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古人的調味品十分豐富,東漢《周禮註疏》中記載“王舉,則共醢六十甕,以五齊、七醢、七菹”就提到了醢、菹、齏這幾種調味品,指的是切碎的菜和肉製成的醬類,蔥、韭、菁、茆、葵、芹等蔬菜,麋鹿、魚、雁等肉類以及豆類稻米皆可用作原料,當然也少不了鹽這最關鍵的一味。

    《史記》中曾提到漢代唐蒙吃到了枸醬,念念不忘,回到長安一問蜀人,因而得知了夜郎國的存在。絲綢之路的開闢和海外貿易帶來了許多新的調料,胡椒、辣椒等現在常見的調味品就是伴隨著商業貿易而來的。

    《浦江吳氏中饋錄》中製作茭白鮓放了蒔蘿、姜桔絲、紅曲,釀瓜則放了陳皮、薄荷、紫蘇等調料。書中的豆豉醬有好幾種,比如酒豆豉中放的就是青椒桔絲等物,還要倒入金華酒封缸曬制。可見當時的調味品不僅葷素皆有,而且用來製作調味品的某些材料,也經過了不只一道工序。

    到了明清時期,調味品則更為豐富,和現在這些調料差別已經不太大了,蔥、姜、蒜、桂皮、胡椒、茴香、草果、肉豆蔻、砂仁、辣椒、陳皮等調味品在菜譜中頻頻出現。《本草綱目》中記載,光醋一種就有米醋、麥醋、曲醋、糠醋等種類。明代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中也提到了香油、甜醬、豆豉、醬油、醋等調味品。

    《宛署雜記》記載了鄉試的上下馬兩種宴席,裡面記錄有紅糖、白糖、冰糖等幾種。《養小錄》中除了有酒糟、芥辣,也提到了梅醬和梅滷一類甜口的調味品。梅醬需要三伏取熟透的梅子搗爛,曬十天後去掉外皮和果核,加入紫蘇再曬十天。吃的時候再加鹽或者塘,又因為梅子很酸,也可以代替醋來使用。梅滷則是用青梅加糖醃製,滷汁可以代替醋來拌蔬菜。

    有條件的可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一些邊遠地區,調味品就沒有那麼多。《海南雜著》就中提到,當地沒有醬油,只能用鹹魚汁作為調味品,拌著生的蔬菜和野菜食用,頗有一些腥氣。《寧古塔山水記》的作者在流放之地也找不到太好的調味品,採到一些可以食用的野菜,有的味道類似薄荷,也算苦中作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起走過的日子是哪部電影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