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在我看來大概就是文學裡的擬物手法。人(Human)作為真實存在(being), 從其英文Human being大概可以看出,其物質屬性。人作為一種複雜存在,既有其物質屬性(或物理屬性),也有非物質屬性,或理解為人類屬性。人類屬性又分為個人人性與社會屬性。在我個人看來,就人類而言,物質屬性或物理屬性指其身高,體重,長相,髮型,等等。社會屬性,包括其社會財富,社會地位,社會關係等。個人人性大概就是性格、三觀之類。
再回到”物化“一詞。不知道物化怎麼就成了貶義詞,古人都有擬物來作為形象的說法來描述人的物質屬性,如經典的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中細腳伶仃的圓規的描述。
回到某些人說的物化女性/男性,非說要帶有貶義,可能是我聽說過的以下例子如“不是處女不值錢”,"女生老了不值錢“之類。但這句話其實存在一個價值判斷問題,不是物化本身的問題。不是處女和女生老了,是物質屬性;不值錢是價值判斷。
硬要說,這裡說的“物化”其實是一種“商品化”,一種打分標價制度。大概你們反對的是這種“商品化”。我只能說這確實不是一種好的說法,但又無可避免的存在於社會中。從學生的成績,到公司的招聘,到找物件,無一不存在著這種“商品化”思維。你的成績單,招聘簡歷,相親介紹,都是在給自己估價,讓別人給你估價,所以商品化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類社會,乃至動物世界的特點之一就是競爭與比較。而物質屬性與社會屬性又是最容易符合打分制度的。
最後,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我認為應該避免“以偏概全”。
以“女生老了不值錢”為例,首先從女權角度(或許我覺得應該說平權角度來說,我支援平等權利,同時也支援平等義務),男性老了是否值錢?其次,關於“值錢”問題,為什麼老了和值不值錢有關係?值錢是一個商品化制度下的打分模式,值錢代表分數高。那麼老了就一定不值錢嗎?當然不是,這就是我說的以偏概全問題,老了一般來說代表體力精力等生理性的分數下降,這是所謂的“不值錢”。但是忽略了,因為經驗等社會屬性的上升,這也是為什麼大牛大多都是壯年老年。“女生老了不值錢”是典型的,以生理性的分數下降,代替整個女性的其他方面的價值。當然有可能有人會噴,年齡大了,生理性分數就一定下降嗎?我只能說,對不同人而言不一定,儘管年齡是一個客觀資料,卻不是一個客觀分數。一個18歲的人,和一個50歲的人,無論男女,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18歲朝氣蓬勃,有人覺得50歲意氣風發。
簡而言之,文學擬物化的“物化”可以支援,豐富我們的語言和生活;商品化的‘物化’,實在是不可避免,但就像交朋友一樣,同樣都是將你商品化,選擇那些給你打分高的朋友吧。。。就如同自己交盆友,就算你不看顏值、家境、學歷等等,也會看別人的三觀和你是否契合而默默打給分吧,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化的物化啊。。。
物化在我看來大概就是文學裡的擬物手法。人(Human)作為真實存在(being), 從其英文Human being大概可以看出,其物質屬性。人作為一種複雜存在,既有其物質屬性(或物理屬性),也有非物質屬性,或理解為人類屬性。人類屬性又分為個人人性與社會屬性。在我個人看來,就人類而言,物質屬性或物理屬性指其身高,體重,長相,髮型,等等。社會屬性,包括其社會財富,社會地位,社會關係等。個人人性大概就是性格、三觀之類。
再回到”物化“一詞。不知道物化怎麼就成了貶義詞,古人都有擬物來作為形象的說法來描述人的物質屬性,如經典的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中細腳伶仃的圓規的描述。
回到某些人說的物化女性/男性,非說要帶有貶義,可能是我聽說過的以下例子如“不是處女不值錢”,"女生老了不值錢“之類。但這句話其實存在一個價值判斷問題,不是物化本身的問題。不是處女和女生老了,是物質屬性;不值錢是價值判斷。
硬要說,這裡說的“物化”其實是一種“商品化”,一種打分標價制度。大概你們反對的是這種“商品化”。我只能說這確實不是一種好的說法,但又無可避免的存在於社會中。從學生的成績,到公司的招聘,到找物件,無一不存在著這種“商品化”思維。你的成績單,招聘簡歷,相親介紹,都是在給自己估價,讓別人給你估價,所以商品化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類社會,乃至動物世界的特點之一就是競爭與比較。而物質屬性與社會屬性又是最容易符合打分制度的。
最後,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我認為應該避免“以偏概全”。
以“女生老了不值錢”為例,首先從女權角度(或許我覺得應該說平權角度來說,我支援平等權利,同時也支援平等義務),男性老了是否值錢?其次,關於“值錢”問題,為什麼老了和值不值錢有關係?值錢是一個商品化制度下的打分模式,值錢代表分數高。那麼老了就一定不值錢嗎?當然不是,這就是我說的以偏概全問題,老了一般來說代表體力精力等生理性的分數下降,這是所謂的“不值錢”。但是忽略了,因為經驗等社會屬性的上升,這也是為什麼大牛大多都是壯年老年。“女生老了不值錢”是典型的,以生理性的分數下降,代替整個女性的其他方面的價值。當然有可能有人會噴,年齡大了,生理性分數就一定下降嗎?我只能說,對不同人而言不一定,儘管年齡是一個客觀資料,卻不是一個客觀分數。一個18歲的人,和一個50歲的人,無論男女,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18歲朝氣蓬勃,有人覺得50歲意氣風發。
簡而言之,文學擬物化的“物化”可以支援,豐富我們的語言和生活;商品化的‘物化’,實在是不可避免,但就像交朋友一樣,同樣都是將你商品化,選擇那些給你打分高的朋友吧。。。就如同自己交盆友,就算你不看顏值、家境、學歷等等,也會看別人的三觀和你是否契合而默默打給分吧,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化的物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