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技法,對任何一種器樂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構成因素。在嗩吶音樂中,使用不同的演奏技法可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各地民間音樂中的某些形態特點也要靠演奏技法來實現。某些特殊技法制造出來的特殊效果,如《百鳥朝鳳》中的各種鳥叫,《山東大鼓》中的三絃音,都能夠令人拍案叫絕。在這種時候,技法本身就是音樂,沒有技法也就沒有了音樂。再由於藝人們經常需要對棚,技巧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生意的成敗,所以在嗩吶音樂中,演奏技法又多了這一層特殊的意義,這層意義反過來促進了演奏技巧的發展。 一、演奏技法的種類 嗩吶的演奏技法非常豐富,最基本的有指、舌、氣、唇四類,有的時候還要用到牙和喉。在每一類中,又有許多種具體的、不同的技法。由於各地使用的技法或差別很大,或雖技法基本相同但名稱不同,故很難對嗩吶的技法作出一個準確地統計。據筆者的瞭解和《集戲》提供的材料,嗩吶常見的演奏技法大致有以下種類: (一)指:指顫音、指滑音、倚音、指打音、顫指音、墊指音、扣指音。 (二)舌:吐音(單吐、雙吐、三吐、三絃音)、花舌(旱嘟嚕、水嘟嚕、密嘟嚕、小舌嘟嚕、慢嘟嚕)、舌頂音。 (三)氣:迴圈換氣、氣滑音、噴滑音、氣斷音、氣頂音、氣苦音、氣拱音、氣顫音。 (四)唇:簫音、唇滑音(抿壓)。 (五)牙:牙抖音、牙滑音。 (六)喉:喉音。 另外,各地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技法,如山西的腮震音、腹震音、臂顫音等,河北的“黑風”、蒼音、麻尖音、啪啪音、舌衝音、變色音、扣指音等等。 以上所列都是基本技法,除此之處還有一定難度的技法,所以,使用這些技法要有良好的基本功作保證。例如,沒有過硬的“嘴皮子功夫”,就不能自如地、持久地控制哨片,不但談不到技巧,連基本的音準都無法保證。每一種技法又都不是可以單獨使用的,必須要幾個方面配合起來才可以,其中氣息的支援是各種技法都必不可少的。所以,每一種技法的使用,實際上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二、演奏技法的地域性特徵 演奏技法是構成嗩吶音樂地域性風格的重要因素。中國的嗩吶音樂之所以在不同地區呈現出較大的風格差別,除曲調上的特點外,主要就是由於使用了不同的技法。使用不同的技法,首先是各地的音樂文化傳統和曲目的音樂風格所要求的。例如,東北的漢曲歷史悠久,結構複雜,篇幅長大,風格要求古樸凝重,所以採用了能夠體現這種風格的迴圈換氣和不控哨的演奏方法;而魯西南地區慣常演奏戲曲曲調,就要把句子斷開,各種滑音也特別多,以摹擬人聲唱腔。這種情況,使嗩吶的演奏技法也具有了地域性特徵。 風格選擇了技法,技法又反過來加強了風格。例如,要說明魯西南的嗩吶曲與東北漢曲之間的區別,魯西南的戲曲曲調固然是一個明顯的標誌,但是東北嗩吶“大扔大撂”的演奏方法所形成的古樸蒼勁的風格,與魯西南嗩吶廣泛使用各種舌、指技巧所形成的活潑華麗、長於摹擬的風格,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這種對照,更能體現出演奏技法對音樂風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目前,就全國而言,演奏技法的使用,大致可分為兩個主要型別: (一)以迴圈換氣、不控哨為特徵的型別。北方較典型的有東北三省、冀東、陝、甘、寧等地以及北京的延慶、昌平一帶;南方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藏傳佛教寺廟中的甲林,也屬這種型別。 (二)以採用自然換氣(樂句間換氣),廣泛使用各種舌技巧和滑音技巧為特徵的型別。較典型的有山東、河南、安徽、蘇北、冀南、山西等地。新疆也採用自然換氣,但舌技巧不發達。 對這兩個型別的劃分,主要的標準是呼吸方法和舌的運用。由於演奏技法與風格直接相關,所以以上兩種技法型別,也基本上構成了中國嗩吶音樂的兩種基本的演奏風格。 當今,新技法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對於提高嗩吶音樂的藝術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新技法的出現,是對嗩吶演奏技法的豐富和發展,而不是對老技法的取代。由於老技法與某些曲目有著共生關係,所以在演奏這些曲目時,只有用老技法才能吹出其特有的風格。
演奏技法,對任何一種器樂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構成因素。在嗩吶音樂中,使用不同的演奏技法可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各地民間音樂中的某些形態特點也要靠演奏技法來實現。某些特殊技法制造出來的特殊效果,如《百鳥朝鳳》中的各種鳥叫,《山東大鼓》中的三絃音,都能夠令人拍案叫絕。在這種時候,技法本身就是音樂,沒有技法也就沒有了音樂。再由於藝人們經常需要對棚,技巧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生意的成敗,所以在嗩吶音樂中,演奏技法又多了這一層特殊的意義,這層意義反過來促進了演奏技巧的發展。 一、演奏技法的種類 嗩吶的演奏技法非常豐富,最基本的有指、舌、氣、唇四類,有的時候還要用到牙和喉。在每一類中,又有許多種具體的、不同的技法。由於各地使用的技法或差別很大,或雖技法基本相同但名稱不同,故很難對嗩吶的技法作出一個準確地統計。據筆者的瞭解和《集戲》提供的材料,嗩吶常見的演奏技法大致有以下種類: (一)指:指顫音、指滑音、倚音、指打音、顫指音、墊指音、扣指音。 (二)舌:吐音(單吐、雙吐、三吐、三絃音)、花舌(旱嘟嚕、水嘟嚕、密嘟嚕、小舌嘟嚕、慢嘟嚕)、舌頂音。 (三)氣:迴圈換氣、氣滑音、噴滑音、氣斷音、氣頂音、氣苦音、氣拱音、氣顫音。 (四)唇:簫音、唇滑音(抿壓)。 (五)牙:牙抖音、牙滑音。 (六)喉:喉音。 另外,各地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技法,如山西的腮震音、腹震音、臂顫音等,河北的“黑風”、蒼音、麻尖音、啪啪音、舌衝音、變色音、扣指音等等。 以上所列都是基本技法,除此之處還有一定難度的技法,所以,使用這些技法要有良好的基本功作保證。例如,沒有過硬的“嘴皮子功夫”,就不能自如地、持久地控制哨片,不但談不到技巧,連基本的音準都無法保證。每一種技法又都不是可以單獨使用的,必須要幾個方面配合起來才可以,其中氣息的支援是各種技法都必不可少的。所以,每一種技法的使用,實際上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二、演奏技法的地域性特徵 演奏技法是構成嗩吶音樂地域性風格的重要因素。中國的嗩吶音樂之所以在不同地區呈現出較大的風格差別,除曲調上的特點外,主要就是由於使用了不同的技法。使用不同的技法,首先是各地的音樂文化傳統和曲目的音樂風格所要求的。例如,東北的漢曲歷史悠久,結構複雜,篇幅長大,風格要求古樸凝重,所以採用了能夠體現這種風格的迴圈換氣和不控哨的演奏方法;而魯西南地區慣常演奏戲曲曲調,就要把句子斷開,各種滑音也特別多,以摹擬人聲唱腔。這種情況,使嗩吶的演奏技法也具有了地域性特徵。 風格選擇了技法,技法又反過來加強了風格。例如,要說明魯西南的嗩吶曲與東北漢曲之間的區別,魯西南的戲曲曲調固然是一個明顯的標誌,但是東北嗩吶“大扔大撂”的演奏方法所形成的古樸蒼勁的風格,與魯西南嗩吶廣泛使用各種舌、指技巧所形成的活潑華麗、長於摹擬的風格,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這種對照,更能體現出演奏技法對音樂風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目前,就全國而言,演奏技法的使用,大致可分為兩個主要型別: (一)以迴圈換氣、不控哨為特徵的型別。北方較典型的有東北三省、冀東、陝、甘、寧等地以及北京的延慶、昌平一帶;南方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藏傳佛教寺廟中的甲林,也屬這種型別。 (二)以採用自然換氣(樂句間換氣),廣泛使用各種舌技巧和滑音技巧為特徵的型別。較典型的有山東、河南、安徽、蘇北、冀南、山西等地。新疆也採用自然換氣,但舌技巧不發達。 對這兩個型別的劃分,主要的標準是呼吸方法和舌的運用。由於演奏技法與風格直接相關,所以以上兩種技法型別,也基本上構成了中國嗩吶音樂的兩種基本的演奏風格。 當今,新技法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對於提高嗩吶音樂的藝術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新技法的出現,是對嗩吶演奏技法的豐富和發展,而不是對老技法的取代。由於老技法與某些曲目有著共生關係,所以在演奏這些曲目時,只有用老技法才能吹出其特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