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棉的世界
-
2 # Daydreamer883
孤兒院的生活環境不像某些影視作品裡描述的一些可愛的孩子,溫馨地生活場景。現實中差距太大了,我曾經在幾年前慰問過那裡的孩子,出來後感觸頗深。三層小樓,略顯破舊,跟民工子弟小學的校舍差不多,那裡的孩子大部分有不同層度的殘疾,出生不久被父母遺棄,有兩個四五十歲的大媽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當然他們也學文化知識,但不能和正常學校相比,孤兒院在物質需求上並不缺,會有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時不時地去看望他們,真正缺乏的內心的關愛,尤其是那些身體上有殘疾的孩子,他們不知道怎麼去世界去溝通,往往心理上存在著各種問題,往往影響著他們長大後的三觀。
第一,孤獨心理。由於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關愛,也缺乏良好的溝通習慣,使得他們怕事,沉默寡言。學習有困難不敢問,生活有困難不敢講,有了缺點不敢承認。久而久之,性格變得沉默,內向。成人後,在處理社交,人際,感情等問題上,往往缺乏理智,走極端。
第二,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孤兒院成長的孩子中比較常見。看到別的孩子有父母陪伴,想到自己孤苦一人,身上又有殘疾意志由消沉變得破罐子破摔。成人後進入社會,面對挫折,他們會沮喪而退後,在處理問題上,往往會優柔寡斷。
第三,逆反心理。由於長期生活在孤兒院,社會各界的關懷使他們產生了懷疑感和逆反心理。好心人給孤兒送錢,寄物,是他們產生你們喜歡我,還是可憐我的疑問,或是我不管怎樣,都有好心人幫助我的心理。當他們面對他人的批評和建議是,由於懷疑而產生了逆反情緒,這對他們成年後的生活有著不良影響。
關於孤兒院長大的孩子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學界裡做了廣泛的研究,在社會各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希望我們的國家多多關注這類弱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給孩子一片健康的成長天地。
孤兒院的孩子,因為缺少從小父母家人的關愛,心理上一定會有影響。多數表現為對生活及周圍事物產生懷疑.做事情容易猶豫不決.
這些孩子因為成長在特殊的環境。容易發展兩種型別的孩子。1.討好型的孩子.非常不自信,對不可預見的生活表現的有些迷茫和害怕.
2.冷漠型的孩子,因為長期生活在集體環境裡,沒有集中的關愛,潛移默化裡,他們疏於感情的表達,會變得冷漠。
孤兒院孩子的其他表現:有調查機構研究表明,孤兒院的孩子在認知、思維、情緒、個性、意志行為等五個方面得分明顯異於常模。孤兒院兒童因其特殊的身體條件與所處環境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長期關注,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愛心去培養他們。而這些表現確實是會影響到孩子們長大後的一些價值觀,世界觀等。
當然,這些都只是相對而言,我也見過從孤兒院出來積極樂觀的孩子。我覺得一切還是取決於孤兒院給孩子們提供了怎樣的環境。這裡的環境不光是衣食住行,更主要的是孩子心靈成長的環境。
孤兒院要更多的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給孩子們樹立自信心,多讓他們自己規劃未來的生活,未來的目標,要加強他們和外界的交流溝通。如果我們社會各界人士能一視同仁的對待這些孩子,我相信,每個都是好孩子,都是社會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