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LLSON39

    村裡有老人過世,被家人要求回去幫忙,說明家人懂禮貌、有道德,能為未來著想,自己除非相當遇到相當特殊的情況(如自己住院了、出國了等等),否則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替代辦法的。

    農村人明白誰家都會有個事,因此互幫互助是基本的行為規範,也是“積德”的體現。

    我們村的人,無論是紅白喜事,家家都會自覺主動地前去幫忙,鄰近幾個村之間大多基本上也都會禮尚往來,但有一家人不同。

    這家人在我們那裡是獨家一姓,附近都沒有家族族人,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從哪裡搬來的,大致也是解放初期了,而奇怪的是從爺爺到父親到孫子也都是單傳,所以唯一有的親戚就是奶奶和母親的後家。而更糟糕的是他們家歷來都不善於幫助鄰里鄉親,集體時候是被安排去的,沒有辦法逃,但總會偷懶。後來包產到戶了,爺爺、父親年齡都不大,正是青壯年,所以就有自己求不到別人,也不去幫別人的思想,再說自己家只是有兩個人老一點,有一個今後要結婚,而其他人家僅僅兒女都是兩三個以上,可能是算了一下賬,覺得去的話要送的禮錢太多,自己一個小孩收不回來,所以除了孃家後人,倒不如一家都不去,倒也實惠了不少。

    誰知十多年前,爺爺、奶奶相繼死了,結果村裡、鄉鄰都沒有一個去幫忙的,只有奶奶、母親孃家來的幾個人,最後連棺材都沒法抬出去,出錢請村鄰,人家也不要那個錢。只好到遠處去高價請工,才算把事情了結。

    所以,在農村,無論如何家裡至少是要有個人去的。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給自己留條後路。

  • 2 # 單車40320586

    村裡老人去世,凡是已婚男人應該回去幫忙或去送老人一程是好事,誰家遲早都有這種情況,如果你找一堆藉口不回,以後你家有事別人也會這樣的,紅白事聚一聚也會團結,

  • 3 # 撐妖

    你只要能保證你家在你活著的時候不辦紅白事,那你就不用去!我媽有一個姑父,年輕時據說是鎮上的幹部,爭強好勝,唯我主義!跟自己的母親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都斷了關係,跟村子裡所有人都不搭話,自認為高人一等!不管他媽,後來讓他媽給告了!被擄了官職!名聲在村子裡臭的都沒法說!前幾年因病去世,村子裡沒一個人過來幫忙,把喪報出去,親戚沒有一個人來!就三個閨女哭哭啼啼的!後來舅舅們看見他姑可憐,所以孃家這邊去了,好在我外公家門戶比較大,去的人能有四五十人!給撐足了面子,我們這邊還是土葬,抬棺埋土還得是鄉黨們幫忙,不可能讓客人去給你埋喪,最後還是兒子挨家挨戶的去求人,剛好那幾天下雨,村裡凡是來幫忙的,給每一個人一雙新雨鞋,三斤肉,一條煙,外加100元紅包!後來才陸陸續續來了二十多個人!農村人就是淳樸,後來聽我媽說,那些村子人幫完忙後,都沒收錢跟肉,就拿了煙跟雨鞋!所以活人別太高姿態,管你官有多高,錢有多厚,平時鄉里鄉親的能幫忙就幫忙!虧不了你!

  • 4 # 無法超越的足跡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正常情況下有喜事一般在外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不回來,只要禮金到了基本上都是可以的,但是去世的老人就是不一樣了,如果有關係比較近的老人去世,那基本上就算遠在外的情況下都需要回來的,這不只是對死者的一種最後送行的尊重,而且還是緩解死者家屬的悲傷情緒。

    對於老人去世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相互幫忙的 ,別人家的老人去世了你沒有到場,別人會人為你不尊敬死者,也不給家屬臉面,以後到了你家老人去世的時候別人也會用同一種方式來對待,鄰里之間的關係就是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能站出來,對於老人去世這種事情屬於非常大的一種事情 ,遠遠比辦喜事隆重。

    如果是太遠了上千公里,那實在是趕不回來那什麼辦法,特別是現在這種年輕人都出門謀生的年代,一般都是離得比較遠,正常來說這種情況絕大多數是回不來的,除非是關係比較近的老人去世才會回來,如果離得近的一兩百公里的路程,基本上村裡面有老人去世,那基本上作為家長的男人一般都會回來參加老人的葬禮。

    正常情況一般村裡面老人去世,家長必須出面也就是一家之主,每個家庭都至少出一個人,因為不少地方都是老人出殯的時候抬棺都是村裡面的男人抬,挖坑建墳都是男人來做,所以在老人去世的葬禮上,男人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村裡面的老人去世你每次都不回來,就算心意到了,那以後到你家老人去世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本來這種事情是相互幫助的,不只是心意上面要做到位,行動上面其實比心意更重要,這種家屬需要幫助的時候,行動遠遠比心意能讓家屬心裡舒服,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但是我家鄉是這樣的,喪事人到心意到,喜事可以心意到人不到,喪事是訣別,是悲傷的事情,所以人到是最好的,比其他方式更有用也代表了一個人給死者尊重以及對家屬的重視,不過有的地方不一樣,有的地方給錢就行,我們那裡就算不叫只要知道了基本上都會自己主動回來幫忙參加葬禮送別。

  • 5 # 永安44292821

    在我老家都幾乎這樣的,不管村裡的大屋小事寨鄰都得去幫忙,這應該是叫換工!但是如果是老人過逝(也就是死老人)就不同了,寨鄰老少特別是年輕力壯的在外打工的幾乎都得回來,家族裡面的更別說了一個都不會少。死老人在咱們農村屬於大事,如果寨鄰有大事都不回來的,雖然當面沒人說可是背後就會有人看不起或數落你對就不那麼在呼可有可無的人,到你有事的時候更大看得出來人氣就不會那麼旺了。

  • 6 # 青春年華187925332

    火葬不需要人多,骨灰盒由兒女端者就足夠了,即不浪費,也省了麻煩。只需三五個親戚就可以了。象疫情期間,不照樣安葬死人嗎?不設席,不宴請,不抬棺,不扎堆,不浪費,省事,省錢,省心,省麻煩。皆大歡喜。

  • 7 # 夢一場終醒

    如果在本市或者本省應該回去幫忙,萬一沒有假期和假期協調不過來,可以出錢請人代替!按照本市縣一天務工工資算。我老家都是這樣的,自己的父親承蒙鄉親送上山的,只要有事我都會趕回去!有幾個老人去世了,我都沒有回去成了一生的遺憾了!那時我由於工作原因請不到假,才沒有回去!

  • 8 # 趙家胖三哥

    很簡單的一件事,你用什麼方法去替代,以後人們會用什麼方法來還你!請喜奔喪,這是農村人多年來的習俗,也許這種習俗年輕人會覺得無所謂,但是家中有老人的話,你不遵守試試,有一天會讓你顏面掃地的!

  • 9 # 笑傲漿糊阿輝羅

    你好!我來回答這問題。

    遠親不如近鄰,建議你回去幫忙!

    這種事其它替代方式估計難找到,因現在農村的勞動力基本都出去了,留守的也是些老弱病殘的,農村人純樸,估計是沒辦法才會要求你回去的。村裡能幫上忙的估計也都叫上了,所以你還是要想辦法回家幫忙。

  • 10 # 國民好丈夫141854385

    我來說下我們這怎樣過白事,我小的時候,村裡每個家祖都有家祖長,老人百年後先請家祖長,其它一些事都由他來安排。

    家祖的人都要到場的,每家要去一個人,祖長按排你乾的,沒特殊事,你必須執行。在外面上班的,也要回來,如請假不方便的,要和祖長說明情況。沒說明情況,又不到的,可以說沒有。

    其它事項要鄉親幫忙的,如抬棺,打墓等一些事,祖長會排人請鄉親,那時找的人都給一毛錢,只要沒特殊情況,都不會推脫的。只要接了一毛錢,到時就是颳風,下雨,或其它任何事,都要到場。我們這講究紅事叫,白事到。

  • 11 # 風如我詩

    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什麼情況,只能根據我們這裡的情況說說。

    要求你回去幫忙,可能只是一種說辭,你只要把禮錢出了,就行了。

    為何這樣說?

    因為現在的農村,不管紅事白事,都有人專門在幹這種服務,可以說,根本不需要多少人幫忙,就能辦的利利索索。

    像我們這裡,不管是紅事白事,說穿了,就是去湊個熱鬧,去吃喝幾天,根本沒事要做。

    因此,除了主家到開飯時,人頭攢動,熱熱鬧鬧,過了飯點,哪裡還有人?

    可以這樣說,一家過事,全街吃飯,一家去個幫忙的,全家就有飯吃了,你看吧,吃飯時,有端盆的,有端鍋的,有掂食品袋的。好像非要把送的禮錢撈回來不可。

    好在大家早已習慣,自然廚師也會多做許多。

    說實話,農村的許多陋習真的需要改變。這樣的風俗實在不咋的。這是幫忙嗎?搞笑哩?

    有的村子,就已經開始改變:比如白事,主家不起夥不做飯,幫忙的人在自家吃飯,到了起殯時,管事的一吆喝,大家拿上傢伙就去。每人發盒煙就行了。

    事實上現在,殯葬服務已經很到位了,有專門的靈車一直送到墳上,也就是大家去把墳墓填起來。

    在過去,白事都是送白布,主家還要回快食麵。整個地完全是在給批發部做生意。後來我們這裡就規定:只收禮錢,主家啥也不回。

    試想,收恁多白布幹啥?全都是垃圾!

    說真的,農村的紅白事,真的應該有個機構來管管,給大家定個規矩,那樣就好了。

  • 12 # 李增喜3

    在農村裡吧,做白事宴比做紅喜事宴看的要重。紅喜事宴湊得是轟火熱鬧,白事宴比得是人緣人氣。誰家人白事宴幫忙的人多,誰家人的人緣就好。誰家人穿白衣服的多,出殯時戴孝的多,誰家人就人氣旺。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妨你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這樣。

    我不知你說的是指別人,還是說的你自已,總歸來說能回儘量回,畢竟人生就這麼一回事,能幫忙時儘量幫,有些事情是不能代替的,傷了的不只是人情,更重要的是感情,這個是很難彌補的。我在我們村,大多數紅白事宴要參加。我雖是一個國家幹部,但我從來沒講過面子沒面子。上事宴幫忙,我端過盤子倒過髒水,也打過墓抬過棺材,有時總領事不好意思給我安排營生,我也要自覺擺擺桌子,搬搬板凳,或收拾一下院子。我就是我,一個在農村裡農民的孩子,我做的是我真實的自己,我從來不管有面子還是丟面子。

    年輕人,回去吧,不管能力有大小,能幫啥忙幫一下,人生就是這樣子。

  • 13 # 農人莫小道

    這個時候應該要回去幫忙吧。畢竟我們農村裡面一直奉獻死者為大,什麼事情都應該尊重死者。

    所以針對於這個問題,不要想著使用其他的方式去代替,畢竟對於這個問題來說,人們都有生老病死的那麼一瞬間。

    想想以後自家遇上這種情況怎麼辦?

    如果現在農村裡面有的老人去世了,要求你回來幫忙,你不想回來幫忙,那咱們再往後推幾十年自己的父母過世的時候,也是需要到別人來幫忙的,那麼別人又以你同樣的態度,同樣的想法,不想回來幫忙,用其他的方式代替,你覺得這個情況你是否能夠承受得住呢?

    人情冷暖,雖然說現在農村裡面的人情逐漸的變淡,但是對於農村裡面的婚事喪事。你們還是比較看重的。

    所以針對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那麼基於這個情況,那我們不如聯想換位思考一下。

    有多大重要的事情都要抽一個人去。

    我們這邊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有兩個家裡面同時辦事情。一家是上市,一家是喜事,那麼人手不夠的時候寧願去辦喪事的這一家裡面。

    那麼沒有人手可能就抽不出人手去辦喜事,這一個在農村裡面大家都理解的。

    所以不管你有多大重要的事情都是需要找一個人去幫忙的。不過每個家庭裡面至少要有一個人到場幫忙,如果自己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那麼叫家人代替也是可以的。

    有必要回去。

    生老病死人人都有,所以針對於這個情況來看,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肯定是需要回去幫忙的。

    也許會去幫忙,做不了什麼,但是至少起碼這都是對你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

    農村裡面仍然需要大家互相幫助,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你幫助了別人,你尊重了別人,別人同樣會以同樣的方式尊重你。

    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回去,我們之前在外面打工也經常遇到這類的事情,但是沒有什麼重要的情況,我們都會請假回來幫忙,三兩天的時間不算什麼,但是他在我們交往當中,左鄰右舍或者親戚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感情說明。

  • 14 # 95後的打工人

    村裡老人去世被要求回家幫忙,是否有其他的方式替代?說實話,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替代!

    如果說你在很遠的地方,沒辦法回來,相信人家辦事的也是會體諒的,村裡人沒有那麼的不近人情。但如果就是在周邊上班,建議還是回去吧。如果你這時候在家,那一定是要去的。

    我老家這邊,都是兒子一家一家的磕頭,請別人來幫忙。來幫忙的一般都是一隊的,或者是一大家子的人,再者就是住的比較近的鄰居,再者就是平時比較好的朋友什麼的。

    村裡不管紅白喜事,圖的就是一個人氣。如果沒有一個人去,這件事相信也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別人的笑柄。

    記得是一個一大家子的人,他父親去世,本來周圍人都是要去的。但是因為他之前是隊長,平時辦事從不為大家考慮,而且也都是狂妄自大,就連說話也都是帶著髒字,有一次別人差一點打他。最後村裡的人都是去上了禮錢就走了。隨後這位也都是家家戶戶求爺爺告奶奶的讓人去幫忙,最後不管怎麼樣,大家還是看在老人的面上去了。隨後村裡人對他家人的人,也都是保持距離。

    還有就是鄰居家兒子結婚,平時他爸仗著自己有幾個錢,也都從來不跟周圍的人打招呼,就連他兒子看見周圍的長輩也都不喊一聲。覺得自己家有個小廠,就很了不起。結果他兒子結婚前兩天,兩個幫忙的人都沒有,最後他爸媽拉下臉來求別人。雖然大家當天都去了,但打心底裡,還是不情願。結婚當天早上五六點,他爸媽沒辦法,等不來人,還是一家一戶的求人。

    對於村裡的人家裡有什麼事喊你,證明人家也看重與你的關係。這時候只要自己有時間就要去,哪怕每天去幫點小忙,也算是你對別人的恩情,。等到你家有事的時候,人家鐵定也是會來幫忙的。

    村裡就是這樣,濃濃的鄉土氣息。但是紅白喜事,看的就是人氣,不管你排場再大,沒有人,就還是白搭,

  • 15 # 風華世羽

    我就談談我們村的的事,我們村有個兄弟三個的家庭,二兒子,三兒子都在市裡政府上班,大兒子在老家,自己以為他們家有錢,又有兄弟在政府上班,感覺比較牛,村裡別人家老人過世,一到這個時候,就是自己忙,走不開,後來村裡人就說,你不來可以,等你家老人過世也一樣不去就行了,前面他們家老媽媽去世,村裡沒有一個去的,就他本家幾個人在忙,他兩個弟弟回來一看傻了眼,好多政府外面的朋友過來燒紙,一看沒人幫忙,兩個一起罵他哥哥,說你平時在家怎麼為人處世的,連個抬棺的人都沒有,後來沒辦法,挨家挨戶去磕頭說好話,送中華煙,哭著求人,說以前是自己不對,後來村裡有年紀大的,說算了吧,大家都去吧,這才把他老孃送下地埋葬,後來這個人經過這件事,學的乖乖的,村裡只要有老人過世,早早過去幫忙,現在我們村定下規矩,只要村裡有老人過世,都得回去,不管你外面做什麼,別人家老人你不當回事,你家老人的事別人也不當回事,中國社會講究落葉歸根,人總會老,做事不要看眼前,為了一點點利益,讓人背後戳你脊樑骨,這種事誰家都會碰到,還種事還是回去的好。

  • 16 # 村裡說農事

    雖然不是必須要回去,但是建議回去,也請回去幫忙,因為誰家都有請別人幫忙的時候,村裡的大事都應該表現的積極一點,你若不積極,以後你家的事就沒有人積極了。

    說說我村裡的故事

    在我們村裡有“八仙”,所謂八仙就是八個人,做的事情就是老人去世,有八個人必須到場,而且入土的前一天下午要去挖坑,而且晚上需要給老人(這裡指去世的老人,下面就用“老人”簡稱)穿壽衣,然後在吉時將“老人”入棺並且蓋好棺蓋。入土的當天過了吉時需要將“老人”入土,下午的時候就要用土把棺材給埋好。

    以前的棺材都很輕,隨著生活條件慢慢提升,人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棺材特別特別的重,而且都會放大量的石灰進去。現在八個人抬一口棺材肯定抬不動,所以還需要很多人幫忙太,我見過陣勢最大的是24個人,那是我在大一放暑假的時候,記得特別清楚(我爺爺是村裡的八仙之首,後來傳給我大伯),村裡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天氣非常的熱,別說抬棺材,走路都熱的要死,而且還是中午1點的時候抬,我大伯把我爸、我叔叔、我大伯的大兒子都叫回家來幫忙。當時離家近的都叫回來了,還缺人的話,再遠的地方叫了你,你也要敢回去。(不過從今年開始,我們那邊已經不允許土葬了,要採用火葬。)

    別做後悔事

    誰家都有需要人幫忙的時候。沒有必要覺得來回折騰,而且還浪費錢,就想著不去,反正自己不去,事情肯定也是可以辦好的。話雖沒錯,但這個事情結束之後,很多人就會說你,這不能怪別人說你。你這種做法等於失去了人心。老人去世其實也是村集體的一件大事。請假向公司說明緣由,公司肯定是會理解的。覺得累,人活在世上什麼事情不累。覺得浪費錢,一年有這麼一次兩次,能浪費多少錢,再說錢是賺不完的。到頭來還是覺得多做好事、善事才是最重要的。總之,別做自己覺得後悔的事。

  • 17 # 閩鄉古意人

    村裡的老人去世,就被要求回家?這樣的風俗我們那還真沒有,不知道是哪裡的。其實在去年,我們家族也有個老人去世了,本來我爸也是叫我回家的,但小孩在上學,要是回家的話,來回要一個星期,後來也就沒回家了。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講下:

    村裡老人去世被要求回家幫忙,是否可以其它方式替代

    1、我那次沒回是因,雖然去世是我同一家族的老人,但其實已經隔了好幾代了。在我們當地的風俗是可以一家出一個男丁就行了,其他人可回可不回。只有我爺爺那一支的人,才必須要回家,像是我大伯在前幾年走的時候,不單是我要回家,就是我老婆孩子也必須一起回家才行。

    2、而我爸有兩個兒子,除了我還有我哥,我沒時間回家,我哥更是沒空,因為他在越南。後來沒辦法只能我爸去,雖然我家還沒分家,但有兩兄弟只有一個人去,還是老人也不太好看。幸好我哥小孩在當地市裡上學,所以乾脆就讓他兒子也回家一趟了。這樣我爸代表我,我哥小孩代表他自己,別人也不會說什麼的。

    3、所以題主還是看,能不能讓家中的父親代替你去。其實說去幫忙,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現在酒席都會包給專業的,後事也是他家親的在處理,去一下也無非是去送人家一程。但如果你那和我們那不同風俗,必須要回。那實在不行的話,也只能回家一趟了。畢竟你是在當地農村生活的,要尊重當地習俗。

    其實我個人覺得,我們當地那風俗雖然簡化了些,但其實也較好的,比較符合現代的社會,不用全村有人過世,就要去幫忙。畢竟現在大家在外賺錢也不容易,來回一趟也要花不少錢,也還可能影響到工作。就是我們那主人家,也會體諒你的,像是一次我去參加我一個家族老人白事,我和我哥剛好有空,也都回去了,人家還說不用那麼麻煩,回來一個意思下就行了,路費要不少錢的呢。風俗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應一直墨守陳規。

    綜上所述,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同,像是我老家老人過世,有沒有必要回家,是看關係的遠近。如果是親一些像是我爸的兄弟姐妹,是需要我們這侄子全家一起回的。如果是遠親的話,有個老人去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同村其他的老人,就是鄰居,我們那都不會參與人家的白事,是不需要回的。大家好,我是果鄉農人。以上是我個人對題主所提的問題進行的解釋,有不同建議歡迎指出。點個關注,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農村、農業的問題,謝謝大家!

  • 18 # 漢中王哥生活錄

    謝謝誠邀。村裡老人去世,被要求回去幫忙,是否可以其他方式替代?我來回答你,萬一回不去的話,是可以用其它方式替代的。但是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可能都不一樣。我在農村裡經歷過幾十年,我是非常清楚的。當我們父親那一輩我們年輕的時候,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去幫忙。為什麼呢?因為基本上都在家裡種田種地,沒有到外面去做什麼事情。有這些事情的時候,地裡的活不幹是必須要去的。當老人過世的時候,我們那裡講究要送老人上山,都是本隊那些有體力的人。組織16個人8個人一班,兩班換著抬上山。

  • 19 # 巖歌山語

    村裡有老人去世,從俗從理都應該幫忙,尤其是房親、至交好友更不應該以任何藉口缺場。如果確實有十分特殊的原因不能到場,可以在電話中說明情況,取得主家諒解才是,同時,別忘了從俗隨份子錢。

    俗話說,“一人躺倒,得八個人抬”。凡老人正常去世,在家停喪,少則三天,多則七天,甚至遇特殊情況還有停十多天的。從去世時起,喪場天天需要多人操勞、守護,日夜離不開人。到了葬埋的一天,墳地近則用兩班人抬喪,遠則需用三班人抬喪,加上打紙貨、背鍁钁、放炮、撒冥幣的,以及其他後勤服務雜員等,至少得四五十人。

    大莊村人多,缺一二十家代表不妨事,而小莊村住戶本來就少,有時不得不去鄰村請人送葬。

    從俗理上說,“人是為下的,情是尋下的。”你給村裡人喜歡幫忙,當你家有事時,人家自然也會趕來幫忙,這就叫打變工、好拿好換。

  • 20 # 不老的酒

    村裡老人去世被要求回家幫忙,是否可以其它方式替代,從情理上講,老人去世是樁嚴肅,悲痛傷心的大事,按照農村風俗習慣,紅事要叫,白事要到,人家也不一定爭經,你那弍叄佰元的份子錢,本人到場顯得你對此重示尊嚴,有時情比金錢重要,哪是兩碼之事,大家不要認為,我不回去捎點禮金完事了,這種單純的想法是錯誤的,你可想而知,幫忙是用人,招呼親朋好友,特別是出賓,送葬抬棺材上橋,下葬需小夥出力,關係較好的人,不參加葬禮,他們的心裡感覺是什麼滋味,生死離別,誰有幾回,相比你家父母去世,別人捎份子,不能參加幫忙,有人就會議論紛紛,平時你為作不好,鄰里關係處理不當,人緣不怎麼樣,等風言亂語的評價,心裡能覺的舒服 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貴妃與安祿山獨處一夜,李隆基為何要裝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