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巴爾幹半島、高加索地區、中東、中亞西亞之所以戰亂頻繁,衝突不斷,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試分析如下:

    一是由於其世界版圖上所處的地理位置。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上述地區所處的位置多為亞歐版圖的連線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來都是文明間、政體間爭奪的戰略要地,連州接洋的地緣條件讓上述地區成為了各類軍事行動首戰必爭的肥肉。

    二是由於其蘊藏的豐富資源。眾所周知,上述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與石油資源,就像一塊飄香的烤肉,一些國家看在眼裡癢在心上。往往在上述地區發生的區域性戰爭與武裝衝突,都是兩方或多方國家勢力的博弈。

    三是由於上述地區民族與宗教問題根深蒂固。上述地區歷史上大多以宗教與民族團結人民意志,在歷史的演進當中,極易形成極端民族主義與極端宗教主義。在狂熱極端主義的趨勢之下,即便再小的原因也容易爆發衝突,這是歷史的遺留問題,相關案例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了。

    四是由於地區政治、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由於戰亂不斷與一些歷史遺留原因,上述地區的國家並沒有形成穩定成熟的政治體制和國家管理體系。經濟發展落後加劇了社會矛盾的產生和激化, 呈現出的結果就是地方武裝割據,軍閥混戰不斷,人民流離失所。

    一個地區被稱為“火藥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在一個地區,使得該地區常年瀰漫著火藥與鮮血的味道,伴隨著炸彈的轟鳴和人們的慘叫。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持續推進和世界多極化局面的逐漸穩定,相信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的“火藥庫”、“火藥桶”會徹底消失。

  • 2 # 天津港大軍說車

    說起巴爾幹半島,除了半島南端延伸部的輝煌璀璨的古希臘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歐洲火藥桶”的綽號。近代以來,這塊土地頻繁發生戰亂,並且每一次戰爭,都對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1914年,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青年開槍刺殺——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也正是這次大戰,使得“巴爾幹火藥桶”的稱謂名揚全球。

    而離我們最近的,則是冷戰結束後的前南斯拉夫內戰,以及後來的科索沃戰爭——前者以殘忍的種族屠殺為世人熟知。而後者,則引發南斯拉夫得最後一次解體,讓這個國家稱謂成為歷史,而此戰中美國戰機對中國駐南大使館的野蠻轟炸,更成為一代華人心中永恆的痛。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的動輒爆發戰爭?又為何這塊土地上的戰爭,總會引發如此重大的國際影響呢?雲石君在此做個分析:

    首先看一下巴爾幹半島的基本面。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端,總面積大約55萬平方公里,是歐亞大陸近東部分陸地朝地中海方向的凸出部,也是南歐指向地中海方向的三大半島之一(其他兩個為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

    作為三面環海一面臨陸的半島,巴爾幹半島的地緣格局還是比較獨立的。只是,具體到巴爾幹半島內部,其地緣結構就十分糟糕了。

    巴爾幹半島全境多山,巴爾幹山脈、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羅多彼山脈等一系列大型山脈縱橫交錯,使得山地幾乎佔到巴爾幹半島總面積的七成,只有東部的沿海一帶,以及部分山間盆地,才有一些地勢相對平坦的低地平原。甚至巴爾幹一詞在土耳其語中,本來就是“山地”的意思。

    而由於複雜的山地構造,這些為數不多的低地平原,也十分散亂,普遍不成規模,沒有一個強大到能夠力壓四方的核心板塊。

    低地平原是進行大規模工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巴爾幹半島的低地平原的稀少,意味著這個半島的整體生產潛力有限,地緣實力不強;而且低地平原七零八落不成系統的散亂分佈,缺乏絕對強勢核心地緣板塊的格局,以及山脈對各低地平原間的交流溝通造成嚴重阻礙,這種種負面因素,又導致這個半島很難孕育出一個獨立的文明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個大一統式的國家。

    這就決定了巴爾幹半島在近東、乃至整個環地中海板塊中的邊緣化、劣勢地位。在環地中海地區在幾千年的發展史中,曾出現過許多強勢的文明和國家,其中還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比如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等,但除了古希臘和東羅馬帝國,其他都和巴爾幹半島不沾邊。而僅有的古希臘和東羅馬帝國,前者主要是以地中海區域貿易為依託;後者則是沾了君士坦丁堡特殊地緣區位的光。二者除了本身處在巴爾幹半島邊緣位置上外,其之文明發展,與這個半島的整體關聯並不太大。

    總而言之,錯綜複雜的多山地貌,極大的限制了巴爾幹半島的生產潛力,使它難以積蓄出足夠的地緣實力,與其他板塊競爭時相形見絀。

    但話又說回來,多山地貌,並不是巴爾幹半島獨有。南歐三大半島的另外兩個——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同樣分佈著大量的山脈。但這兩個半島的發展,明顯比巴爾幹要好的多。亞平寧半島自不必說,其所孕育的古羅馬文明,乃是西方文明之淵藪;至於伊利比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近代前期稱霸全球。為何這兩個板塊曾經可以創造輝煌,現在起碼也還比較穩定發達,而同為南歐三大半島就支離破碎、戰亂頻仍呢?

    這除了其他兩個半島山地複雜程度不如巴爾幹半島,適合人類開發的地區較多、且更成體系外,也跟巴爾幹半島的特殊地緣格局大有關聯。

    前文中雲石君曾說過,巴爾幹作為一個半島,其地緣格局比較獨立。這其實是從表面上來看的。實際上,巴爾幹半島雖然三面環海,但南面的地中海,不過只是個被大陸環繞的內海,氣候環境並不惡劣,遠不能跟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印度洋相比;海對面的西亞、北非板塊,與巴爾幹半島的地緣距離也並不遙遠——這種程度的地緣屏障,即便是在文明發展水平落後的古典時期,也是相對容易克服的(不然也就沒有古希臘文明);至於西邊的亞得里亞海,東面的黑海,只能算做地中海的二級內海,其阻斷作用就更不用提。

    內海作為地緣屏障的功能受限,使得其為巴爾幹半島提供的保護作用十分有限。而在陸地上,與義大利半島北有阿爾卑斯山脈,伊比利亞半島北有比利牛斯山脈不同,巴爾幹半島的北部,是廣袤的匈牙利大草原,它與歐洲內陸的地緣分割線,不過是多瑙河、薩瓦河——河流的地緣屏障功能本身就遠遜於山脈和沙漠,何況這兩條河流本身級數也不是太高,跨越它們的技術難度十分之低。這也就是說,看上地緣格局相對獨立的巴爾幹半島,實際上卻是四面受敵。

    當然,遭受外力侵擾,這個也很正常;古羅馬就是被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蠻族玩垮的;至於伊比利亞半島,也曾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大文明體系的逐鹿場。但是無論是亞寧平還是伊比利亞,在大多數時候,還是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下;而巴爾幹半島,卻是從古到今持續動盪;無論是古典時期、中世紀還是近現代,戰亂與紛爭都是這個半島的主旋律,幾乎少有和平時期。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就這麼倒黴?

    這是因為,巴爾幹半島,正不幸的處在三大地緣勢力的夾縫中心。

    世所公知,亞歐大陸是人類文明的中心板塊,除了人類文明早期的埃及,以及現在的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型先進文明勢力,都紮根於亞歐大陸。

    而縱觀亞歐大陸,除了偏居東亞大陸的中國,和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可孕育強勢地緣勢力的板塊主要有三個,歐洲(西歐、南歐)、西亞以及東歐。西亞勢力自小亞細亞半島和東地中海,從東、南兩面通向巴爾幹,歐洲則是借亞得里亞海和多瑙河平原,從西、北方向壓至,至於,東歐則主要以黑海及其沿岸為戰略通道,自東北方向而來。

    三大地緣勢力,透過不同的方向,同時對巴爾幹施加影響。這就要了巴爾幹的命。

    巴爾幹半島本身地緣實力有限,難以整合出強勢文明國家,不足以力抗外部壓力,維護其之獨立性,所以任何一個外部勢力的插足,都可以在當地引發戰爭和衝突。而其身處三大地緣勢力中心夾縫的格局,使得其實任何一個地緣勢力,無論是出於拓土開疆,拓展勢力範圍的雄心,還是在面對其他兩股勢力進逼時,建立前沿戰略緩衝區的考慮,都必須對巴爾幹半島大力經營,這種利益衝突的犬牙交錯,使得巴爾幹半島不幸的淪為列強爭奪的“中原”逐鹿場。

    從千年歷史的脈絡演進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巴爾幹半島的這種無奈。在古希臘時代,這裡是希臘——馬其頓與波斯帝國的交鋒地;到了羅馬帝國崛起,這裡又成為羅馬與日耳曼——斯拉夫系蠻族博弈的前沿陣地;羅馬帝國覆亡後,它就成了西歐天主教世界、東羅馬帝國以及東歐蠻族、遊牧勢力的逐鹿場;後來伊斯蘭崛起,天主教世界、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世界三雄又圍繞它展開爭奪。後來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取代,但東歐平原的俄羅斯帝國興起,於是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三系又換了個面目,繼續圍繞巴爾幹拼死搏殺。反正幾千年下來,這裡幾乎就沒消停過。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是每個地緣板塊都有出頭的潛質。事實上,這個星球上的絕大部分地緣板塊,都只能作為附庸存在——比如東亞大陸,從地緣結構上來說,無論是新疆、青藏,還是巴蜀、雲貴、東北,它們都不過是長江——黃河流域核心區的附庸罷了。所以對巴爾幹這種弱勢板塊來說,被人輻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大家能爭出個勝負,然後管你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只要能保持長期穩定就行了。

    但就是這個最低要求,也是做不到的:

    首先,三大地緣勢力半斤八兩,沒有誰擁有壓倒對手的絕對優勢——所以這仗停不下來;

    其次,巴爾幹半島不僅身處三大勢力夾縫,而且還位於其之不同文明的邊緣,無論是歐系文明的核心——西歐;西亞文明地緣核心——兩河流域,還是東歐勢力的核心——東歐平原,與巴爾幹半島的地緣關係都比較疏離,影響力輻射至此,已是強弩之末。就算佔領巴爾幹,也無力繼續向前進取,再打出一片新的戰略緩衝區,將巴爾幹半島化為相對安全的己方內地。

    要麼被人打,要麼作為打人的前方戰略基地,或者就直接以此為戰區展開搏殺,三大外部地緣勢力相互間的無休止撕殺,使得巴爾幹半島永遠就是一副禍亂不絕的命。而巴爾幹半島身處三大地緣勢力中心夾縫的地緣格局,又使得其之歸屬或傾向,直接影響到近東乃至整個亞歐大陸西部的戰略格局。

    再考慮到三大巴爾幹相關地緣勢力(在近現代體現為歐洲天主教、新教文明體系——俄羅斯東正教文明體系(蘇聯紅色文明體系)——中東伊斯蘭文明體系在人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巴爾幹半島的地緣政治衝突,都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影響到全球性政治格局。這種情況下,巴爾幹的一舉一動為世界所矚目,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我是鬼說

    首先,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中東、中亞細亞、北韓半島都存在很嚴重的經濟問題,不是經濟發展放緩乃至停滯,就是貧富差距過大,資源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都比較尖銳,容易引發各種動亂。

    其次,以上這些地區都存在眾多民族、宗教乃至部落勢力(北韓半島屬於例外情況),千百年來一直存在各種衝突與矛盾,各種勢力之間的恩怨情仇恐怕連當地人都說不清楚。而在經濟形勢不好和廣大民眾生活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這些複雜的矛盾更容易激化為武裝衝突和區域性戰爭。

    第三,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中東、中亞細亞的大部分國家或者政權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現代化體制,有不少勢力都擁有實際上的地方行政權、軍事權乃至外交權,非常容易形成實力相近的割據勢力、武裝組織或者軍閥,在各種矛盾激化下形成長期戰亂。

    最後,由於擁有的特殊資源或者地理位置,以上地區也是世界各大國博弈與鬥爭的焦點。巴爾幹半島、高加索是俄國與西方國家鬥爭的前沿,中東更是牽扯了幾乎所有世界性大國。而這些地區又矛盾重重,很容易將某些大國捲入其中,引發世界性大國對抗。

  • 4 # 劉明君

    因為這些地方處於交通要道上是各勢力進攻的跳板或者是防守的緩衝,巴爾幹是歐洲通往亞洲的陸地通道也是連線黑海和地中海的樞紐,中東處於亞非通道上又有石油,也是印度洋和地中海連線處,中亞也是路上絲綢之路,南下通印度,北韓半島更東北亞跳板介於中國日本俄羅斯路口,當然是各方勢力爭奪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朋友,她網戀,非常愛她物件,然後她找了個人去試探她男友。然後她男友就知道了這件事,很生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