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蘭亭序唐代摹本有5種,都是初唐的大書法家臨摹的蘭亭序,包括1、虞世南臨本 2、褚遂良臨本 3、馮承素摹本 4、褚遂良臨絹本 5、歐陽詢臨定武本(石刻)我猜你所指得肯定是馮承素摹本,臨和摹是兩種不同的手法,臨是看著原帖寫,摹是用一張紙覆蓋在原帖上所謂“描”。除了馮承素摹本,其他4種都是臨本,馮本是摹本,但不是你所說的什麼水描,那叫做“雙鉤填墨”,雖然這個技術在當代也知道怎麼弄,但是幾百年來的雙鉤填墨都沒有唐代的書法家們精熟了,即不失原貌,又不顯死板,而且馮摹本幾乎沒有什麼痕跡能表明是摹寫的。
蘭亭序後來被唐太宗得到,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
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武則天的陵墓)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列舉。
現存蘭亭序唐代摹本有5種,都是初唐的大書法家臨摹的蘭亭序,包括1、虞世南臨本 2、褚遂良臨本 3、馮承素摹本 4、褚遂良臨絹本 5、歐陽詢臨定武本(石刻)我猜你所指得肯定是馮承素摹本,臨和摹是兩種不同的手法,臨是看著原帖寫,摹是用一張紙覆蓋在原帖上所謂“描”。除了馮承素摹本,其他4種都是臨本,馮本是摹本,但不是你所說的什麼水描,那叫做“雙鉤填墨”,雖然這個技術在當代也知道怎麼弄,但是幾百年來的雙鉤填墨都沒有唐代的書法家們精熟了,即不失原貌,又不顯死板,而且馮摹本幾乎沒有什麼痕跡能表明是摹寫的。
蘭亭序後來被唐太宗得到,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
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武則天的陵墓)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