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聯破題寫寒食。起句寫所居已經混同於百姓人家。“柴門”表明所居非常簡陋,“村落裡”,表明所居與老百姓混在一起,沒有任何差別。但是詩人的經歷、文化程度與社會聯絡等許多方面都與普通老百姓格格不入,“寂寞”兩字說明了這一點。次句寫接到通知,寒食節要在門楣上插上柳枝。“也教”,也讓。“紀年華”,表明新的寒食節又到來了。
頷聯寫今廣東地區寒食節的風俗。三句寫這裡沒有禁止用火、冷食的習慣。“粵人”指古代百粵族人,“粵人國”指百粵族人居住的地方,這裡專指廣東。四句寫上墳掃墓還邀請詩人全家參加,去食祭後食品。“龐老”即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隱士司馬徽探訪他,正遇見他攜全家掃墓歸來。這裡詩人以龐德公自喻,說明自己已經無所事事,無能為力了。
頸聯寫上墳途中所見。五句寫漢唐歷代帝王的陵寢已經無人祭掃,這裡顯然在批評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置祖宗陵寢於不顧。六句寫自己遠離政治,只能在山溪野徑欣賞梨花。其實詩人並沒有這樣的閒情逸志,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尾聯寫自己只能借酒澆愁。七句寫喝了一樽酒就醉臥在青苔上。“樽”,酒器,一大杯。末句寫對於傍晚城頭響起的胡笳聲也不管不問。一位頹廢潦倒的人物形象赫然在目,一位本朝宰相、大有作為的政治家卻淪落到這步田地,真令人扼腕嘆息。則以宋高宗、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之可憎可惡,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首詩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雖被貶謫到荒遠的南方,仍然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以至寧死不屈。其價值在於真實地敘述了自己的處境與情感,對我們瞭解南宋初期的政治鬥爭頗有參考價值。
首聯破題寫寒食。起句寫所居已經混同於百姓人家。“柴門”表明所居非常簡陋,“村落裡”,表明所居與老百姓混在一起,沒有任何差別。但是詩人的經歷、文化程度與社會聯絡等許多方面都與普通老百姓格格不入,“寂寞”兩字說明了這一點。次句寫接到通知,寒食節要在門楣上插上柳枝。“也教”,也讓。“紀年華”,表明新的寒食節又到來了。
頷聯寫今廣東地區寒食節的風俗。三句寫這裡沒有禁止用火、冷食的習慣。“粵人”指古代百粵族人,“粵人國”指百粵族人居住的地方,這裡專指廣東。四句寫上墳掃墓還邀請詩人全家參加,去食祭後食品。“龐老”即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隱士司馬徽探訪他,正遇見他攜全家掃墓歸來。這裡詩人以龐德公自喻,說明自己已經無所事事,無能為力了。
頸聯寫上墳途中所見。五句寫漢唐歷代帝王的陵寢已經無人祭掃,這裡顯然在批評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置祖宗陵寢於不顧。六句寫自己遠離政治,只能在山溪野徑欣賞梨花。其實詩人並沒有這樣的閒情逸志,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尾聯寫自己只能借酒澆愁。七句寫喝了一樽酒就醉臥在青苔上。“樽”,酒器,一大杯。末句寫對於傍晚城頭響起的胡笳聲也不管不問。一位頹廢潦倒的人物形象赫然在目,一位本朝宰相、大有作為的政治家卻淪落到這步田地,真令人扼腕嘆息。則以宋高宗、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之可憎可惡,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首詩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雖被貶謫到荒遠的南方,仍然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以至寧死不屈。其價值在於真實地敘述了自己的處境與情感,對我們瞭解南宋初期的政治鬥爭頗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