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玥珏
-
2 # 汝果稀飯
其實,累是生活的常態,是心理負擔的形式,是反覆思考一件事或者多件事情的結果。只要想恰當給自己一個舒適的空間,壓力降下去了,才能活出自我。
1、不要因為忙而忙。
可能你在這個月裡,為了充實自己,計劃了多個任務要完成,可是由於你的自律性差或者效率低,往往只能做被迫著做,這就是“忙”。再忙也有時間幹別的事,比如:吃飯、睡覺、玩手機、刷娛樂。所以,不要因為忙而忙。
例子:我從05年工作到08年,4年時間裡,一直覺得,努力幹活,儘量貢獻給公司,996的日子過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到最後,自己學到的東西,僅僅是公司教的皮毛,其實壓根就沒有學到社會需要的並且通用的東西。
2、對於利與能力,需要看淡。
可能個人能力有限,但承擔的東西太多,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周圍的事情都很複雜,也需要你去解決,但這些事情,不在你的能力範圍內,這時候你只能在空想,只能想著在短期內,想達成目標的方法。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想清楚自己有沒有把握做事情,如果力不能及,那就隨風而去。
例子:10年的時候,同學親戚都有車有房了,而我什麼都沒有,年紀又大,不知道生活為了什麼。努力存了點錢,搞了房貸,卻發現,生活更加艱難了,房貸超過了工資的1/3,這就影響的生活的質量,利息還蠻高的。能力不足,就別急於做它。
3、不要為沒有發生的事情而焦慮。
明天的事情還沒有發生,而今天就已經焦慮了,這不僅僅影響了今天的工作,長期下去,還影響到自己的計劃,影響到整個生活和工作。
例子:我換的第二個工作,由於覺得能力不足,個人是個有點自卑的人。在工作中處處小心,覺得做個小事情,都會出錯,完全放不開。由於在試用期,那半年的日子苦不堪言,天天想著領導會不會開除我之類,甚至為了點小事,都可以思考一天。其實,工作也就那樣,看開一點,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那樣執著呢,到最後,一樣是通過了,沒必要想,也沒必要為了沒發生的事情糾結,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聽天由命。
最後,計劃趕不上變化,那就讓自己適應變化,做好自己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心態好了,生活自然好了,工作自然好了,希望你能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
3 # Fandy
從小到大一切都在變,但總有一個不變,那就是無時無刻不在的煩惱。不管外表多麼光鮮,人前多麼靚麗,臺上多麼耀眼,每個人背後都有心酸,甚至還有根本無法想象的煩惱。
似乎絕大多數人都像汙泥中產生的蓮花,在別人的眼中如此的高潔典雅,而我們的根卻深紮在汙泥之中,沾染著難以想象的齷齪。有些人稱之為養料。而我們自己知道,當Sunny落下的時候,黑暗其實更長久。
誰人活著不累呢?除非死了之後,兩腿一蹬,眼睛一閉,再無任何煩惱。只要活著,生老病死,五陰熾盛,煩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永珍。我們就像躺在水底的人,偶爾伸出頭來的呼吸,就是那短暫的快樂。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著所有的事情都辦妥之後,再去享受生活。但實際上永遠沒有辦妥的時候,永遠都沒有享受的那一刻。學會享受快樂,學會望著明天,同時也要學會與煩惱相處。不管天多麼黑,雨下的有多大,我們往前走的路不會變,腳步還要一個一個,不能停歇。
當雲開月明的時候,為什麼,不去看看遠方的太陽呢?問問我們的心吧,那種累來自哪裡,它既不在外也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的內心。
苦與樂都是自我產生,與其對馳逐不如反觀自照。當一切都能放下的時候,也就沒那麼苦了。
-
4 # 譚天鋮
你應該認清一個事實,人都是圍著社會轉而不是社會圍著你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要深刻的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但不管怎麼樣,生活依然要繼續,要勇於面對生活,抗拒生活,自由的嚮往,不斷地追求。
回覆列表
人生感覺到累是正常的。所以經常教育孩子,那個階段做那些事。只有從起步的第一天就規劃好,按步就班的去完成自己想要的生活,應該可以減少生活中的很多無助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