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建築
1、體仁閣位於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面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文樓,嘉靖時改稱文昭閣,清初改稱體仁閣。體仁閣高25米,座落於崇基之上,上下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下層面闊9間,進深3間。
康熙年間,曾詔內外大臣舉薦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於此。乾隆年間重建後,此處作為清代內務府緞庫,內設收貯緞繡木架143座。
2、保和殿(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
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3、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瀋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
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清康熙、同治、光緒皇帝在此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故宮博物院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建築
1、體仁閣位於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面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文樓,嘉靖時改稱文昭閣,清初改稱體仁閣。體仁閣高25米,座落於崇基之上,上下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下層面闊9間,進深3間。
康熙年間,曾詔內外大臣舉薦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於此。乾隆年間重建後,此處作為清代內務府緞庫,內設收貯緞繡木架143座。
2、保和殿(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
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3、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瀋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
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清康熙、同治、光緒皇帝在此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