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10796211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後分化為大乘、小乘兩派。小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稱“巴利語經典系佛教”。約在公元3至6世紀,佛教由印度或斯里蘭卡傳入緬甸,再從緬甸傳入西雙版納。佛教傳入之初稱“擺壩派”,沒有被傣族群眾接受。後傳入的一派稱“擺孫派”,即被群眾所接受,成為普及派。由於佛教宣揚的消極、忍耐、調和、輪迴、因果報應等有利於維護傣族封建領主的統治,受到統治者的讚揚、擁護並極力推廣,所以成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義有四締五蘊、十二因緣、三法印、輪迴、業報。其經典總稱三藏:一、《經藏》,傣語“蘇點大比打嘎”;二、《律藏》,傣語“維乃壓比打嘎”;三、《論藏》,傣語“阿皮坦瑪比打嘎”。另外還有許多藏外典籍。南傳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侶、信徒嚴格遵守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說謊(不記前仇)、不酗酒、過午不食、不觀聽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不坐高處、不積蓄金銀財寶。西雙版納的佛教建築主要是佛寺、布薩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築,特別是佛寺和佛塔遍佈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國內外有名的精品,成為西雙版納的一大景觀。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佛事活動和佛教節日名目繁多,主要有如下9項:1、傣歷6月份的浴佛節,就是傣歷新年,外地人稱“潑水節”。2、“毫瓦薩”(傣歷9月15日)和“臥瓦薩”(傣歷12月15日),即“關門節”和“開門節”。整整3個月為淨居齋戒期。3、賧,即佈施。是信眾對寺僧的捐獻活動。節日繁多,一年內至少賧7次以上。4、“毫幹”,即禁忌日,時間在傣歷2月份。5、“播帕”,即升和尚。6、“痕帕窪”,即祭佛山。7、“松桑卡”,時間傣歷5月15日,為比丘集結日。8、“播董”,即豎旗杆。9、“機光羅”,即燒白柴堆,祝賀帕召昇天。傣族、布朗族的每個男子到七八歲左右,都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和尚,才有結婚、成家立業的權利和義務,否則,被人瞧不起。當和尚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則終身為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自知與自強》為話題寫一篇先破後立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