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存在傾覆了,說明傾覆過程的存在是合理的,那對於原有的存在,若合理,何必傾覆?

52
回覆列表
  • 1 # 宇宙探索

    如果單純地看這五個字:存在即合理,當然這句話是沒有道理的,比如說犯罪的存在就不合理!

    我們需要對“存在即合理”出現的背景有所瞭解,而不應該僅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

    存在即合理,是一種哲學思想,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更準確具體的描述應該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反過來也成立: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這樣的,宇宙的本源是絕對精神,它自發地具備一切,然後才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有精神科學等,最後迴歸自身。按照這個發展軌跡進行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必然是現實的,會出現的。

    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原有本意,而不是“任何事情存在都有存在的原因”,這種理解方式顯然是不對的。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會用“存在即合理”對某些事情進行辯解,甚至是詭辯,總是認為存在即合理的意思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這是對“存在即合理”的誤解!

    誠然,生活中任何事情的存在確實有它存在的原因,不管對或者錯,但這並不是“存在即合理”想表達的意思,而是有些人對“存在即合理”的誤解!

  • 2 # 古代哲學思考

    存在即合理。——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我現在主要還是看中國的古代哲學,關於西方哲學瞭解不多,僅憑個人理解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存在和合理

    從一部老動漫說起……

    1998年,有一部叫做《蟲蟲特工隊》的電影上映,講述了一群螞蟻為了擺脫蝗蟲的統治鬥智鬥勇的故事,我至今記得當時看這部動漫的時候心情是如何的緊張,總是為嬌弱的小螞蟻擔心。在這個昆蟲做主角的世界中,有屬於螞蟻世界的新秩序、新規則,他們工作、生活,也會有各種性格和情緒。蝗蟲是螞蟻世界最強的侵入者,擺脫蝗蟲的控制和奴役,是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整個影片情節跌宕,劇情驚險刺激,讓觀眾時刻為那些弱小的螞蟻捏一把冷汗。但是,與轟轟烈烈的劇情相比,影片最末尾的一個畫面卻是最為震撼我。

    那是在小螞蟻和小夥伴們用智慧和團結的力量戰勝蝗蟲之後,幾個小傢伙準備去到另一個新的、更廣闊的世界展開新的征途,鏡頭一點點拉長,畫面越來越大,直到最後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全景”——一片小水窪、一塊獨石,一棵孤樹、幾株花草——這就是我們為之驚心動魄了兩個多小時的故事發生的那個世界。原來它很小,一個成年人兩三步的就可以完全橫跨過來,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發生過那麼些故事——而我們,人,是完全不知道的。

    存在

    為什麼要在文章伊始長段的提到一部動漫?因為我覺得這部動漫可以很好的闡述“存在”這個問題。

    既然說到“存在”,那就是涵蓋所有的存在。怎麼定義所有的存在?什麼是所有存在?我們以人的眼睛、意識、思維等等所能知道的、不知道的,這些全部加在一起也一定不是“所有存在”,因為一旦給認識加上一個軀殼,就註定否定了大部分其他的存在。在意識這個領域,人類所有的認知就如同《蟲蟲總動員》中的螞蟻家族,我們所意識到所有東西的總和,最終不過是這一方小水窪裡的一個很渺小的生態而已。所以,我認為,人是無法完全認識“存在”本身的,黑格爾說的“存在”即是這種人類無法完全認識的存在。

    為什麼人無法真正完全的認識“存在”?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所積累的所有型別的知識、經驗、認知、思維思考,都是站在“人”的角度,用“人”的視角來進行的,事實是隻要稍有變化,就很容易脫離“人”的範疇,那將是另一個嶄新的領域,或是人完全未知的。若是用“量”來衡量“存在”的大小,那麼有的人就是生活在一小片水窪中的螞蟻,所見所聞所知就是草叢裡的一部分,但對他們而言那就是全世界,是所有的“存在”,一隻飛鳥都是屬於“外太空的絕不可知領域”;有的人則是蝗蟲,它奴役螞蟻,卻又懼怕飛鳥,在蝗蟲的世界裡,鳥是天敵,卻不是不可知;再有的人是飛鳥……以此推演,形體越來越大,所見所聞所知越來越多,對世界、對存在,這些概念的理解又都是截然不同的。人一定是生態鏈頂端的存在嗎?不見得吧,當我們說“存在”的時候說不定從來沒有超越過那一片水窪。

    我之前在說到莊子的時候借用了“維度”這個詞,在這裡,依然要借用這個詞語,人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高度,思維站的越高,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也就知道人是多麼渺小,人永遠都不能觸及全部的“存在”,且無法真正定義它的範圍。正如中國哲學中的“道”這個概念,老子本就說根本沒辦法闡釋“道”,而“道”這個字只是一個非常勉強的代號而已,它也無法涵蓋、標籤化“道”本身的意義。

    哲學中的存在,就是無限大,無限高度,只要人的意識維度足夠高大,存在就會足夠寬廣。這也是矛盾之處,因為人總是會用已知去衡量未知,且慣於用人的標準去標量其它,這本身就是一種畫地為牢。值得慶幸的是,人的智慧也讓許多人認識到這種侷限,總有人嘗試脫離侷限,飛出這一片小小水窪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這種人自古有之,就如莊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什麼是合理?

    什麼又是理?

    當我說到這個問題,作為人的思維就開始發動思考,在人類社會也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理,只要你還在參與群居生活,那就一定要按照這種生活模式的規則生存。可以這麼說,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人都是“人的合理的產物”。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有理有據”的,比如強硬一些的理就是法律法規,再比如看起來溫和一些的理就是倫理道德。我們再回到前面的那一句話,無論是律法的還是倫理的、道德的,這些都是“人的理”,僅僅是適用於人的。很顯然,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說的並不是僅僅作為某一部分人,或者某一群人的“理”,往大的方面來說,這甚至都不是說的人世間的理,黑格爾的“理”更相似於道家所說的“道”,這是一個超越的概念。

    我們要真正理解“合理”這個詞,就不要簡單的用人的規則去限定它,因為一旦如此,就很容易找到悖論推翻這個言論。舉一個最通俗的例子,就說父慈子孝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來說這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一旦有人違背就會受到道德譴責甚至法律懲罰,那麼問題來了,這條“理”真的是隻適用於人而已,我們隨意放在另外的物種身上可能會立刻失效。所以,我們通常說“合理”,僅僅只是合某些人的理而已,而 且這種合理需要很多條件限制,時間、地點、事件、人物、背景等等,這些因素一旦發生變,這種“合理”很可能就會被推翻。

    我們在這裡說“合理”這件事情,就要儘量跳出人的思維侷限,儘量看的高遠一些,若是如此,就不難發現“合理性的存在越來越多”。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我之前也做過相關的分享,其中傳達的並不是冷漠,而是筆者站在高闊的頂端俯視芸芸眾生時發出的感慨。

    存在、合理和傾覆的辨證關係

    提問:如果存在傾覆了,說明傾覆過程的存在是合理的,那對於原有的存在,若合理,何必傾覆?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此話怎講?

    很明顯,提問者是用一個低維的視角去定義一個高緯的東西。已有存在被顛覆是歷史必然的,這種必然可以說是合理的,就如草木生髮——死亡——灰飛——生髮——死亡……這是一個迴圈的過程,“死即是結束也是開始”,沒人會去質疑一株植物生死是不是真的合情合理。相較於草木而言,人是充滿智慧的生物,我們認為草木無情,也知道草木的生死是最普通不過的自然現象,即便是經歷了“生死”,人也是無動於衷的——當然觸景生情不算,但凡觸景生情本質上還是對人本身的思考——這就是人對於植物的維度,高於對方,所以輕易看透生死。

    現在我們把死亡這件事情拿到“人”身上來呢?沒人可以真正坦然的面對。為什麼可以輕易理解草木的存在和死亡,卻唯獨對自己不能完全釋懷?其實還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問題——維度。

    如果我們用生死來論證存在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再論及傾覆,也許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了。死是生的否定,如果生是合理,那麼死是對合理的否定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生與死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它們是邏輯上的統一體,存在和顛覆都是屬於“合理”的範疇,這就是我們手心手背的關係,或者用中國哲學來說,這就是陰陽。

    我說前面的這個提問本身是偽命題,因為提問者一開始是站在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提及顛覆的時候,又單獨將其跳出整體,從不同維度提問,得到的答案必然是無法統一的。如何理解這種不統一呢?還是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聖人視角,所以大道似無情,萬物皆平等,這個維度足夠高了,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存在、傾覆必然是一體的,也必然是合理的,至於後來,發問者又回到人間,質問聖人“為何你如此無情”,用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詞語概括,這就是典型的雙標。

    稍作總結對“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理解:

    第一、存在是高緯度的存在,這是一個超越的概念;

    第二、合理也是高緯度的合理,不侷限於人世間的“理”;

    第三、存在和顛覆是事物發展的必然,就像陰陽,是事物的存在的必然,不可單獨拆開來比較分析。

    黑格爾的這句名言若是展開來論述,可不是一兩千字可以說的清楚的,當然很多問題我們也不必一定要明白。作為人而言,無論懂或者不懂,更重要的可能是“活在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先賢的話總是給予後人警醒,是我們吸取能量重要源泉,卻不一定是我們生活的必要條件。

  • 3 # 風陵流度

    我們能確定的是,黑格爾根本沒有說過存在即合理這句話。

    這句話屬於一種意譯。

    這句話原本的書面表達出自黑格爾著作《法哲學原理》的序言部分。

    德文原話為:

    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按照書面表達翻譯過來,這句話的意思是:

    凡是現實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即是現實存在的。

    黑格爾是個哲學家,他在哲學著作中的話,我們也應當按照哲學的概念去理解。

    客觀存在較於合理來說,是物質與意識的一種表達形式。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理解是:凡是現實的客觀存在,就是符合理性、合乎邏輯的。

    我們引用時的謬誤

    現在很多人引用這句話,會在“合理”這個詞語的理解上出現偏差。

    把“合理”原意的“符合邏輯,合乎理性”,謬誤成“合乎情理”。

    這就相當於把原話的“客觀存在符合理性、符合邏輯”變成了“客觀存在符合情理”。這就不對了。

  • 4 # 德麗莎莎莎

    黑格爾在小邏輯裡明確迴應了這句話的爭議: 如果把合理當做生活中俗世的是非對錯,那就不是哲學也誤解了我的本意。很多人長篇大論講那麼多,不如仔細看看黑格爾的書。簡單地說黑格爾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理性就是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而世間一切都能追溯到這個本源理性上,所以存在即合理,也就是所有時間存在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個理性並非普通的詞彙理性而是一個哲學詞彙它的含義與形容一個性格的理性無關。

    所以如果你把這句話當成自己說說的,那到罷了,如果把它當成真理去詭辯一切明顯謬誤的事情,那真是貽笑大方。因為馬克思說過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真理與謬誤就是有絕對的界限,存在即合理的錯誤理解就是把一件事情的次要方面放大為主要,甚至把合理的部分給掩蓋,由此也可以走上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道路,也就是無限放大一件事物一個歷史人物的正確或者錯誤的一面,或者美化危害人類滅絕人性的行為。

  • 5 # 使用者2934860766879

    黑格爾的這句名言,恩格斯作了分析不重複。

    我想說的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這個"合理"可作必然的理解。因此,凡是現實的就是必然的,必然的就是合理的。同理,必然的就是必定是現實的。不過,這裡的必然應包含對現實的一種否定的必然,對原有的必然的否定分化,產生了另一個現實。

  • 6 # 我是阿萬

    存在即合理這個句話不能決定所有!

    只能說是存在即符合邏輯、不是所有人事物都合理!

    當年的小日本侵略我們合理麼你覺得?這個是事實啊!難道也要說它合理?

    如果說要玩文字遊戲 我們中中國人可以說是全球無敵!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

  • 7 # 蒼耳子78413762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從哲學意義上來看,肯定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是從事物產生的必然性與相對性來看待的。而不是指其它倫理性道德性的觀念。

    拿小偷來講吧!自從有不動產(私有的)產生之後,就出現了偷竅,這種行為從道德上看一直被人們認定為是犯罪行為。但它的出現卻是私有的不動產出現之後的必然產物,其原因是多種的。

    老賴是現在中國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但它也是放貸出現之後的必然事物。

    還有破產…很多之類存在現象。

    其實就人類這個生物來說,從誕生"發展~直到滅亡:。也是一種必然。如同地球,太陽系一樣,也會從產生走向滅亡。

  • 8 # 落葉客

    世間之大

    只是地球而已

    宇宙之大

    是無邊際的

    人的成長過程

    公司的發展過程

    國家的歷史

    都知識在某種意義上的重複與更新

    帶給更新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

    科技進步

    國家強大

    但是發展永遠有自己的規律和軌道

    失敗也有千絲萬縷的相同點

    成功也是機遇的造福

    存在的都將是發生過的

    也許也是你創新的

    但唯一不變的是

    當它發生的

    它就是合理的

    有好的,有壞的

    就想犯法一樣

    他的遭遇和現狀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你能說它不合理嗎

    當犯法之後

    有法律制裁你

    法律正是為了制約犯罪而存在

    雖然兩者站在對立面

    但兩者存在

    即善,或惡

    它都將是合理的

  • 9 # 使用者王者孝

    我是退休工人,我來回答!

    “存在即合理”是黑格爾的基本政治觀點。黑格爾的社會政治觀點當時是貴族封建主義對法國革命的反動。後來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反動。他一面承認必須按資產階級的方式使德國落後的封建關係現代化,可是他又不希望根本改變德國的封建貴族制度。黑格爾輕蔑地、敵意地描寫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說成是一種盲目的力量;他把德國抬高為“新宇宙精神”的表現者,而以為斯拉夫民族只能起“非歷史性”民族作用;他把戰爭看作是永恆的、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現象等等。德國法西斯分子曾利用黑格爾的這些反動觀點來宣傳種族主義,奪取世界霸權。

    任何哲學都是為一定階級服務的,維一定階級的利益。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是剝削階級維護其社會制的精神武器。

    在我們國家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生產資料為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買半所佔有,存在地主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農民,帝國主義買半資產階級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工人階級的存在,是必然的,合呼統治階級的理。吸毒的存在,娼妓的存在,黑社會行邦的存在,販賣婦女兒童的存在,貪汙腐敗、賣官買官的存在,等等。是由於統治階級的需要而存。合呼該社會制度和理。

    當被壓迫和剝削的階級起來反抗,要求改善生活福利或者企圖推翻統治階級政權的時候,統治階級認為這種行為的存在,沒有合理性,於是以武力鎮壓,屠殺反抗者。由此可見,所謂“存在即合理”,是否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和利益。符合的,“存在即合理",反之為不合理。

    馬克思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尊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並且具有積極改造物質世界的革命的能動性。中國共產黨和中中國人民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家。一切生產資料為人民佔有,工人階級及其廣大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人有工作,沒有失業者。沒有經濟剝削、政治壓迫、沒有吸毒、沒有娼妓、沒有強盜打劫、沒有黑社會團從、沒有貪腐、沒有拐賣婦女兒童、沒有家庭暴力、沒有詐騙、等等。私有制消滅了,舊制度的統治階級滅亡了,它們也隨之消失。因為沒有產生它們的土壤,也沒有需要它們的市場。由此證明,“存在即合理”,是社會制度和統治階級是否需要的合理性。

    “存在即合理”自產生以來,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是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欺壓無產階級及其廣大人民,欺壓弱小國家的精神武器。德國法西斯以“存在即合理”為由,攻佔整個歐洲,在全世界掀起戰爭。日本以“存在即合理”為由,攻佔整個亞洲,中國深受其害。

    當今美國也是奉行“存在即合理”武裝侵佔他國不講理。美國武裝侵略伊拉克、利比亜、敘利亞、阿富汗等國,想打誰就打誰,“存在即合理”。

    如果存在顛覆了,說明顛覆過程的存在是合理的,那對於原有的府在,若合理,何必顛覆?“存在即合理”是資產階級維護本階級利的思想武器,同時也是顛覆無產階級已經取得的政權和社會制度的理由。無產階級已取得的政權,沒有輕易放棄的理由,是由於勝利了無產階級隊伍中的被勝利衝昏了頭昏腦者、混進革命隊伍的資產階級投機分孑、脫化變質分子,當他們掌握國家政權後,既有的社會制度特權已不能滿足這部分人的需要,喜歡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物質生活,所以想盡辦法恢復被打倒的舊社會制度。這種制度使他的私慾合法化,就是“存在即合理”。蘇聯的解體,就是由於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自我革命,滋生出資產階級利益集團,為使集團利益合法化,把已經顛覆了社會制度,又顛覆回來。“存在即合理“掩蓋著階級鬥爭的客觀存在的必然性,殘酷性,長期性。顛覆的結果是無產階級的利益,受到損害進而喪失。得利的是既得利益集團,私有制存在的合理化,保證了富豪地位代代合法化。他們的存在合法化,滋生了吸毒、賭博、放貸、娼妓、盜搶等等資本主義汙泥濁水的存在。

    存在即合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自然界,山的存在,河流的存在,森林的存在,草木的存在,動物的存在等等,他們互相依賴,互相鬥爭,優生劣態。它們的存在即合理。它們的存在的合理性,是由於它們有自己的發生、發展、存在的自身的規律。它們都有內在的事物的不同的動因。它們“存在即合理”

  • 10 # 摩羯採

    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在中國流傳很廣,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黑格爾是一位西方文明的學者,他所使用的“存在”一詞是在西方文化的中語境表達的,其含義與漢字的“存在”一詞差異很大。在西方文明的哲學傳統中,“概念”被認為是一種實體,而物質世界反而是一種投影。比如柏拉圖就說過,可見的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投影。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馬,但是卻無法看到“馬”這個概念。因為作為概念的“馬”位於可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思維才能到達。也就是說,西方文明中的“存在”是一種“思維實體”(或者說“概念實體”),這是與漢字文化完全不同的。

    這樣一來,的“存在即合理”的真實含義就是:能夠被思維所理解的,必然是符合理性的。或者是:只有符合理性的,才能夠存在於思維之中。可見,按照這種理解,那些現實發生的荒謬的、非理性的事件並不具有“存在性”,是一種真的“假事件”。或者說,一切在邏輯上無法自圓其說的事件,都是虛假的,都是“非存在”的。(另外再提一點,黑格爾這句話的德文順序應該是:合理導致存在!漢語的翻譯稿反了)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存在”與“合理”的關係:當年汪精衛投降日本人成立了一個政權,卻被稱之為“汪偽政府”,為什麼要加上一個“偽”字?就是因為人們認為它是假的,人們在理性和情感上都不承認它的存在。可見,“存在”位於人的思維之中,並不是“發生了的事”就是“存在”的。不合理的事,即使“發生了”也是“不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離婚率怎麼這麼高,離婚後沒多長時間各自又找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