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旅館》歌詞有許多種解讀,具體如下:
解讀一:戒毒所
“lit up a candle”是一個吸毒的常用語,在後院跳舞更是吸毒後失控發作的一個現象。這種自願戒毒院是主要為中產階層開的,介於療養院與戒毒所之間,而淫亂現象更是七十年代中產階層放蕩後的一種常態。
毒品的癮性使得你可以在某段時間痊癒而離開戒毒院,不過卻永遠無法擺脫那重蹈舊軌的陰影,這正是“你可以一時結賬,卻永遠無法離開”的寫照。
解讀二:影射糜爛的音樂界
《加州旅館》誕生的60年代是美國音樂界的自由創作時期,搖滾樂的流行成為六十年代自由與反叛思想的象徵,然而其盛況也逐漸造成了樂手日益糜爛的生活態度。吸毒和淫亂幾乎成了每個美國搖滾樂手在七十年代走的同一條墮落之路,金錢與享樂成為了搖滾音樂在七十年代的新形象。
同為音樂人的老鷹樂隊看到這樣的事實,卻無能為力。樂手們已經將這種沉迷的生活看成了是音樂界的常態,搖滾樂手們周圍總充滿了漂亮的姑娘和糜爛的生活。對於外界的質疑,他們總是自我原諒。
解讀三:洛杉磯
“洛杉磯”,這是老鷹樂隊在人們無數次追問後的給出一個回答。
20世紀60年代,洛杉磯大都市區調整原有產業結構。在70年代全國性的經濟衰退後迅速復興,並且最終在80年代成為全球金融、貿易、管理中心之一。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大量移民的湧入,洛杉磯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集中地。
樂隊成員唐·亨利(Don Henley)解說道:“我們是一群來自中西部州中產階層背景的年輕人,‘加州旅館’是我們對洛杉磯的上流社會的理解。它也可看做是對總是追求奢淫生活的美國的一個象徵,而不僅僅是關於加州和比佛利山區。”(比佛利山區是洛杉磯的一個富人區,好萊塢的影星歌星的居處。)
解讀四:精神病院
歌詞的詭異可能是精神病院說法的來源。歌詞中與之相關聯的暗示有:不斷有遠處聲音的幻聽想象;天堂和地獄指精神病人中某些如惡魔的邪惡人性和如天使純潔無知覺;在後院裡病人如著魔般的跳舞;頭腦思想扭曲正是精神病的直語;自己思想的囚犯也是暗語;想殺死惡魔卻總殺不死的精神病幻覺。
當然精神病也和毒品一樣,你可以覺得你暫時是正常了,卻無法保證將來是正常的,永遠無法離開那陰影。七十年代曾經是電影界恐怖片流行的時候,而這歌詞正勾出這樣的故事框架。邊遠沙漠大路上的孤獨一人,大門前掌燭的麗人,酒吧的神秘領班,後院的召魔舞蹈,
意圖殺死卻總殺不死的惡魔,即使結束卻總有人來在背後提醒還有續集的結尾。這些種種,使得歌詞有一種鬼影森森的感覺,而在恐怖片中,精神病院更常是主要的背景場所了。
解讀五:70年代的美國社會
1969年的伍德斯多克(woodstock)音樂節,被視為搖滾的巔峰聚會。而《加州旅館》歌詞“自1969年我們這就再沒那東西了”暗示在伍德斯多克之後,搖滾的精神已經不再存在了。認為這首歌象徵美國社會的人則這樣來理解:1969年是60年代最後一年,自那就再沒有自由、和平、平等的精神。
美國一進入70年代,就遭遇到了中東石油危機、越戰的失敗、尼克松的水門事件等。就在一夜間,美國的精神面貌就從奮鬥的青年們變成了庸俗與頹廢的中年了。
《加州旅館》歌詞有許多種解讀,具體如下:
解讀一:戒毒所
“lit up a candle”是一個吸毒的常用語,在後院跳舞更是吸毒後失控發作的一個現象。這種自願戒毒院是主要為中產階層開的,介於療養院與戒毒所之間,而淫亂現象更是七十年代中產階層放蕩後的一種常態。
毒品的癮性使得你可以在某段時間痊癒而離開戒毒院,不過卻永遠無法擺脫那重蹈舊軌的陰影,這正是“你可以一時結賬,卻永遠無法離開”的寫照。
解讀二:影射糜爛的音樂界
《加州旅館》誕生的60年代是美國音樂界的自由創作時期,搖滾樂的流行成為六十年代自由與反叛思想的象徵,然而其盛況也逐漸造成了樂手日益糜爛的生活態度。吸毒和淫亂幾乎成了每個美國搖滾樂手在七十年代走的同一條墮落之路,金錢與享樂成為了搖滾音樂在七十年代的新形象。
同為音樂人的老鷹樂隊看到這樣的事實,卻無能為力。樂手們已經將這種沉迷的生活看成了是音樂界的常態,搖滾樂手們周圍總充滿了漂亮的姑娘和糜爛的生活。對於外界的質疑,他們總是自我原諒。
解讀三:洛杉磯
“洛杉磯”,這是老鷹樂隊在人們無數次追問後的給出一個回答。
20世紀60年代,洛杉磯大都市區調整原有產業結構。在70年代全國性的經濟衰退後迅速復興,並且最終在80年代成為全球金融、貿易、管理中心之一。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大量移民的湧入,洛杉磯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集中地。
樂隊成員唐·亨利(Don Henley)解說道:“我們是一群來自中西部州中產階層背景的年輕人,‘加州旅館’是我們對洛杉磯的上流社會的理解。它也可看做是對總是追求奢淫生活的美國的一個象徵,而不僅僅是關於加州和比佛利山區。”(比佛利山區是洛杉磯的一個富人區,好萊塢的影星歌星的居處。)
解讀四:精神病院
歌詞的詭異可能是精神病院說法的來源。歌詞中與之相關聯的暗示有:不斷有遠處聲音的幻聽想象;天堂和地獄指精神病人中某些如惡魔的邪惡人性和如天使純潔無知覺;在後院裡病人如著魔般的跳舞;頭腦思想扭曲正是精神病的直語;自己思想的囚犯也是暗語;想殺死惡魔卻總殺不死的精神病幻覺。
當然精神病也和毒品一樣,你可以覺得你暫時是正常了,卻無法保證將來是正常的,永遠無法離開那陰影。七十年代曾經是電影界恐怖片流行的時候,而這歌詞正勾出這樣的故事框架。邊遠沙漠大路上的孤獨一人,大門前掌燭的麗人,酒吧的神秘領班,後院的召魔舞蹈,
意圖殺死卻總殺不死的惡魔,即使結束卻總有人來在背後提醒還有續集的結尾。這些種種,使得歌詞有一種鬼影森森的感覺,而在恐怖片中,精神病院更常是主要的背景場所了。
解讀五:70年代的美國社會
1969年的伍德斯多克(woodstock)音樂節,被視為搖滾的巔峰聚會。而《加州旅館》歌詞“自1969年我們這就再沒那東西了”暗示在伍德斯多克之後,搖滾的精神已經不再存在了。認為這首歌象徵美國社會的人則這樣來理解:1969年是60年代最後一年,自那就再沒有自由、和平、平等的精神。
美國一進入70年代,就遭遇到了中東石油危機、越戰的失敗、尼克松的水門事件等。就在一夜間,美國的精神面貌就從奮鬥的青年們變成了庸俗與頹廢的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