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左

    漢武帝殺死的鉤弋夫人,就是趙婕妤,也就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

    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小兒子,而且是晚年得子,各方面挺像漢武帝。漢武帝要讓他做繼承人,但是擔心他年紀幼小,將來會被母親趙婕妤控制,出現“子幼母壯”的情況。

    當年劉邦死後,繼位的漢惠帝被母親呂后控制,給漢室的統治帶來巨大的影響,漢武帝不希望這種情況重演,所以找了一個藉口,把趙婕妤關進掖庭的監獄,最後死掉。

    這就是所謂的殺母立子的由來。

    這種做法在後代很少被仿效,因為實行起來並不容易,畢竟皇帝也是人,他也不忍處死自己的女人,同時更要考慮自己兒子的感受。

    到了北魏時,出現了幾次殺母立子的情況,為的是學習漢武帝的做法,防止母親成為皇太后之後,會干涉朝政。

    比如北魏文成帝有一個兒子拓跋弘,生母是李貴人。文成帝想立拓跋弘為皇太子,就把李貴人賜死。

    文成帝死後,皇太子拓跋弘即位,就是獻文帝,此時只有十二歲。獻文帝長大以後,身邊有一位李夫人給他生了一個好兒子拓跋宏,被立為皇太子,李夫人同樣也得死。

    幼小的拓跋宏被交給文明皇太后撫養。獻文帝死得早,小小的拓跋宏登基,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最初由文明太皇太后臨朝聽政。

    孝文帝的林皇后曾經給他生下一個皇子,名叫元恂。元恂被立為皇太子,林皇后也只能死。後來這個皇太子被賜死,他的生母白白為他送了性命。

    北魏這種殺母立子的做法,主要是防止母親干涉朝政。但有諷刺意味的是,獻文帝和孝文帝時代,文明皇太后都是大權在握,皇帝都曾經是傀儡。

    也就是說,只要選擇幼小的皇子做繼承人,即使用親母立子的辦法,也很難預防後宮干政的現象,所以後來沒有皇帝再幹這種傻事。

  • 2 # 南方鵬

    漢武帝推行立子殺母,乖張了倫理道德,疏離了骨肉親情,殘忍至極,不知鉤弋夫人之子昭帝劉弗陵,長大懂事後如何看待這位給他皇位的父親?是感激還是怨恨?或是無人敢告知事實?

    但後世依然有仿效並作為國策執行的,如北魏,它的分裂倒恰好因為沒有嚴格執行。拓跋族長期存在母強子立的習性,新君繼位往往依靠母舅族的力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上位,受母親外家賀蘭部落之力甚大,為鞏固皇權,斬斷外家干涉國政的途徑,拓跋珪立下“子貴母死”的制度,他的寵妃劉貴人生太子拓跋嗣後即被賜死。

    胡太后的胡作非為引發大臣不滿,也給野心家以口實,爾朱榮因此起兵攻下洛陽,把胡太后和幼帝帶到河陰溺死,還縱兵圍殺北魏的王公大臣兩千多人,史稱河陰之變,為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埋下伏筆。

    據說清朝的咸豐,也曾有立子殺母的打算,最後沒有執行,當時若真執行並殺死慈禧,近代中國的走向可能大不一樣。

  • 3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後世帝王其實是有效仿的,只是實行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弊大於利,因為太子之位一旦確立要麼自己已經死了,要麼自己離死不遠,導致後宮妃子都不願生太子,最終為了後代考慮帝王就把這種制度廢除了,而這一切就發生在北魏時期,有了北魏嘗試的失敗,後面朝代也就基本不用這種制度了。

    要說漢武帝當時實行立子殺母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畢竟西漢呂后亂政剛發生沒多少年,他自己年輕時政權還不是被自己的祖母竇太后掌控,現在自己的幼子又年幼,萬一再發生呂后那樣的亂政事情,是誰都會不安寧,因此為了避免主少母壯引起的國家動亂,漢武帝臨去世前不得已實行了這種制度。

    當然是制度就會有侷限性和時代性,這個就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調整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會永不過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龍果生長條件與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