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31307250635

    很多自閉症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齡,卻不會說話,有時只能像嬰兒一樣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有的患兒一歲左右有自言自語現象,只會說少量單音詞,無意識的“啊、哇、爸爸、媽媽”等音,過後語音消失。有的患兒在三歲以前與正常兒童一樣,能唱兒歌、背詩歌等!

      一般大多數寶寶都是在一歲左右開口說話的。其實孩子開口說話的早晚跟寶寶性別、個頭大小都沒多大的關係,倒是跟小孩成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當父母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多跟他說話、講故事、唱歌(無論他聽不聽得懂)。這樣小孩就必然會早開口說話。但如果小孩生活的環境是比較少有人跟他說話,那麼就算他的營養多麼好,個子發育得多高多大,也會晚開口說話。“孩子個體不一樣,說話早晚也沒有規定,一般女孩比男孩說話早,有寶寶說話時間不等,男女也不一樣,不一定是男寶寶先開口,寶寶有意識的開口講話大概是一歲左右”  初學說話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只有在他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且心情愉快時才喜歡說話,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從以下這幾個途徑著手,教孩子學說話。  

    1、讓孩子多聽。媽媽可以在各種場所對寶寶進行說話,讓寶寶多聽,訓練他的聽覺靈敏度和對語言的理解。如對寶寶的日常生活照料過程中,可以一邊做,一邊對寶寶說“寶寶舉舉手,媽媽給寶寶穿衣服”;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指著電話說“電話”,門口小狗叫,可以說“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兒童歌謠,讓寶寶多聽,透過一段時間量的積累,寶寶的語言會有質的飛躍,模仿著開口了。  

    2、要多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多向大人學說話。雖然剛開始孩子說的話都是不清楚的,大多講的是“娃娃語”,成人不一定能聽懂,但此時媽媽應該給予積極迴應,給他鼓勵:“寶寶說得真好,再講給我聽聽。”如寶寶指著小狗叫“汪汪”,媽媽可以接下去講,“哦,寶寶是在告訴媽媽這是小狗,是嗎?”,給孩子一個迴應,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話題繼續下去,提高孩子講話的興趣。  

    3、誘導孩子說話,多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要多和孩子進行語言的交流,多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和孩子一起的過程中,帶他廣泛地認識各種事物,如帶他去公園遊玩時,開始先教他,“寶寶看,小鳥、紅花、綠樹……”,  再次去的時候,可以問他:“寶寶,小鳥在哪兒?紅花呢?綠樹呢?……”,慢慢地可以問他:“寶寶,這是什麼?”,若寶寶講得對,媽媽立即給予鼓勵和表揚。若講不出來,也沒關係,媽媽自己再說一遍,然後鼓勵寶寶模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車橡膠懸掛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