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啡魚

    最近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商鋪陷入僵局還有以下的這些問題。

    商業面積嚴重過剩:各地方的規劃條例要求普通的住宅小區至少配套10%~20%的底商,遠遠超過5%的正常需求。導致小區周圍一圈全是商鋪,有些位置人很少經過。二樓三樓更加是空置很多年。商業設計嚴重不合理:開發商設計的社群商鋪時僅考慮好銷售,不考慮後期的業態和經營,導致商鋪的實際使用極為不合理。我見過面積40平米,9m層高的一樓底商,除了一樓經營小麵館,上部空間毫無用處。還有幾個商鋪由於面積太小,聯通後硬改為洗車店和快遞服務站的。商鋪的業態缺乏管理:由於商鋪銷售後就由業主散租出去,對業態規劃沒有管理。導致經營產生互相負面影響。經常見到一樓火鍋店人聲鼎沸,二樓兒童教育培訓;一個鋪子賣包子麵條,相鄰的鋪子是高檔女裝。生活方式轉變+電商衝擊:這一點大家都有體會,社群附近的商鋪基本以餐飲,生活服務、小超市為主,基本看不到零售店鋪了。但慢慢會產生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空間需求,例如包裹配送中心,網上平臺售後服務部,商品展示和體驗門店等等。商鋪的價格太高:商鋪的價格跟租金有直接的關係,與住宅不同,商鋪如果租不出去,一分錢都不能回收,空置的損失非常大。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一樓的商鋪最低都是三萬元一平米,如果租不出去,實際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商鋪的費用太高:開一家店鋪的裝修費、水電空調費、管理費、人工費等都比較高,在生意越來越下滑的情況下,更多的人都負擔不起實體店。

    我的看法是現在商鋪租不出,賣不掉的僵局是必然的,過去無序發展的結果,未來也看不到有改善的跡象,商鋪投資須十分謹慎!

  • 2 # 莫比烏斯的詛咒

    莫比烏斯前來回答,前方高能,請注意避讓。

    商鋪,本質上做的也是流量生意,所以一般商戶選點的時候最緊要的是蹲點,蹲一天,看看有多少人經過這個商鋪,根據人流,以及轉化率來測算投入產出。

    其實這個邏輯一直沒變。那什麼變了呢?

    想下以前是不是還會跟閨蜜逛逛街,現在是不是隻是吃吃飯,還離不開手機,逛街最後可能還是去淘寶下單,或者趕上直播的時候下單。

    如果說以前手機還不能代替實體店,現在全民直播開始了之後,實體店真的不重要了。

    但是商鋪並不會一下子跌倒谷底,而是慢慢的跌,只是現在趨勢已經形成了。任何人拿出手機都可以直播的時代,商鋪在哪不重要了。但是吃吃喝喝還是需要的,因此可能商鋪更多的就是經營餐飲了。

    以後實體店更多的是教育、餐飲了。

    未來是網際網路的天下,如何在網際網路上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如何從網上獲取自己的流量,將會更加重要,也更加細化,群體會進行分化,然後不同的人群聚集在自己喜歡的網紅、明星、資訊、視訊之下,這些網際網路的內容才是替代實體店鋪的殺手。

    那麼未來的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具備自我IP的人,一個能跟機器打交道的人,也許才是最靠譜的。

  • 3 # 大嘴評房

    現在投資商鋪,確實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大部分的商鋪租不出、賣不掉,街頭很多商鋪關門轉讓,經營困難。

    為什麼賣不掉

    1、商鋪過量。近年來商鋪的開發總量太大,一些偏遠郊區的住宅專案,也都開發了不少商鋪,還有更多的大體量商業綜合體專案,動不動十幾萬平米,但城市擴張的過程中,人口密度被稀釋,特別是一些新的住宅小區,入住率低,消費力不足。

    2、價格太高。隨著住宅價格的上升,商鋪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商鋪的價值跟不上商鋪的價格。商鋪的投資收益率下降明顯,另一方面是人們的投資渠道和手段增加,並非只有商鋪一種投資手段。目前除了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外,很多地方的商鋪收益只有2%左右,遠低於理財收益,甚至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

    3、定位錯誤。現在每條街上、每個小區都有大量的商業,競爭過於激烈,沒有統一運營的商業很難生存,但目前的商業特別是零散商業以銷售為主,沒有統一的運營,很難聚焦人流,經營困難。還有一些商業,本來就是開發商拿地的手段而已,規劃做的高大上,但並不接地氣。

    4、投入太大。商鋪本身的總價就很高,動輒幾百萬,同時首付最低5成、利率上浮最少30%,投入大見效慢。

    5、轉讓成本高。現在商鋪飽和,價格高企,升值預期小,再加上二次轉讓時稅費太高,現在投資商鋪獲利空間小。前些年商鋪價格還不高的時候,投資商鋪可以博升值,現在升值預期小,投資難度大。

    2、商超下沉。以前大型商超都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商圈內,其他區域內的商鋪有大量生存的空間,現在商超下沉,各城市除了原有的核心商圈外,還會形成不少的次級商圈,小區三公里內肯定會有大型商超存在。在商超下沉和電商的雙重衝擊下,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

    3、租金太高。商鋪的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導致租金也是水漲船高,現在的商家幹不好自己賠錢,幹好了房東又要漲租。

    4、費用太高。做實體店,前期投入大,回收週期長;後期人員成本、運營成本高,競爭激烈,往往是促銷的時候有生意但不賺錢,不促銷的時候能賺點錢但沒有客戶。另外對各種平臺也是愛恨交加,比如美團。加入美團銷量增加但利潤並不增加,不加入美團可能連銷量都沒有了。

    馬雲說過:“不是實體店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店不行了”。線上平臺並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幫完,線下的實體店肯定有存在必要。馬雲一直在投資線下,整合線上線下;華為手機的銷量超過6成來自線下;格力一直在致力於打造自己的線下銷售渠道,巨頭們的表現說明線下實體店仍是重要的消費場景。但不是所有的商鋪都有未來,只有少部分地段好、做體驗式產品、迎合新零售的商鋪才可能有未來。

  • 4 # 天翼使用者5592665892621

    商鋪租不出去是因為這十年來,收租者不停的提高租金,以為坐著就有租金收。現除了繁一華地段能交得起租金外,其他做生意都為租金高而退租。情願去省吃儉用和打一份安逸低收入的也不起租店做生意。這幾年房地產拼命起房建商鋪,都想收回投資,就高價出租商鋪,哪知現人人都算過利潤,除了交租金,連生活費都賺不到,又何來租金?

  • 5 # 小白魚看看

    消費習慣的改變會“殺死很多行業”,至少作為80後,我目睹了幾個行業被逼退到角落裡默默哭泣

    膠捲,被數碼相機打敗,數碼相機被手機打敗。現在只有一些技術人員和攝影發燒友還會用膠捲

    長方形笨重無比的收音機,被更小的隨身聽取代,隨後又出了CD機,MP3等,最後整個行業被手機收進了口袋

    購物消費逐步線上化,消費族群年輕化,線下商業的客流逐步轉換到線上,線下商業自然會減少。這一點可以通過觀察你身邊的商場業態變化,便可以知曉。

    購物中心越來越多的面積轉型到了餐飲、電影院、兒童樂園、培訓機構等體驗型消費

    家門口的街鋪,曾經服裝是半壁江山,如今零零星星,取代的是美容、美髮、美甲(女人的錢)線上線下都有的賺

    回到主題,購物中心基於統一的管理,可以跟隨消費習慣的變遷做出整體的調整,即使是現在仍有不少優質購物中心,例如老牌的深圳永珍城,上海恆隆,北京王府井,西單大悅城,新晉網紅K11。

    然而商業街鋪這種打散銷售,一個鋪子20-40平米,一鋪一業主的地方,就很難跟隨潮流做大的變革。

    疫情完全過去後仍會修復,所以短期還沒有到生死離別的地步,只是租客的業態會變動。更長週期看,確實不是足夠優質的資產。甚至不如投資有產權的車位,車位不需要管理,大風大雨都不用維護,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租賃從來不缺,交易價格也水漲船高。投資總額也不大,2-3線城市大約20-30萬/個左右。

    那麼,商鋪換車位,這個答案你滿意麼

  • 6 # 李中東

    是否有未來,看商鋪的“基本面”吧,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市面上好的商鋪是越來越少,投資商鋪一定要謹慎。

    說說我這裡的情況。座標哈爾濱,家在哈站附近。

    哈站商圈是哈爾濱比較重要的商圈之一,旁邊各種各樣的商鋪都有,像博物館周邊,這裡屬於城市核心地段,商服還是一鋪難求的,看不到關門的,也看不到貼出租轉讓廣告的。

    所以,這樣的商鋪,不愁租,不愁賣,能說沒有未來嗎?恰恰相反,屬於城市絕版地段,即使幾十年後估計也會依舊繁華,畢竟這裡有城市的歷史和記憶。

    這樣的商鋪,豈止有未來?而且是現金奶牛,一鋪難求。

    其實鐵路街這一段路也不能說不好,是哈市主路之一,是哈站去哈西和機場的必經之路,可是商服就不行,可能客流太少吧。

    至於周邊別的小路上的門市,關門歇業的就太多了。有的門市已經貼了出租轉讓廣告一年多了,也沒人來接手。

    所以,現在商鋪是兩級分化的,具有地段稀缺性的商鋪,可謂一鋪難求,只不過,這樣的商鋪太少太少了,佔比可能還不到10%。

    其餘的商鋪,基本沒有什麼投資價值,非常容易陷入“租不出、賣不掉”的僵局。

    所以,大家買商鋪一定要慎重,否則要是買錯了,那可真是“一鋪傷三代”了!

  • 7 # 一杯亦有味

    怎麼說呢,你看過一個02年的老電影《神鞭》沒有。

    主角是個賣豆腐的勤勤懇懇。耍辮子很厲害,人稱“神鞭”,陳寶國演的惡霸被主角收拾了,惡霸認慫。

    過了一陣子,開始清朝被推翻了,大家都剪了辮子,惡霸想著主角辮子沒了,最厲害的招數就沒了,可以報仇了,就帶著一夥人來報仇。結果主角槍法了得,惡霸又認慫了,想不通自己怎麼老打不過主角,主角說:鞭剪了,神留著!

    做生意的不管外界怎麼變化逃不出“低買高賣”這個框架。你不應該拘泥於鞭,而是應該關注在神上。

    這個世界變化這麼快,多少職業消失了,多少行業從藍海成了紅海。你不可能墨守成規,死抱著自己那套不放。幾千年來商鋪的價值在這個時代被削弱了,它在將來會以另一種方式重新煥發生機也有可能。

    網路直播的出現削弱了原來的廣告和渠道,網上購物削弱了菜販子。事情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已經翻倒的牛奶就沒有留戀的必要,應該積極投身到新事物中。不然的話必然會被滾滾的時代潮流所拋棄,這話小時候是不是經常聽到。但是隻有身在其中才會體會到被拋棄的人的無奈。

  • 8 # 小陸看房

    關於這個問題俗語說:做老闆不如做老闆的房東,這句話是現代人投資商鋪的一個邏輯。但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轉讓關門的店鋪比比偕是,越來越多,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教條,現在落得“租不出、賣不掉”僵局。面對這樣的事實,我覺得鋪主3應該改變思路,因為思路決定出路!

    1、還沒有進行投資的

    隨著一些新型的網際網路模式的興起,過去傳統的商業模式確實在受到強烈的衝擊,除了電商以外,新增的商鋪還在源源不斷的上市,商鋪的供求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供大於求價格下跌。這個時候投資者不建議進行商鋪類的投資,商鋪返租更是千萬不要碰!以上是個人觀點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銷售方式,宣傳二倍回購、十年回本等的返租模式,實際上是開發商怕商鋪租不出去,於是成立子了公司負責包租,不管商鋪租出去與否,租金按時打給你。開發商並不是公益機構,他們只在乎利益最大化。商鋪不好賣,回籠資金壓力大,才想出了商鋪返租的模式。這種以子公司命名的商管公司以打包給另一家公司去管理,真正做起來的太少,更多是為自己脫身而準備的後路,把坑挖好等著投資者往裡跳。至於宣傳二倍回購、十年回本等口號,只需商鋪全部賣完,子公司宣佈破產,投資客找人連投訴的地方都沒有。

    2、已經進行投資的

    應該選擇那些比較成熟的商圈,別投資那些邊遠的,未開發的社群去做拓荒牛。如果實在撐不住,千萬別死扛,可以適當去降低租金。在選擇租戶方面,注意一下技巧,專挑有明顯經營現金流的租戶比看不懂商業模式的要強,優質的租戶對租金收益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比方說街頭的小籠包店、便利店、餐館之類,他們賣的東西都是大家生活的必需品,無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該買的還是要買。在經濟環境下,現金流穩定的租戶,至少不愁拖欠租金,這些租戶租的時間會比較長,不至於一年半載就退出。至於將來嘛,就別看得太遠了。

    總結:

  • 9 # 老威觀史

    前幾年,市面上流行“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其實在早些年的時候,確實買商鋪長期持有給早期買商鋪的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就拿我家來說,早在1997年就在城區買了一套商鋪,當時的價格是20萬元,放到如今的話,一年光租金就有20萬元了,雖然遇到了經濟不好的時候,但是畢竟是在老城區,生意方面的影響也不大,20萬的租金仍然能夠租出去,總體算來,確實是“一鋪養三代”的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也發現,一個行業如果做對了,是早期進去的人最為受益,越是後來進去的人就越不容易賺錢,其實這也是必然的一個規律。就拿商鋪來說,早期買商鋪的(越是早期的)就越是買在了老城區,而商鋪的生意主要是靠的人流量,老城區的人流量往往受經濟週期影響不大。越是後來出現的商鋪,就往往越是容易出現在新的城區,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而湧現出來。

    ▲近年來很多商鋪價格非常高,收益卻非常低

    因此越是買後來出現的商鋪,就越是容易面臨一個風險,就是新的城區能不能行成人流量,同時還要看購買的價格。比如一套100萬元的商鋪,按照年收益10%來計算,一年應該是10萬元的租金,而能否支撐住10萬元的租金,根本上來說取決於租商鋪的商家一年能不能在10萬元租金的前提下獲得足夠的收益。如果他能夠獲得足夠的收益,那麼10萬元的租金是可以支撐住的,運氣好還可以不斷上漲。但是如果商家在10萬元租金的前提下收益不樂觀甚至虧損,那麼10萬元的租金遲早支撐不住(畢竟沒有人會去做虧本買賣)。

    ▲很多時候買商鋪也是看你的眼光

    其實在我看來,近年出現的商鋪大多有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開在了新城區,剛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人流,購買或者租這樣的商鋪會面臨一個風險就是人流在後期能否聚集;二是價格其實很高,即便拿來與老城區來比也是有一拼的,甚至會更高。租售比明顯過高,有的甚至達到了50的租售比,即售價相當於租金的50倍,意味著50年收回成本,中國商業用地很多都是40年的使用權,明顯價格太高。

    就拿我所在的長沙來說,前些年的萬達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開在五一廣場附近的萬達基本都是千萬、幾百萬的門面,不少人買了以後長期沒生意,租不出去。

    ▲長沙萬達,晚上很冷清,幾年了也沒做起來

    其實買門面沒買好或許風險不是很大,大不了長期拿著,可能也能慢慢回本,風險就在於很多人是貸款買的,長期來說租金連月供都還不了,買了商鋪不但不賺錢還要不斷地貼錢進去。這才造成了“一鋪坑三代”的局面。

    在我看來,其實這不是商鋪有沒有未來的問題,肯定有些商鋪還是可以長期經營下去。商鋪的問題在於投資者本身,作為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之前要冷靜分析的問題,綜合考慮三點:一是這裡將來能不能做起來?二是價格是否合適?三是一般來說不要貸款買,一旦貸款買,遇到情況不好的時候壓力相當地大。

    其實包括商鋪在內的任何投資,都要好好分析風險和收益的因素,在冷靜思考之後再做決斷才是合理的,千萬不要一時衝動了。

  • 10 # 苗條的小馬哥

    只要蓋房子,就有商鋪。我不說統計的資料空置率多少,我可以說大多數城市晚上20點到23點看看一個小區有多少燈亮著,看完了你會發現很可怕。我在三線城市,市中心沿主路的小路晚上亮燈的有1/3,商鋪和商品房一對兄弟。房子過剩商鋪過剩,同時房價上漲商鋪暴漲,租金自然暴漲,任何實體店生活合規合法的經營專案沒有暴利,微薄的生意不能支撐暴漲的房租。大街小巷除了藥店就超市,飯館少多了,2017年開始住宅樓下不能在經營餐飲了。加上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實體店已經不賺錢了,甚至不能養家餬口了,不如上班。

    商鋪在大多數來看,是一個比較好的,穩賺的投資。我家對面的是萬科在開發,房子開盤1.2萬,一年後的今天1.5萬。商鋪從6萬到今天的8萬。商鋪是一脫二的兩層80平到320平,實際40到160平,除去公攤樂觀的估城32到128平,租商鋪看的是實際能經營的面積。換句話說640萬買32平的房子,2560萬是128平的商鋪。我就拿320平的房子說實際128平商鋪一年成本64萬,你加10萬74萬出租,你做夢吧,實際出租20萬都沒有要。做生意是有帳算的。還是個新小區,位置不般的地段。74萬在三線城市租商鋪應該是有很多選擇的機會。租出去都可困難。新小區成熟5年以後。這就是實際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人生中必讀的十本書是哪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