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把關寧錦防線說成馬奇諾防線似乎有些道理。二戰時期,德國突破馬奇諾防線,法國就投降了。而滿清一突破關寧錦防線,就開始入主中原了。所以,關寧錦防線的得失,對明朝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必須堅守。

    關寧錦防線和馬奇諾防線一樣,守護著國家的要害。關外到關內的要道是遼西走廊。這條通道,依山傍海,寬度狹窄。只有控制了它,滿清入關才能立足。

    當年在遼東戰場上,明軍屢戰屢敗,勢力步步後退。這時,由孫承宗和袁崇煥為首的一批人,根據明軍火器先進,野戰能力差的特點,採取了憑堅城,用大炮的策略,在關外修築城堡,連成防線,守護遼西走廊,抵禦滿清侵襲。

    這個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實戰中,滿清也吃了大虧。在寧遠之戰中,一生沒有敗績的努爾哈赤敗在袁崇煥的新築之城,紅衣大炮之下,最後鬱鬱而終。

    皇太極在繼位後,兩次進攻關寧錦防線未克,造成巨大傷亡。史稱滿洲到處都聽到哭聲。滿清幾次繞道入關,到最後都因為關寧錦防線在後面威脅自己的交通線以及後方基地,不得不退出關外。

    皇太極經過深思熟慮,將主要目標放在突破關寧錦防線上,決意先打通遼西走廊。他對錦州採取長期圍困的戰術,依靠韌勁,終於取得了效果。松錦之戰,滿清消滅了明朝調集的九邊明軍主力,控制了遼西走廊,就只剩下山海關這最後一道門檻了。

    緊接著,吳三桂降清,給滿清打開了最後一道門檻。滿清得以入關,入主中原。

    從歷史可以看出,關寧錦防線的得失,對明朝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它關係到明朝的存亡,不管花多大的代價,也必須堅守。

    當然,要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防禦體系,對明朝來說也是個很大的負擔。但在那個情況下,也沒有別的好辦法。

    本來,孫承宗袁崇煥的本意是訓練野戰部隊,憑藉堡壘,步步為營,採取以守為攻的方針。後來的;松錦之戰就差點成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建立足夠的野戰部隊一直不能如願。關寧錦防線就成了純防禦體系,當滿清採取圍困蠶食方針時,就束手待斃了。

    但即便如此,這也需要長年累月的時間。因此,只要關寧錦防線一天不失,中原就少讓滿清統治一天。

    明朝不是被關寧錦防線拖垮的,而是被他的戰略政策拖垮的。明朝同時遭受滿清和義軍的攻襲,處於兩面作戰的境地。主力對付滿清,義軍風起,對付義軍,滿清肆虐。明朝被搞得焦頭爛額。

    本想和趁滿清困難時機,與滿清議和。可訊息走漏 ,輿論大譁。崇禎被迫殺議和者以謝天下。明朝就這樣被耗死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最終國門沒守住,社稷江山也丟了,那些高喊口號的大臣,先降李自成,後降滿清,成了滿清的忠臣走狗。

    關寧錦防線不是壓斷明朝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要明朝命的是它採取的戰略政策。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 2 # catmoon

    明末關寧錦防線能不能起到作用,關鍵要看一點:東江鎮水軍在不在!東江鎮水軍在,可以鎖遼東控渤海,環渤海都是明軍的勢力範圍。而從海上補給關錦寧防線也不會太困難(即安全又省錢)。失去了東江鎮的關錦寧防線就相當於失去了爪牙的老虎:看著嚇人而已!更重要的是:關寧錦防線的作用不在防守,而在於騷擾(滿清勢大時)和進攻(滿清勢衰時)。崇禎二年時,皇太極就可以繞過山海關,從喜峰口入寇河北、京師(北京)。從時間上看,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矯殺毛文龍,東江鎮崩潰,崇禎二年十月滿清就繞過山海關,從喜峰口入寇,大掠京師!這期間關錦寧防線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哪怕是小規模騷擾都沒有,反而讓皇太極飽掠而還!所以從防守角度來看,這時的關錦寧防線就已完全失去意義!那是不是關錦寧防線就不重要了呢?關錦寧防線就不需要維持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關錦寧防線在明庭手裡,理論上,明軍就可以隨時出擊滿清的大後方,騷擾滿清的運輸線,並維持戰略上對滿清的進攻態勢!反過來講,如果滿清完全控制了關錦寧防線,再入關時,就不僅僅是“飽掠”,而是永久佔領了:有了穩定安全的根據地,就有了入主中原的本錢!所以,只要明軍還想收復東北,只要明庭不想遷都亡國,就必須維持關錦寧防線!關錦寧防線的作用不是防止滿清入關劫掠,而是防止滿清入主中原!不論對哪一方講,關錦寧防線對於進攻的作用都遠遠大於防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越南和菲律賓旅遊的話是另紙簽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