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樂無如讀書
-
2 # 歷史小兵感悟未來
關於咱們漢族的由來,這是個龐大的命題,真要追根朔源起來,那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的,現在筆者就所知淺薄的的知識來胡言幾句。
漢族、漢人來源於文明的認同而非人種與血緣的區分漢民族的稱呼起源於漢王朝的建立,在此以前沒有明確的稱呼。我們一直以炎黃為人文始祖,可稱華夏或是諸夏,也可統稱炎黃子孫或華夏民族。何為華夏?有服飾之美可稱華,有禮儀之大可稱夏。可見,我們本民族與外族的根本區別在於文明的認同。其實很簡單,只要尊敬我們共同的祖先,按照我們的禮儀行事,按我們的生活習俗進行生產生活,認同我們的文明,那麼我們便認同你是我們的民族。相反,那怕你一樣是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睛,你不認同我們的文明,那麼你就是外族。這就是古人說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不要小看以文明認同來進行民族的區分的優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不少的所謂“文明國家”骨子裡也是“民族國家”,其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心理就是來源於國家的組成並非以文明認同為基礎。
國家與民族一體的認知觀念確切的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沒有將國家與民族的稱呼分開過。商朝我們是商人,周朝我們是周人,春秋戰國我們是秦人、齊人、燕人、楚人……我們今天講我們是漢人,不過是從強漢起就沿用至今的一個稱呼而已,我們也曾稱自己是唐人、宋人、明人。稱呼可以千變萬化,文明的核心不會變化。特別是統治者,必須認同中華文明,氣象萬千的唐朝統治者發現自己的血統有那麼一點不同,馬上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即使異族當政的元清兩朝,也得尊孔,行漢制,方能維持統治。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傳承著華夏的文明,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文明,自然在昂首向前,譜寫新的篇章。
在殷商時代,天下還是部落(部族)形式,殷商靠武力使各部落屈服於自己。到了西周時代,周人為了鞏固天下,採取分封制,就是血緣分封制,周人把自己姬姓宗親、姻親、功臣分封到全國各自建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與周天子都有血緣關係。然後,又把各諸侯國周圍的部落(部族)分配給諸侯國統治,這時才有了各部落部族的民族融合平臺。經過西周春秋五百年的民族融合,各部落(部族)都融合入周族,即華夏族(周人原本自稱華夏)。到戰國時代,雖然分裂為七個國家,但都已是華夏族。秦漢時代華夏族又稱漢族。所以,大一統的中國以漢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