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65318退休公務員
-
2 # 我高興18
謝邀。從農村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來看,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對社會制度不滿,心存反骨的人。這樣的人總是與黨的路線,國家的政策對著幹,不過這是扱少數人,也形不成氣候,最終被歷史拋棄。還有一種是思想解放,敢為人先,吃第一口螃蟹的人,這樣的人是大多數。他們是農村改革開放的弄潮兒,許多人由於自身的侷限性,歷經曲折逐漸落伍,甚至被淘汰。這在社會發展過程都是正常的現象。
-
3 # 星辰191549800
這個不能上岡上線,開飯館與國家好不好沒半毛錢的關係!農民靠種地就養不了家!多種經營是國家提倡的,鄧小平改革開放使農田包乾到戶是非常正確的!種幾畝地全季程下來也要不了幾天,難道讓農人非在家裡守著不成?!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是過去的往事了!要做一個全新的農民,陳規爛調是要不得的!
-
4 # 我來讀歷史
農民去開飯館無可挑剔。中國公民都有自主擇業的自由,為了生計,可以做政策許可的任何事情。改革開放後,取消了限制農民的農業戶口,就是為了還農民以公平。農民不但可以開飯館,還可以經商、從工、辦企業、打工、應聘、進城定居……享受著公民的一切權利。不過,應該處理好佔有的耕地,或出租、或承包給他人、或僱人耕種,總之,一定要使耕地生產出糧食來。因為國家的耕地是保障全華人民吃飯的土地,你不能既佔著,又拋荒。
毛主席制定的合作化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凡是幹部以身作則,一心為公,像陳永貴、郭鳳蓮那樣,辦成大寨式的集體經濟,農民是非常擁護的。
一、我不同意題主的“破壞”二字。當時的農民想搞單幹,是有客觀原因的,由於種種原因,傷害了農民的利益,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對集體經濟悲觀失望,從而出工不出力,想搞單幹,因為單幹可以得到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如果把這歸納成“破壞”二字,一是混淆了兩類(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不同性質的矛盾,二是對農民的定位不公平。同樣是農民,為什麼大寨的農民不想搞單幹?他們一直堅持集體經濟直到今天,而且越來越好呢?
二、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民想搞單幹呢?一是部分幹部多吃多佔,貪汙挪用,以權謀私;二是一平二調,使生產隊負擔過重,各個方面的開支都往生產隊轉移,特別是呼叫生產隊勞力大搞建設,而不給生產隊報酬,造成生產隊用工多,收入少,年終分配一個勞動日只幾分錢的、一兩角的、三五角的;三是管理不好,人浮於事,大量的非生產性用工過多。過去我曾做過調查,一個生產隊的全年用工,真正用在本生產隊生產方面的只50%,因而直接影響著生產隊的勞動日值低……
三、農民去開飯館無可挑剔。中國公民都有自主擇業的自由,為了生計,可以做政策許可的任何事情。改革開放後,取消了限制農民的農業戶口,就是為了還農民以公平。農民不但可以開飯館,還可以經商、從工、辦企業、打工、應聘、進城定居……享受著公民的一切權利。不過,應該處理好佔有的耕地,或出租、或承包給他人、或僱人耕種,總之,一定要使耕地生產出糧食來。因為國家的耕地是保障全華人民吃飯的土地,你不能既佔著,又拋荒。
毛主席制定的合作化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凡是幹部以身作則,一心為公,像陳永貴、郭鳳蓮那樣,辦成大寨式的集體經濟,農民是非常擁護的;所以由於集體經濟辦得不好,農民想搞單幹,就安上破壞集體經濟二字,是十分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