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
2 # 瓊林夜話
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
說起唐朝,必然會提起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的根源,往往會提到潘鎮割據。唐朝的兵役制度最初是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府兵制。府兵從軍府州中21歲到60歲的成丁中徵發,一旦確定軍籍,即成為府兵,隸屬於折衝府,定期上番服役,冬季農閒時參加軍事訓練。府兵需要自備衣服、糧食、馬、武器及鎧甲。後來,由於均田制的破壞,府兵無法自給自足,至公元749年(天寶八年),“折衝府至無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徵發府兵,改為募兵制。著名的神策軍、藩鎮兵都是招募而來,給錢給糧給衣服,只要人來就行。由於中央財政不足,邊鎮又需用兵,於是,士兵逐漸聚集在藩鎮而不是中央。
中央政府感到藩鎮擁兵自重,但已經沒有力量剪除。即便被剪除,中央政府也無力供養數量龐大的兵員,反而對激起兵變。
每個朝代的開始都是不一樣的,但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一樣的。土地是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始於百姓沒有土地。藩鎮不過是加速了唐王朝的覆滅而已。
安史之亂後,藩鎮和中樞的南衙(即官僚集團)、北司(控制中央禁軍的宦官集團)鼎足而立,成為皇帝之下的三大制衡勢力。
藩鎮的存在削弱了唐朝的中央權力,但同時又拱衛了皇權,皇帝可以用節度使來抗衡節度使,沒有一個節度使可以一家獨大,包括河朔三鎮。這也是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依然能存在154年的重要原因。
藩鎮在大唐後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服從中央的,真正的藩鎮割據要到黃巢之亂後。
黃巢之亂後,朱溫成功兼併了河南各個藩鎮,在中原一家獨大,同時製造“白馬之變”,將南衙北司的全部殺死,投屍河中。從此,唐帝國的三大支柱盡毀,藩鎮紛紛自立,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
五代十國並非從公元907年唐亡的那一刻開始,而是從公元892年楊行密割據淮南就開始了,這是“十國”中的第一國。
因此,藩鎮存在,則大唐中央權力弱;藩鎮被滅,則大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