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風漫談

    咳,那根尖尖的杆子不就是刺刀嘛,你想啊,飛機彈藥打光了,直接用杆子捅過去,爽產爽?開個玩笑,我知道很多朋友的40米長刀都已經抽出來了。

    那根尖尖的杆子叫空速管,也叫皮托管。是18世紀法華人亨利·皮託發明的。通常用於測量飛行器的空速和工業設施中的氣體的流動速度。

    這根管子由兩個同心圓管組成,頭部有進氣孔,中間是空的,外管測量靜壓,內管測量動壓。當飛機飛行時,氣流衝進空速管,速度越快動壓越大。用靜壓和動壓相比,就知道氣流的速度,也就相應的知道飛機有多快了。

    這個速度只是飛機相對大氣的速度,所以稱為空速。要測量地速(飛機相對地面的速度),還要加上、減去風速。

    除了計算速度,空速管測出的靜壓還用於高度、爬升率計算,是飛機上最重要的測量裝置之一。

    早期的空速管一般在機頭正前方,但長長的空速管幹擾雷達波,影響雷達工作,加大了雷達罩的結構設計難度,影響飛機的操控品質和隱身效能。所以,70年代以後,人們將空速管轉移到機身、垂尾或翼尖前方。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系統被髮明出來,逐漸取代空速管。透過內嵌在飛機表面的感測器,將壓力轉化為電訊號,就能得到動壓、靜壓、迎角、側滑角等資料。滿足了整合化、小型化,便於氣動隱形,可靠性、穩定性、精度和適應範圍上也都有更大的優勢。

    空速管雖然簡單,但絕不能輕視,不能堵塞,不能結冰。如果維護不足,會釀成重大事故。

    2018年一架安-148型客機因為空速管加熱系統失效,空中結冰,飛行員在錯誤資訊下錯誤操作,導致飛機失事。還有1996年的一架波音757客機,也是因為空速管堵塞,最終墜機,189人死亡。

  • 2 # 孔乙己亂彈

    那個長長的“杆子”正確名字叫“空速管”,工作原理是透過空速管(空速管是空心的),採集空氣透過空速管時的流量和壓力計算出飛行速度。

    就像自來水透過水錶由水的流量帶動記錄器旋轉,記錄數量。

  • 3 # 霹靂火觀察

    瀏覽過很多戰鬥機照片的人大概會發現一條規律,在很多戰鬥機的身上靠前的位置或是雷達罩頂端,都有一根尖尖的細杆子。以前中國的很多戰機,這個杆子特別明顯,以至於有人認為它是戰機打完導彈和炮彈後,用來和敵機“拼刺刀”的。顯然這不可能,這個東西其實是飛機的一個很重要的感測器,叫做空速管。其實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要同時測定兩種速度,一是地速,指的是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速度,二是空速,指的是飛機相對於周圍空氣的速度。地速主要用來計算飛機的飛行里程,主要由地面雷達站測定,空速是用來幫助飛機飛行的,飛機正是依靠空氣流動才能飛起來,所以測定空速是非常重要的。

    空速管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測定空速的,它利用的是氣流產生的動壓。當氣流迎面衝來時,會對迎風面產生一個壓力,計算這個壓力就能得到此時的空速,空氣流入空速管時,就是這樣得到速度的。為什麼要用管子伸的這麼長呢?是因為靠近飛機表面的地方會有很多擾動,干擾測到的數值,所以老式飛機都用很長的空速管。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如果飛機不知道自己的空速,就無法計算飛行姿態等一系列關鍵資料,飛機就很容易墜毀。1996年2月6日,土耳其包機公司伯根航空的301號班機(波音757-225)在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哥起飛,5分鐘後突然翻滾墜海,機上189人無一生還。分析黑匣子和機身碎片後人們發現,起飛前一群密封在飛機的空速管裡築巢,導致起飛後計算機沒能得到空速,程式錯誤而墜毀。

    很多新式戰機考慮到隱身,取消了長空速管,改用了短管。短空速管靠近機身表面,形狀類似一把伸出的手槍。雖然也會受到機身的擾動,但先進戰機的計算機會依據一定的規律消除這些擾動,得到準確的數值。而要知道這些規律,就需要在試飛時進行實際測定,所以在飛機的原型機階段能看到明顯的長空速管,而裝備部隊後就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全員現身網咖訓練備戰德杯,網友表示“MLXG燙的是假頭髮”,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