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落葉處
-
2 # 李司機走天下
一款商品的降價取決於市場的接受度,如果一款商品降價了有幾個原因?最主要的是他生產了速度遠遠大於銷售速度,也就是商品需要降價促銷,以避免更多的庫存壓力,包括資金週轉壓力,所以iPhone行貨降價,這就是他銷售的一個基本手段。
-
3 # 貳仔
一直想買的人早已經買了,從來不想買的可能90%也不會考慮。徘徊在4000-5000價位的朋友,或許這一次機會就是給他們的,蘋果的眼睛看到了你在徘徊,所以來找你了。沒什麼看法,用著舒服就行!
-
4 # 程式猿老周
行貨降價是必然。
① 與常規節日優惠折扣有關。
② 與目前資本寒冬,市場不景氣有關。
華強北美版有鎖新版iPhone最近很盛行,比原價便宜個三四千~~~
-
5 # 深巷兒時夢
中國產手機現在越來越好,歐洲市場中國產手機的佔有率越來越高,國內當然也會越來越高,所以蘋果手機也要適應現有社會的需求來調整銷售策略。
-
6 # 段馬樂諮詢
這次iPhone行貨降價,最大幅度有2100元,看起來是一次轟轟烈烈的降價去庫存活動,其實是蘋果在自擠價格水分,連他們自己都知道iPhone根本值不了1萬元。
本來,蘋果的如意算盤是,透過大幅拉高蘋果品牌溢價,把電子產品當奢侈品賣,沒想到收果粉智商稅的步子邁得太大,撕……襠……了。
蘋果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很美好……但是,市場的反應卻是下圖的樣子……
對蘋果公司來說,定價過高早已是文化傳統,因定價過高導致銷量滑鐵盧,在蘋果歷史上也是屢屢發生。蘋果這次栽跟斗,可以說是記吃不記打。
在蘋果公司創辦之初,有兩個專案:麗薩和麥金塔(第一代)因為定價過高,效能不算拔尖,結果銷量栽了跟斗。麗薩電腦1983年上市時,定價9935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807美元,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使得蘋果的潛在使用者們都跑去買IBM的相容PC。麗薩電腦上市時銷量平淡,到1984年底時,麗薩電腦的銷量幾乎為零,導致積壓的庫存被埋進猶他州的垃圾堆。
麗薩是蘋果公司第一款因價格過高而失敗的產品喬布斯親手打造的第一代麥金塔電腦,憑“1984”廣告一炮而響,也因為價效比低,熱銷半年後銷量急劇下滑,最終實際銷量只有預期銷量的10%。
在喬布斯時代,蘋果產品價格之所以能高出競品一大截,緣於蘋果的品牌溢價,即同等配置條件下,消費者願意為蘋果產品支付更多的金錢。
但蘋果的品牌溢價也是有限度的,即以競品三星為參考。道理很簡單,全球手機市場真正的高階品牌只有兩個:蘋果和三星。消費者買iPhone時,會參照三星S系列和note系列定價,以確定錢花的值不值。
在iPhone X之前,蘋果手機相對三星S系列、note系列一般溢價10%,從iPhone X開始,蘋果開始大幅提價,相對於三星note8(64GB版本)溢價19%,到iPhone Xs,溢價率超過42%(按512GB版本計算)。
火箭般的提價速度,能與之匹敵的也只有國內的房價了,超出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早已不是品牌溢價能解釋,只能說在收取果粉智商稅更合理。但古今中外,智商稅有多少是成功的?所以iPhone Xs滯銷完全合情合理,現在變相降價,表明蘋果管理層認識到把電子產品當奢侈品賣行不通,蘋果品牌的溢價也是有天花板的。
希望蘋果記吃也記打,記住iPhone Xs定價過高的教訓,在下一代產品上制定出合理的價格。
-
7 # 江蘇男神阿進
降價是必然的,有人喜歡但是買不起,所以賣家一直賣不出去,降價了賣也是一種回本的做法~打個比方:一元的食物,做了100份,開始賣十元,起初賣了20份,但是這食物保鮮期只有一週,賣到第四天的時候降價6元,賣到第五天的時候降至4元,最後一天賣兩元。(買的人以為賺到了,實際還是賣家贏了)
回覆列表
再成功的企業,再成功的商人也有面對困境的時候,而往往降價是最有效的方法,損失今天的錢,準備賺取明天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