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南明政權

    一、南明的歷史境遇

    南明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透過對南明與日本的關係可以大致窺探南明覆滅前的東亞世界體系的變更與日本的反映。

    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末帝崇禎皇帝自認為愧對祖宗,將大明萬里江山毀於自己手中,遂在煤山的歪脖樹上以發覆面,自縊而亡。這也宣告了大明王朝對於全國統治的結束。不過此後中央政權南渡,卻在南方建立多個割據政權,這些政權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清朝對於全國的統治,不過南明王朝並沒有吸取滅亡的教訓,比如最先建立的弘光政權的南明朝廷,依舊延續著之前的奢靡生活以至於最後一再一誤戰機,最終也難逃被清軍消滅的厄運。與其說是清軍滅了南明,不如說是南明自己滅了自己。不過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南明政權卻十分靈活,經常利用自己的朝貢體系“老大的位置”換取其他效果的軍隊援助,也比如日本。

    二、南明的求助內容

    南明當時還是繼續著明朝的老的傳統,對於乞師日本的問題也爭議不斷,加之南明後期小朝廷並立局面,也導致自身力量的渙散,無法集中兵力對抗清軍。南明對於日本的乞師內容主要包括恢復朝貢體系、開放官方貿易、支援民間貿易發展、要求軍隊與火器的增援等等。從中不難發現,南明實際上是以對日的友好條件來換取日本的信任,從而獲得日本的援助,對於日“乞師問題”,可以說是南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據統計曾先後派出十七次之多的大使前往日本與其談判,但似乎效果都不佳。

    三、日本的消極迴應

    日本武士

    南明向日本對此派出使者出使日本,他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日本可以按照南明政權的要求。派出一支虎狼之師幫助南明保住江南半壁。但事實上從後來的結果來看並不理想,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由於當時資訊不通暢,日本並不能真正瞭解到南明方面的誠意,擔心自己利益受損。不過這似乎都沒有明確的歷史史料來證明上述論斷,日本對待南明的要求如此消極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一下兩個方面:

    (一)國際形勢:

    明朝雖然滅亡,但實際上南明就等於繼承了明朝的政治遺產,對於豐臣秀吉對朝戰爭的歷史記憶依然存在,使日本方面產生忌憚。另一方面日本根據第三方國家的記述,清軍南下勢如破竹,日本對清作戰一定會導致自身力量的損失,第三當時順治帝已經入關,北韓也已成為清國的附屬國,多爾袞指揮千軍萬馬迅速佔領江南的主要地區,以至於於日本如果派兵援助的話,都都沒有有利的登入位置。

    (二)國內變化:

    從日本國內來講,經歷了戰國時代,數家紛爭,日本社會已經逐漸希冀轉向和平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德川幕府的建立實際上也是迎合了這種歷史大潮的需要,百姓的安居樂業的社會生產才能保證國家統治的長治久安,德川幕府建立以後就逐漸將武治向文治社會的轉變,加之當時是幕藩體制的建立,幕府並不願意看到各地強藩因為對外援助而增強自身軍事實力,逐漸崛起來威脅到自身的統治,這也是日本消極對待的原因之一。正如德川賴宣所述那樣 “國家出援兵,無功則不僅為本邦之恥,且長期與外國結仇,成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於國無益,反招後世之弊,不可從其請”,這實際上也代表了日本的主流看法。

    由此可見當時的南明為解決自身的統治危機而對外尋求幫助,尤其是希冀日本的援軍到來,不過日本卻不希望因此惹禍上身,而消極應對,不過縱觀南明與日本關係的歷史會發現,兩者的關係遠比上述內容複雜的多,比如鄭芝龍、鄭成功的努力、隆武政權的苦口婆心力勸日援助等等,還有待於我們繼續討論下去。

    鄭成功畫像

    參考文獻:

    1) 閻瑞雪:黃宗羲日本乞師事考:兼論南明士大夫對中日關係的看法,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2) 陳祖武:黃宗羲東渡日本史事考,浙江學刊,1988.

    3) 祝求是:南明馮京第日本乞師一次考,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FSHD)?患FSHD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