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的本質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有幾種不同的見解:
(1)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這是主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性觀點有孔 子、孟軻“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
(2)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神的啟示”,這是客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綱 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
(3)舊唯物主義者反對從神出發,而從人出發,反對神道主義,主張人道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人性 的自然表現,是人的真實的、健康的“本性”,而惡行、罪過只不過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從虛幻的天國拉 回到了世俗的人間,但他們所說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脫離了社會關係的永恆的人性,因而最終與唯心主 義殊途同歸。
道德的本質是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關係的產物和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 質決定了道德的歷史型別和性質,決定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經濟基礎的變化和發展遲早會引起道德的 相應變化與發展。
道德除了受經濟基礎決定外,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這些社會因素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政治 、法律、教育、文化、藝術宗教等其他上層建築,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心理和民族傳統習慣等。
關於道德的本質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有幾種不同的見解:
(1)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這是主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性觀點有孔 子、孟軻“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
(2)把道德的本質歸之為“神的啟示”,這是客觀唯心主義。中國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綱 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
(3)舊唯物主義者反對從神出發,而從人出發,反對神道主義,主張人道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人性 的自然表現,是人的真實的、健康的“本性”,而惡行、罪過只不過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從虛幻的天國拉 回到了世俗的人間,但他們所說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脫離了社會關係的永恆的人性,因而最終與唯心主 義殊途同歸。
道德的本質是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關係的產物和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 質決定了道德的歷史型別和性質,決定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經濟基礎的變化和發展遲早會引起道德的 相應變化與發展。
道德除了受經濟基礎決定外,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這些社會因素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政治 、法律、教育、文化、藝術宗教等其他上層建築,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心理和民族傳統習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