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也叫丹書鐵契,民間稱為免死牌、免死金牌。是用硃砂在鐵片上寫字,有的也有黃金在上邊嵌字,上書封建帝王表揚被賞賜者的功績,可以減免的罪責,保證被賞賜者性命無憂,是帝王賞賜給重臣,肯定其功績,保證其日後利益的帶有契約性質的重要憑證,是帝王拉攏人心,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段。丹書鐵券的形狀像一塊瓦片,從中間一分為二,賞賜者一份,被賞賜者一份,用到時,兩塊鐵券合二為一,防止造假。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最早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帶領一幫將士出生入死,最終建立大漢王朝。為了給褒獎這些開國功臣們,漢高祖根據功臣們功勞大小,製作丹書鐵券並頒發給功臣們,以示皇恩,將皇室留存的一半,裝在黃金製作的盒子裡,並供奉在石頭建造在宗廟內,以示帝王重視和帝王與功臣盟約的穩固。
韓信
其中淮陰侯韓信也被賞賜過丹書鐵券,但是後來韓信謀反,被呂后殺了,丹書鐵券也被沒收,可見,丹書鐵券的的免死範圍是不要觸動統治者的根本利益,否則,也是一紙空文。
錢鏐
到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軍閥林立,真正聽命於皇帝的節度使少之又少。錢鏐,早年間是臨安的一位私鹽販子,生逢亂世,後從軍在董昌帳下當兵,因作戰勇敢,計謀過人,很快得到升遷,後來董昌僭越尊號,錢鏐用計謀斬殺董昌,表示效命於唐昭宗,這時的唐朝已遙遙欲墜,錢鏐的做法令唐昭宗感激涕零,封他做兩鎮節度使,並授予“金書鐵券”,令錢鏐家族世享尊貴。
唐昭宗賞賜的這塊“金書鐵券”由此開啟了顛沛流離的歷程,同時,也見證了歷代王朝的興衰。唐朝滅亡後,趙匡胤建立宋朝,錢鏐的孫子向宋朝俯首稱臣,宋王朝仍承認丹書鐵券的效力,北宋多位皇帝也都曾觀賞。元朝入侵,錢氏子孫帶著鐵券逃難,遺失與水庫之中,幾十年後被打魚的漁民打撈上來,有幸被錢氏後人用十擔穀子換回。到明朝時,還以此丹書鐵券為藍本,製作明朝的丹書鐵券。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對此古物十分瞻仰,借來觀賞,並賜給精緻的盒子後來儲存這件寶貝。新中國成立以後,錢氏後人覺得將這件寶物交給國家儲存才能發揮其寶貴的文物價值,於是,將這件一千多年的寶物無償捐獻給國家,放在博物館中永久儲存,以供人們瞻仰。
《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是後周柴氏後人,他不畏懼官府,敢將宋江、武松等帶有人名官司的人物收留在家中,正是因為家裡有一塊“丹書鐵券”確保自己安全無憂,柴進才敢這麼做,柴進本為後周皇室後人,因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因心中生有愧疚,便頒此“丹書鐵券”給柴家,使其雖不為皇室,也能盡享人臣富貴,衣食無憂。柴氏後人,也因此榮華富貴,可見,能得到統治者賞賜丹書鐵券還是非常好的,生命得安全,物質得保障。
徐達
到了明代,丹書鐵券的制度逐漸完善,從法律上確定了授予的物件,限於有戰績的功臣。並且將丹書鐵券分了等級以授予被封為公、侯、伯的王公大臣。跟隨朱元璋起兵的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功臣,都獲得封賞,但是,比較諷刺的是,雖有皇帝授予其免死特權,這些功臣卻都死於非命,朱元璋的允諾沒有實現,丹書鐵券也就成為一塊無用的廢鐵。
朱元璋
清代,統治者便將授予功臣“丹書鐵券”的制度廢除了。
“丹書鐵券”就是封建帝王為了自己的統治,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的工具。獲得此殊榮的功臣,只要本本分分,不觸動帝王的利益,一些小錯誤,可以既往不咎,保你一家榮華富貴平平安安。但是,如果太看重手中這塊“鐵牌”的效力,挑戰帝王的權威,那麼,帝王會讓挑戰者死的很慘。畢竟,這是帝王頒發給你的,想收回來也很簡單。你們覺得呢?
丹書鐵券”也叫丹書鐵契,民間稱為免死牌、免死金牌。是用硃砂在鐵片上寫字,有的也有黃金在上邊嵌字,上書封建帝王表揚被賞賜者的功績,可以減免的罪責,保證被賞賜者性命無憂,是帝王賞賜給重臣,肯定其功績,保證其日後利益的帶有契約性質的重要憑證,是帝王拉攏人心,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段。丹書鐵券的形狀像一塊瓦片,從中間一分為二,賞賜者一份,被賞賜者一份,用到時,兩塊鐵券合二為一,防止造假。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最早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帶領一幫將士出生入死,最終建立大漢王朝。為了給褒獎這些開國功臣們,漢高祖根據功臣們功勞大小,製作丹書鐵券並頒發給功臣們,以示皇恩,將皇室留存的一半,裝在黃金製作的盒子裡,並供奉在石頭建造在宗廟內,以示帝王重視和帝王與功臣盟約的穩固。
韓信
其中淮陰侯韓信也被賞賜過丹書鐵券,但是後來韓信謀反,被呂后殺了,丹書鐵券也被沒收,可見,丹書鐵券的的免死範圍是不要觸動統治者的根本利益,否則,也是一紙空文。
錢鏐
到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軍閥林立,真正聽命於皇帝的節度使少之又少。錢鏐,早年間是臨安的一位私鹽販子,生逢亂世,後從軍在董昌帳下當兵,因作戰勇敢,計謀過人,很快得到升遷,後來董昌僭越尊號,錢鏐用計謀斬殺董昌,表示效命於唐昭宗,這時的唐朝已遙遙欲墜,錢鏐的做法令唐昭宗感激涕零,封他做兩鎮節度使,並授予“金書鐵券”,令錢鏐家族世享尊貴。
唐昭宗賞賜的這塊“金書鐵券”由此開啟了顛沛流離的歷程,同時,也見證了歷代王朝的興衰。唐朝滅亡後,趙匡胤建立宋朝,錢鏐的孫子向宋朝俯首稱臣,宋王朝仍承認丹書鐵券的效力,北宋多位皇帝也都曾觀賞。元朝入侵,錢氏子孫帶著鐵券逃難,遺失與水庫之中,幾十年後被打魚的漁民打撈上來,有幸被錢氏後人用十擔穀子換回。到明朝時,還以此丹書鐵券為藍本,製作明朝的丹書鐵券。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對此古物十分瞻仰,借來觀賞,並賜給精緻的盒子後來儲存這件寶貝。新中國成立以後,錢氏後人覺得將這件寶物交給國家儲存才能發揮其寶貴的文物價值,於是,將這件一千多年的寶物無償捐獻給國家,放在博物館中永久儲存,以供人們瞻仰。
《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是後周柴氏後人,他不畏懼官府,敢將宋江、武松等帶有人名官司的人物收留在家中,正是因為家裡有一塊“丹書鐵券”確保自己安全無憂,柴進才敢這麼做,柴進本為後周皇室後人,因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因心中生有愧疚,便頒此“丹書鐵券”給柴家,使其雖不為皇室,也能盡享人臣富貴,衣食無憂。柴氏後人,也因此榮華富貴,可見,能得到統治者賞賜丹書鐵券還是非常好的,生命得安全,物質得保障。
徐達
到了明代,丹書鐵券的制度逐漸完善,從法律上確定了授予的物件,限於有戰績的功臣。並且將丹書鐵券分了等級以授予被封為公、侯、伯的王公大臣。跟隨朱元璋起兵的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功臣,都獲得封賞,但是,比較諷刺的是,雖有皇帝授予其免死特權,這些功臣卻都死於非命,朱元璋的允諾沒有實現,丹書鐵券也就成為一塊無用的廢鐵。
朱元璋
清代,統治者便將授予功臣“丹書鐵券”的制度廢除了。
“丹書鐵券”就是封建帝王為了自己的統治,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的工具。獲得此殊榮的功臣,只要本本分分,不觸動帝王的利益,一些小錯誤,可以既往不咎,保你一家榮華富貴平平安安。但是,如果太看重手中這塊“鐵牌”的效力,挑戰帝王的權威,那麼,帝王會讓挑戰者死的很慘。畢竟,這是帝王頒發給你的,想收回來也很簡單。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