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戰國七雄裡頭,還真的只有秦國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和遠見,因此也只有秦國將一統天下作為國家的戰略,並一代又一代的付之於行動。

    秦一統天下是一種國家意志,上至君王、官僚貴族,下至百姓,無不灌輸了這個意志,因此他們才會前赴後繼的為一統天下橫掃六國而奮戰。這是其他六國都不具備的!這點,我們從秦朝滅亡後,項羽對天下的分封就能知道了。

    項羽就是東方六國舊貴族的典型代表,即便是親身經歷大秦帝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之威風,項羽也沒有對統一抱有好感。於是,他不願意“衣錦夜行人”,很愚蠢的放棄了關中,回到自己的老家當自己的西楚霸王。而且當時的天下,不僅項羽沒有統一的思想,就是東方六國的貴族們也都沒有。所以,項羽才會倒行逆施,打算重新將中國帶回到分封制度中去。而這些,正是他們祖宗留存下來的分封思想的體現。

    事實上,在秦亡後,真正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就只有漢王劉邦,他要開創的是一個和秦朝一樣的統一王朝,而不僅僅是想當漢中王,所以歷史最終選擇了劉邦。

    迴歸正題,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外,趙魏韓齊燕楚這六國,他們的統治者們始終都沒有形成統一天下這個格局,更無法將之形成國家的意志。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國。

    作為戰國時代率先透過變法崛起的魏國,經歷文侯和武侯兩代君主多年的勵精圖治,魏國在整個戰國前期,持續稱霸了近百年之久。當時的魏國文有李悝、翟璜、西門豹等一眾文臣;武有樂羊、吳起等眾多悍將,不僅打造出一個高效的統治體系,更鍛造出一支強悍的職業化軍隊——魏武卒。魏軍之強大,曾以五萬大敗秦軍五十萬,兵鋒所到,列國畏懼。從魏文侯、魏武侯,再到魏惠王前期,魏國幾乎將圍繞在它周邊的諸侯都給打趴了。

    雖然,很多網友在分析魏國最終沒能一統天下時,都會說到地緣問題,或是變法的不徹底、人才流失等問題。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其實魏國是率先掌握統一天下的能力,卻錯失統一天下機會的國家。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君主的格局不夠!

    正如賈誼在《過秦論》中對秦一統天下的描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國在戰國前期,並不強大,甚至長期被強大的魏國打壓。但秦國卻後來居上,這不僅是因為商鞅變法的成功,更在於歷代秦王始終堅持的“統一天下”國策。為了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一代又一代秦王不斷東進,不斷積累,所以到秦始皇時期才能“奮六世之餘烈”。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而反觀魏國,雖然魏文侯和魏武侯都不失為一代雄主,但卻始終沒有形成統一天下這樣的戰略格局。到魏惠王更是對暫時的霸主地位沾沾自喜,並沒有認識到自身地緣的問題,仍舊四處出擊,最終遭至失敗。

    所以,魏國也好,西楚霸王項羽也罷,甚至齊國、楚國和趙國也一樣。他們都成透過變法崛起,也成風行於天下。然而,他們的統治者都沒有統一的格局,繼續享受著分封的“樂趣”,甚至抱著“小富則安”的心態。最終不被秦朝逐一消滅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天的旅行,我能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