歡迎評論留言哦。

  • 2 # 葉子146096236

    明*洪武釉裡紅如意雲耳抱月瓶

    抱月瓶亦稱“寶月瓶”。小口,直頸,頸部兩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

    抱月瓶始見於明代洪武時期,盛行於明*永樂、宣德,清代雍正早期有燒製,後因雍正不喜歡此類器物造型,曾下旨“嗣後寶月瓶不必造”,故雍正後期少見,到乾隆時期又有燒製。

    釉裡紅是以銅紅料為呈色劑,銅紅釉在燒造技術上難度很大,正常顯色不僅與彩料中的銅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關,而且對燒造的氣氛和窯溫的要求都非常高,配方和燒成條件的任何細小變化都會導致色調不正,因此,髮色純正的釉裡紅瓷器很少見,多呈比較淡的紅色或偏灰的紅色,有的甚至呈暗紅黑色。呈色極不穩定是洪武時期釉裡紅特色的佐證。

    釉裡紅中的赭紅色,是明代早期皇宮的特色,也是洪武皇帝喜歡的顏色。《明史*卷六十七*輿服三》記載:“洪武……三年,禮部言歷代異尚……今國家承元之後,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於赤為宜,從之”。這不僅標誌著紅色在明代為至高無上的顏色,更代表著禮制以及皇家對硃紅顏色的專有權,崇尚火德,尊敬紅色。由此,便催生了釉裡紅瓷器的大量燒造。從傳世與出土的釉裡紅瓷器與青花瓷器數量比較,明洪武時期的釉裡紅瓷器比青花瓷器還多。早期的釉裡紅瓷器多呈黑紅,但線條外緣大多有暈散,行家也叫“飛紅”,有些甚至整個釉面都呈淺紅色。

    紋飾與釉色

    本明代洪武釉裡紅如意雲耳抱月瓶,紋飾分四層。高:26.5CM,底足:12CM,頸部繪有如意雲耳和芭蕉葉。蕉葉紋在洪武朝有併攏形或葉呈重疊狀兩種,絕對沒有元代時期的單體分離式的蕉葉邊飾。洪武時期,不管何種器型,蕉葉的主脈均予以留白。這種中空型葉脈,同元代蕉葉的主脈一樣,都以粗實線條繪製,在視覺上涇渭分明,有醒目的比較效果。器物的胎體潔白細膩,釉質瑩潤,釉色白中微閃青,釉麵肥腴如堆脂,撫摸如玉,手工制胎,繪畫,其繪畫風格是器物頸部重疊的蕉葉紋,和肩部變形蓮瓣紋及足底部的變形蓮瓣紋,這種蓮瓣紋邊飾呈併攏形,這一繪畫筆法,貫穿於明、清兩代。而蕉葉紋和上下對稱的蓮瓣紋,在洪武朝早期的作品中,遺傳了元代的風格,是相對分開的,中後期蕉葉與蓮瓣之間的距離是合併的,這也是區分洪武早期與中晚期瓷器的特徵之一。

    主畫面一面為湖石與五株菊花,菊花花瓣綻開,花蕾芬芳,端莊嫵媚,雋秀多姿,筆法嫻熟,極富特色。菊花形狀被處理成扁圓形,多為兩層形菊瓣。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盛開於百花調零之際,傲骨不落,凌霜盛開而受世人所愛。古人多以菊花來明志,謂之情操高潔,素雅堅貞。菊花又被人們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

    另一面為湖石與串枝花卉,花卉枝繁葉茂,迎春怒放,絢麗多彩。

    放大鏡微觀下,釉裡紅內多有綠苔斑痕,髮色偏褐,鐵鏽入胎骨,並氧化出蜘蛛網紋,這些特徵是後世仿造無法比擬的。放大六十倍,釉裡紅呈現許多死亡氣泡,並有層次自然的破泡,裡面充滿臭幹黑。自然光下轉動器物,呈現多處蛤蜊光澤,俗稱“寶光”。

    底足

    本洪武釉裡紅如意雲耳抱月瓶底足,已經改變了元代斜削的特點,成為平削,瓷器底部微微下塌。底足為細沙底,無釉,呈橢圓形,糊米底狀,有多處黑褐色鐵質斑點。

    經濟價值

    自從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來,明代釉裡紅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價位扶搖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裡紅牡丹蓮花紋大盤在香港以940萬港元為日本人拍走;1989年一件明洪武釉裡紅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萬港元的創世界記錄價位在香港拍賣成交。至今,明代釉裡紅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的高價位一直保持穩定狀態,並不斷攀高。

    葉子2018年11月18日於武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肉怎麼煮才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