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哥倆妹
-
2 # 嫻聊成長
孩子學琴,家長不懂到底有必要陪麼。這其實涉及兩個問題:
不懂能幫助孩子練琴麼?經歷告訴我,可以。為什麼呢?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孩子需要一個粉絲
練琴,就意味著孩子要把一部分遊戲時間用於練琴。對於遊樂至上的年齡,讓孩子體會到練鋼琴的興奮是很重要的,這時候,最好的就是當孩子的忠實粉絲。
2、孩子需要一個助手
其實,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學習前都不是很懂,其實孩子也一樣,不過但有一點我們比孩子強,就是不管懂不懂,我們都能記住老師提到的建議和要求。這時候,我可以當孩子的助手,及時適度的給孩子提醒,不斷的改進和提升。
有沒有必要陪孩子練琴這道題,和有沒有必要陪孩子作業一樣,無標準答案。
如果,孩子希望有獨立的空間,那麼我們就自覺退出,但要注意,結束後,請孩子給我們表演一曲,然後獻上祝福。
如果,孩子不能專注練琴,那麼我們可以在一旁陪伴,但要注意,中間請勿打斷。音樂會的基礎禮儀,結束後進行鼓掌,點評也應該如此。
外行老媽總結的陪娃練琴金句1、我想聽聽你彈《**》,這是我最喜歡的曲子——鼓勵促進價值感,引發持續力。
2、嗯,你的節奏穩定了很多,16分音符的連彈更流暢了——老師的要求套入,提出進步。不用管事實,孩子都會注意和進一步改善,這比直接說哪裡不好更有效。
3、需要我陪著你當聽眾麼?或者 我可以陪著你,在一邊看書,你覺得呢?——確認孩子是否需要陪伴,尊重孩子。
4、上次老師提醒的內容是什麼來著?我有點記不清了。
-
3 # 水木鋼琴drm
陪孩子練琴需要講究方法,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常常聽到琴童家長抱怨:每天都要為了彈鋼琴而和小孩“鬥智鬥勇”。針對這種情況,我有以下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 讓孩子先彈再玩,享受自由時間 。好動是兒童的特點,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地練琴,確實會使他們感到難以忍受。因此,不妨與孩子約定,“彈完琴可以玩20分鐘”或是“彈好琴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等等。實際上,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體驗了完成學習任務後的放鬆心情,這將有助於孩子今後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會積極地自我調節。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確乖乖地彈了琴,爸爸媽媽就一定要兌現承諾。
其次 給孩子精心佈置琴房 。 小孩願意學鋼琴,大多是出於對鋼琴的好奇,同時,還會有一絲淡淡的“鋼琴是我的”的自豪感。若要使孩子始終保持對鋼琴的這份親近感,就需要家長讓琴房洋溢著溫馨的氛圍。 在初學鋼琴時,可在琴上放一個孩子最喜歡的玩偶。當孩子在彈琴的過程中感到厭煩時,他會下意識地抱一抱玩偶緩解一下情緒,繼續練琴。當孩子已經習慣於練琴時,再換個性化的"自我評獎"的環境,比如在鋼琴上放一個漂亮的花瓶,當孩子自己感覺彈得滿意時,可以插上一朵獎勵的花。也可以在琴房內佈置一個別致的"資訊釋出欄"讓孩子用圖示或符號進行自我評價。將孩子心中的期望與練琴的結果建立起直觀的、可見的聯絡。這種無聲無息的激勵,遠遠勝過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的語言。
最後 當孩子彈鋼琴遇到困難時家長要提供情感支援。一般來說,孩子學琴半途而廢的原因大多是“卡”在了困難上,而父母的一再指責,與學成的同伴相比較,都會進一步導致孩子因懼怕、焦慮而抗拒、放棄。其實,由於孩子年幼,心理發展尚不成熟,行為不能自控,非常需要父母在“危機時刻”的情感支援。父母怎麼樣做呢? 第一 練琴前,和孩子一起商量彈到困難的部分時“爸爸媽媽會在身邊支援你”。第二 當孩子反覆練習後,仍無法越過某一道坎而要放棄時,父母不必多說什麼,只要撫摸孩子片刻或在孩子的臉頰上親一親,表示對孩子仍然充滿愛和信任。第三 告知孩子新的練習曲由他自己靜心地練(可以分段練習),而父母會在外面認真地聽,成功了就會進來祝賀。哪怕一點小小的進步,父母也要及時進入琴房和孩子分享前進的喜悅。
回覆列表
開始一兩個月家長稍微陪一下,後面就不要陪了。只需要眼睛盯著看他每天有沒有按老師規定練習。沒有的話要督促一下,必要時懲罰一下,慢慢養成習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