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鯛,俗稱斑鯛。這種魚自然資源十分稀少,分佈於北韓、日本、臺灣島以及中國的南海、東海、黃海等海域。石鯛於2014年人工繁育成功,目前已經進行規模化養殖。隨著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魚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野生石鯛魚資源日趨減少。
據說,石鯛魚能長到500克,不只具有食用價值,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口感獨特,富含人體需要的多中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南北方都可養殖。
石鯛魚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適合溫度在22——28度。
養觀賞石鯛魚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和幾種常見病,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石鯛魚常見的有五種病:一、真鯛紅彩病毒。得病後食慾不振,體色發黑,在魚缸邊緣遊動。
二、爛尾白濁病,此病死亡率很高。發病初期,有白色排洩物,食慾不振,魚體變色,眼球突出。發病後期,爛尾,爛鰭,腐爛處有白光,眼球渾濁,嚴重時有出血點等症狀。
三、出血病。發病初期,體表部分褪色,繼而體表發黑並有出血現象,魚鰭基部充血出血,尾柄基部出血等症狀。
四、白點病。發病初期,石鯛魚偶爾側身遊動,魚體貼近魚缸底部,並與魚缸底部不斷摩擦。發病後,魚體變白,眼球白濁,鰓絲嚴重充血,發紅或者發白,漂浮水面而後沉底死亡。
五、水尼等蟲病。多發於4、5月份和秋季,發病前期,病魚狂躁不安,狂遊或不斷摩擦身體,魚體表面黏液增多,區域性面板變色(變紅或變藍)食慾不振。後期,魚鰓褪色,成貧血狀。
總之,對於魚缸養魚,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尤其把預防放在首位,消毒和換水。魚類的發病期幾乎多發於7——10月份,夏秋之季,7月份之前就要開始實施這幾種常見病的預防措施。
平時多觀察,一般發病初期都表現食慾不振的症狀。
不管養什麼動物,平時都要用心管理。
石鯛,俗稱斑鯛。這種魚自然資源十分稀少,分佈於北韓、日本、臺灣島以及中國的南海、東海、黃海等海域。石鯛於2014年人工繁育成功,目前已經進行規模化養殖。隨著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魚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野生石鯛魚資源日趨減少。
據說,石鯛魚能長到500克,不只具有食用價值,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口感獨特,富含人體需要的多中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南北方都可養殖。
石鯛魚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適合溫度在22——28度。
養觀賞石鯛魚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和幾種常見病,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石鯛魚常見的有五種病:一、真鯛紅彩病毒。得病後食慾不振,體色發黑,在魚缸邊緣遊動。
二、爛尾白濁病,此病死亡率很高。發病初期,有白色排洩物,食慾不振,魚體變色,眼球突出。發病後期,爛尾,爛鰭,腐爛處有白光,眼球渾濁,嚴重時有出血點等症狀。
三、出血病。發病初期,體表部分褪色,繼而體表發黑並有出血現象,魚鰭基部充血出血,尾柄基部出血等症狀。
四、白點病。發病初期,石鯛魚偶爾側身遊動,魚體貼近魚缸底部,並與魚缸底部不斷摩擦。發病後,魚體變白,眼球白濁,鰓絲嚴重充血,發紅或者發白,漂浮水面而後沉底死亡。
五、水尼等蟲病。多發於4、5月份和秋季,發病前期,病魚狂躁不安,狂遊或不斷摩擦身體,魚體表面黏液增多,區域性面板變色(變紅或變藍)食慾不振。後期,魚鰓褪色,成貧血狀。
總之,對於魚缸養魚,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尤其把預防放在首位,消毒和換水。魚類的發病期幾乎多發於7——10月份,夏秋之季,7月份之前就要開始實施這幾種常見病的預防措施。
平時多觀察,一般發病初期都表現食慾不振的症狀。
不管養什麼動物,平時都要用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